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網訊:武漢德威熱力公司和武漢市發改委簽訂協議,投資達50億元率先在武昌啟動“冬暖夏涼”工程,主要依靠武昌、青山的熱電廠提供熱源,以水作熱媒,將熱電廠發電后抽出的熱能向用戶提供集中供暖生活熱水和制冷等。連日來,記者調查發現,該工程自2006年底啟動,目前僅有6萬居民享受到集中供暖,與項目規劃2015年覆蓋60萬人的目標,相距甚遠。(記者 王哲)
推行8年,使用率不足三成
昨日,武漢最低氣溫降到零下1攝氏度。當很多居民夜晚在家也穿著棉襖,把自己“包”成粽子時,家住武昌友誼國際小區的黃先生只套了一件羊毛衫。
月初,武漢“冬暖夏涼”工程開始向他所在的小區集中供暖,家中溫度穩定在20攝氏度左右。
不過,武漢目前像黃先生這樣享受集中供暖的居民還不多。據該工程實施單位武漢德威熱力公司最新統計,今冬集中供暖范圍包括:融僑華府,歐林灣,鳳凰城,友誼國際一、二期,中石化輸油處辦公樓興業銀行大樓,省工商局住宅樓等共26個小區、單位,共計6萬余人。
公司總經理李書華介紹,該工程主管網北起建設十路,南至公正路,西起臨江大道,東至東湖路。目前除臨江大道管網仍在建設外,已經完成主管網建設超過30公里,可供熱面積超過400萬平方米。然而,26個小區使用供暖面積僅100余萬平方米,不到供應量的三成。明年,臨江大道主管網竣工后,理論上管網間近40平方公里面積內所有用戶,只要有需求,都可以接入供暖管道,其最大供暖面積將達到1600萬平方米,可滿足超過40萬居民的供暖需求。
改造費不菲,集中供暖難進老小區
“如果按面積計價方式,一個住房面積100平方米的家庭,每天不間斷供暖,4個月集中供暖的費用約為3400元。”李書華介紹,經物價部門批準,集中供暖收費方式分為兩種:按面積計量,為8.5元/平方米/月;按表計量,為0.33元/千瓦時,相較使用分戶采暖的用戶,使用費用便宜20%以上。
然而,高額改造費卻讓老舊小區居民望而卻步。武昌積玉橋一個老居民小區曾動議集中供暖,管網改造費用大約每平方米200元左右,每戶改造費約2萬元,很多家庭已經裝修,擔心布置管網時受到損壞,小區物業公司調查時,約40%的居民不愿意,最終只得放棄。目前,武昌沒有一個老舊小區參與集中供暖。
相比老舊社區,單位用戶偏愛小鍋爐,也讓集中供暖難以插足。武昌地區機關、事業單位多,很多單位都有自己的小鍋爐,獨立向辦公樓、宿舍區供暖。目前,“冬暖夏涼”工程單位用戶僅有興業銀行、省工商局等寥寥數家。
氣源不足成推廣最大瓶頸
家住星海虹城的劉女士是最早享受集中供暖的居民之一。她家2008年曾通暖氣,此后兩年均未再送暖,直到前年才開始回復正常供暖。怕冷的她,無奈之下又購買分戶采暖爐。
武昌集中供暖一直時斷時續,主要原因是熱源武昌熱電廠生產不穩定。起初是武昌熱電廠由燃煤發電改燒天然氣發電,停工改造一段時間。改造完成后,又因冬季天然氣供氣不足而停產。2011年底,德威公司鋪設環網,從青山熱電廠引入熱源,才使供暖穩定。然而,該廠最多只能供暖900萬平方米,超過這個數字,就需要武昌熱電廠供暖。該公司還計劃,在青山濱江區與武昌鐵機村將各建一個分布式的能源站作為補充熱源。無論是武昌熱電廠,還是補充熱源,都會使用天然氣,一旦武漢冬季再遭遇“氣荒”,集中供暖將大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