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四川 > 商报专稿

川興文收藏清代“功牌” 發現民國苗團公章

2014-11-23
来源:香港商报

  【香港商報訊】記者梅超、通訊員黃燕報導:11月21日,記者從四川興文縣文物管理所獲悉,該所在仙峰苗族鄉太陽光村六組村民黃國祥家發現一枚民國苗團公章,同時將一張清代“功牌”收藏。兩樣文物均證明了當時興文苗族武裝剿匪有功,很有收藏價值和歷史意義。

  “功牌”為紙質,從右至左立書內容,左側標注的年月日為“光緒二十八年七月十一日”,正文最後一句為“須至功牌者右牌給六品軍功陶洪興收執”,證明此“功牌”為清政府頒發給興文團總陶洪興。

  據香港天馬圖書有限公司出版的《興文苗族》一書記載,在清朝末年至民國期間,為防匪賊、保平安,苗族已族或寨聚居地為單位,以刀、劍、弓、弩和火藥槍為武器,辦起武裝苗團。光緒年間,興文縣文印鄉韃子溝陶洪興舉辦的苗團,受到官府的重視,委任千戶長職,授予“功牌”、“誅單”、六品軍功頂帶等,統領慶符(現屬高縣)、高縣、珙縣、長寧、興文、筠連等六縣苗團。陶洪興生於清道光二十三年,逝世於1942年6月,享年99歲。

  剛發現的苗團印章為木質,呈長方形,長7.5cm,寬4.4cm,連鈕通高4.3cm,無邊款。印章刻有“興文縣苗團宏字保圖記”十個篆體文字,字體勻稱結構工整,質樸自然。此枚苗團公章由興文縣知事(縣長)朱光亮,於民國三年獎勵給興文苗團武裝首領黃三興。

  黃三興為陶洪興委任的九位百戶長之一,原名黃三鄉,生於同治五年三月,組織的苗團在興文苗族地區有較高威望,成為陶洪興得力助手,在興文上六鄉中負責三個鄉的苗團武裝。民國三年十月,安徽人朱光亮任興文知事(縣長),瞭解到黃三興辦苗團有功,獎給他苗團公章和銀質獎章一枚。

  “頒發‘功牌’和獎勵苗團公章都說明政府認可苗團抗匪功勞,而且支持他們。”據該縣文物管理所所長向山介紹,苗團公章現存放于黃三興後人處,苗團武裝不僅消除匪患,後來也曾支持遊擊隊,為維護地方和平穩定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责任编辑:罗强 ]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
图片新闻 点击排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