滚动新闻:
香港商报官网 > 重庆 > 本地新闻

吹响新的集结号:重庆国企进军混合所有制

2014-10-16
来源:重庆日报

  关注混合所有制改革(上)

  吹响新的集结号:重庆国企进军混合所有制

  嘉陵厂厂房,生产一线的工人正在装配摩托车。记者 崔力 实习生 谢智强 摄

  编者按

  自1997年党的十五大首次提出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到2012年,重庆超过6成的国企实行了混合所有制,其中,99%的市属国有重点企业所属二级以下企业,实行了混合所有制。

  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再次将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提升到新的高度,新一轮混合所有制改革随即开启。

  两轮混合所有制改革该如何承上启下?本轮改革该如何避免走弯路?今天本报推出关注混合所有制的相关报道——

  上一轮混合所有制改革,让曾资不抵债、处于破产边缘的市属国企焕发出新的活力,重庆国资规模从2003年的1700多亿元,增长至目前的1.8万亿元,部分国企还走出了国门。

  十多年后的新一轮混合所有制改革,被赋予提升国资运行效率、为民间资本寻求出路、让国企民企携手共进的历史使命。

  1、康福来公交:重庆“混合改革”的试水者

  “坐车要坐康福来”!主城市民李建国关于上世纪80年代的记忆中,至今还有这么一句流行语。“康福来公交车的票价是普通公交车的4倍,车上装有真皮的高靠背座椅,有空调,还有音响,是当时最高大上的公交车。”他津津乐道地回忆道。

  李建国所不知道的是,舒适、洋气的康福来,背后还贴着一张改革的标签——它一度被作为重庆探索交通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成果。

  1984年,国务院开放14个沿海城市,此后,一股全民创业的热潮席卷全国:中国第一家股份公司北京天桥百货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中国第一只股票小飞乐在上交所发行,张瑞敏、柳传志、王石、李经纬等大佬,也在1984年开始创业……这一年,被称为中国现代企业元年。

  当时的重庆,已成为计划单列市,但市民出行主要依靠“除了喇叭不响全身都响”的国营公交车。改善交通,以此来优化创业环境,成为重庆迎接这波创业热潮的当务之急。但当时的重庆财政,还拿不出多余资金来购买新公交车辆。

  在此背景下,一种全新的交通创新融资模式应运而生:1984年12月21日,由重庆公用事业局和一国有银行合办、全额向银行举债1000多万,成立了康福来客运公司。该公司引进90辆日本进口汽车,开设了28条线路,打破了城市交通完全由财政出资、独家经营的运行体系。

  从一诞生就秉承市场规则的康福来,创造性地提出顾客至上的服务理念:招手上车、就近下车和一票到家。对于坐公交要多次转车才能到达目的地的市民来说,康福来无疑成为当时主城交通快捷和便利的代名词。

  不为人知的是,在当时大部分国企还在吃大锅饭、工资收入平均只有几十元的背景下,康福来职工由于实行收入完全与绩效挂钩,职工月收入已达1000多元!

  在市工商联党组书记蒋平看来,康福来就是重庆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试水者”——它意味着曾经由政府举债发展的城市公交,可以通过市场手段来募集资金,打破垄断的城市公交市场,既减轻了政府财政压力,又改善了市民出行条件。

  2、“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大家从中受益”

  从康福来的成功运行获得启示,主城公交启动了大范围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康福来之后,重庆主城客运市场相继诞生了中日、中北、大通、龙门出租汽车公司,它们无一例外,复制了康福来的融资模式。

  从公共交通改革创新中尝到甜头,2000年后,更多的市属国有企业开始通过重组、整体上市、产权多元化以及产业合作等形式,推进混合所有制发展,并取得了不错的成效。

  在金融业,2000年,重庆农商行、重庆银行通过引入香港大新、重庆南方、重庆隆鑫等来自海外或重庆本地的民间资本,充足了资本金,改善了管理,且获得了新资本带来的新客户,业绩年年提升。如今,这两家银行都已在香港上市。

