滾動新聞:
香港商報官網 > 北京 > 旅游資訊

故宮暢音閣等老戲台有望重啟

2014-10-16
來源: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昨天,在紀念朱家溍先生百年誕辰之際,故宮研究院成立宮廷戲曲研究所。故宮有關負責人表示,故宮現存的五處戲台有望恢復使用功能,伴隨對宮廷戲曲的研究,曾經皇族才能看的宮廷戲曲將為游人尊享。未來,游人有望在故宮最大的戲台暢音閣看到三層戲台同時演出的喜慶盛景。

  特殊節令或將安排演出

  戲曲在我國宮廷歷史文化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至清代達到頂峰。當時戲曲的演出被提升到國家典禮的層面。皇帝的登基大典、皇太后的生日、重大的節慶、節令,比如正月初一、冬至等都要有宮廷戲曲的演出作為慶典活動重要一項。

  故宮有關負責人介紹,以古典皇家建築聞名的故宮中,戲台是宮廷建築的特色之一。目前紫禁城里留下的戲台有五處。最大的一處是暢音閣戲台,舊時演出一些祝壽、獻祥瑞的戲劇。其他小的戲台設置在帝后的寢宮,供他們日常消遣。當時會讓太監經過學習充當演員為帝后演出小型的折子戲。

  故宮有關負責人介紹,未來暢音閣戲台功能有望恢復。屆時,游人進故宮有望看到曾為皇族帝后獨享的三層戲台同時演出的盛景。戲台的恢復需要前期的充分准備。而近期有望實現的是在宮中的幾處或某處戲台,在特定的時間,比如初一或者冬至、夏至重要節令安排一些特定的戲曲演出,演出本身也是文化遺產的展示。在這方面將借助外部力量,與優秀的社會演出團體合作。

  擬修復800余張老唱片

  據悉,故宮研究院宮廷戲曲研究所成立后,還將着力進行相關文物的保護。其中800多張珍貴的老唱片將進行修復,以便保存更長久。同時,為了弘揚傳統文化,故宮還將借助社會力量,將這些經典老唱片進行數字化數碼化處理。比如轉化成MP3的形式進行廣泛傳播。故宮博物院有關負責人指出,老唱片數字化過程中,文物保護是首要考慮因素,類似譚鑫培四郎探母等著名唱段的老唱片非常珍貴,必須在保證絕對安全的前提下進行復制。

  與高校聯手向海外推廣

  昨天,故宮博物院與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簽署了合作框架協議,未來他們將協助故宮開展宮廷戲曲文物的整理研究和海外推廣。據悉,目前故宮存有為皇家定制的宮廷戲本11000多冊,有些社會上已經失傳。下一步將着重發掘整理,精華部分進行多語翻譯。同時也考慮根據這些戲本編排演出,設置外文字幕,推向全球。目前首站鎖定歐洲。

  >>鏈接·暢音閣

  暢音閣在故宮寧壽宮區的中部,是紫禁城中最大的戲樓。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建成,嘉慶年(19世紀初)又增建扮戲樓。閣高20余米,從城牆外也能望見樓閣的綠琉璃瓦頂。“暢音”即盡情賞樂音之意。

  高閣分上、中、下三層,上演大型戲劇時,三層均有演員,可容納千人。每逢年節,宮中即在此開演大戲,神仙、佛道人物可以在上下三層戲台上同時演出,場面頗為壯觀。

  此外,戲台結構也非常復雜和精巧。暢音閣三層結構中,上有天井,下有地井。既考慮了聲音效果的優化,也考慮到了演出效果和視覺效果的優化。比如,在經常演出的神仙戲中,戲台上部設置有類似轆轤的機關,可以把演員拴在繩子上,從上部放下來,或從下面吊上去,營造神仙鬼怪上天入地的故事場面,可謂中國最早的“威亞”。

[責任編輯:李曉尚 ]
網友評論
相關新聞
圖片新聞 點擊排行 更多>>
返回頂部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