  在制造业,2002年,重庆药友和上海复星进行股本混合。药友由此建立起了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也借助上海复星在业内及国际上的良好声誉,加速在研发创新、市场营销、生产规范化、人才建设等方面形成竞争优势,推动了国际化战略的实施。数据显示,“混血”10年以来,药友净资产由重组时的1.35亿元增加到目前的7.66亿元,药友股东累计分红超过3亿元。

  在能源行业,2011年,民生能源与中石化和中石油的合资企业龙禹公司,合作成立龙民公司。龙禹和民生能源按照60∶40比例成立,先后建成12座CNG加气站。民生能源董事长薛方全介绍,之前,民生能源建的CNG加气站,一度因无米下锅而停营,而中石油和中石化一度因武陵山市场被瓜分而苦恼。在“你给市场,我给资源”的混合下,目前龙民销售收入达到一亿元。按照计划,龙民未来5年将建30座CNG、销售收入将达到10亿元。“这个合作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大家从中受益。”薛方全表示。

  在基础设施行业,重庆高速集团通过采用BOT+EPC模式(施工设计总承包的模式),与央企等进行混合,解决了新千公里高速公路融资难题,其成功组建9家合资公司,涉及12个项目,建设高速公路总里程683公里,总投资701亿元。共引入对方资本金79亿元,由合作股东方提供差额担保18亿元,减少集团直接负债527亿元。

  ……

  一系列混合,大大促进了重庆经济发展。数据显示,目前,重庆超过6成的国企实行了混合所有制,其中,市属国有重点企业所属二级以下企业,99%实行了混合所有制。有13.2万户非公企业与国企形成了产业链合作。市属国企已从纺织、食品、冶炼、水泥等行业有序退出,我市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混合所有制经济不断发展,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我中有你、你中有我,互为依存,相生相伴”的格局。

  3、“混合是手段,共进是目的”

  上一轮混合所有制改革,让国企扭亏为盈,壮大了市属国有资产,同时让少量国有资本撬动了大量社会资本。数据显示,近十年来,重庆国资规模从2003年的1700多亿元,增长至目前的1.8万亿元;重庆市国资委推动了近10户集团整体上市。同时,重庆国企还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进行混合,通过并购等方式参与全球资源配置。如四联集团收购加拿大蓝宝石工厂等。

  “在混合制发展道路上,改革的实践证明,混合所有制能够有效促进生产力发展。”北京理工大学教授胡星斗认为,行政化的国企管理体制让少数国企染上了大企业病,安于现状、暮气沉沉,而混合所有制,就像是为国企引入“鲶鱼”,激发企业的活力与创造力。

  但是,这是一场不彻底的改革。虽然超过一半的国企已经实行了混合所有制,但很大部分是以国企的子公司和民营企业混合,国企母公司基本上还是一家独大的局面,行政色彩浓重,效率不高。

  市国资委相关人士坦言:由于上一轮改革不彻底,目前重庆国企至今仍然存在五方面难题,包括布局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调整、治理结构有待健全完善、历史遗留问题较多负担较重、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国资监管体系和专业化程度和效率有待进一步创新和提升。

  与此同时,民企经过10余年发展所积累的资金,缺乏合适足量的投资途径。蒋平坦言,国务院先后两次出台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垄断领域的“36条”,但在一些资源性领域,至今仍然存在“玻璃门”、“弹簧门”难题,看得见,进不了。“国企亏损了,民企会说国有经济就是效率低下;盈利了,人家会说你靠的是垄断,挤压了民间资本的生存空间,导致‘国进民退’”。一名国企负责人这样形容国企与民企的“对立”。

  让国企提高效率,为民间资本寻求出路,继续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不啻为一个好办法。“大家一起发展,谁都没有怨言”——已经展开的新一轮混合所有制改革,被寄予这样的期望。

  在胡星斗看来,本轮改革,混合是手段,共进是目的。国企、民企都是民族企业,目标、利益具有一致性,它们在所有制层面的深度融合、长短互补,超越了所谓“国进民退”“国退民进”的纠结,既不是重回“一大二公”的老路,更不是要彻底私有化,而是踏上了一条生产关系主动适应生产力,从而释放协同效应、规模效应,实现大国强企、基业常青的正路。

  名词解释

  什么是混合所有制经济?

  混合所有制经济有两重涵义。宏观层面上,是指混合所有制结构,即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制结构中,既有国有、集体等公有制经济,也有个体、私营、外资等非公有制经济,还包括拥有国有和集体成分的合资、合作经济。

  微观层面上,是指混合所有制企业,即在同一企业内部既有公有制因素又有私有制因素,其中包括不同所有制性质的投资主体共同出资组建的企业,也包括一般的股份制企业。混合所有制经济从本质上说是一种股份制经济或以股份制为基础的经济。

  观察者说

  让更多的民企 参与国资竞价

  “混”出来的国企新气象,是人们对10多年前重庆上一轮混合所有制改革成果的定性描述。这样的描述,似乎在全国都具有一定的“普遍性”。目前,央企及其子公司引入非公资本形成混合所有制企业,已经占到总企业户数的52%。

  不过,我们也不能回避既往改革留下的不足。上一轮混合所有制改革中,“管理者收购”(MBO)一度成为国有资本退出的主要形式,在此过程中,出现了不少国有资本被低价出售的个案。对于新一轮改革,中央要求,要吸取过去国企改革经验和教训,不能在一片改革声浪中把国有资产变成牟取暴利的机会。这既是对前一轮改革经验和教训的总结,也是对新一轮改革的要求。

  目前,一些优质国有资产已经上市,其股权在资本市场有了自然形成的价格。国有股权借助资本交易平台参考市场价转让,让人少了国有资本贱卖的担忧。但还有不少没有上市的国企,它们的资产如何评估?为此,政府首先要建立健全公平进入的国有资本转让市场,允许不同所有制主体平等地参与到对国有资本的竞价过程。参与到竞价过程的企业越多,最终的售价才越有可能逼近国有资本的真实价值。

  相关新闻

  “结婚成瘾”的薛方全

  投100亿元,建2000公里管道,每年为渝湘鄂黔四省市交界的70多个城市提供50万立方米燃气,供气规模堪比重庆主城——这是重庆民生能源集团董事长薛方全最近的一笔大买卖。

  民生能源的注册资本为6000万元,总资产为3.8亿元,论规模,重庆民企中比它大的比比皆是。薛方全敢于做这样一笔“惊人”的生意,源于“贵人”——龙禹石油相助。

  和龙禹石油共同出资创立新公司后,民生能源获得更大额的银行授信,上述管道项目巨额的融资,不再是难题,更重要的是,它获得了一般民企难以拿到的巨量用气指标,这是燃气等能源生意最核心的竞争力。

  事实上,这并非薛方全首次和央企合作。

  3年前,民生能源和龙禹石油合资成立一家名为“龙民”的燃气公司,目前已经在武陵山区建立了12座天然气加油站,每年有上亿元的销售收入。而按照目前的速度,这家合资公司将在未来3年新建20座加气站,销售收入翻两番。

  两年前,薛方全在秀山兴建危化品物流产业园,为了降低来自北方的硫酸、液氨等危化品的运输成本,他找到当时的铁道部,耗资两亿元,从渝怀铁路引出一条支线到物流园区。有了这条铁路,物流园区的投资收益率高达25%,而民企拥有铁路,在重庆至今还是绝无仅有。

  “央企有资源,民企有干劲,两者结合才能实现效率最大化。”薛方全说,他更愿意将这种合作比喻成“结婚”。而在他的一位朋友看来,他甚至是一个“结婚成瘾”的人。本报首席记者 吴刚 本报记者 杨永芹

[责任编辑:朱剑明 ]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
图片新闻 点击排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