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新闻:
香港商报官网 > 湖北 > 本地新闻

武昌加速建設華中金融城

2014-12-25
来源:湖北日報

  華中金融城效果圖

  九方城開工 全面啟動華中金融城

  湖北日報訊 昨日上午,武漢地鐵2號線小龜山站東北、武昌公正路和沙湖大道合圍區域彩旗迎風招展,大型器械排列整齊,蓄勢待發……

  冬日照耀下,總建筑體量逾160萬平方米的九方城項目正式破土動工。

  這是華中金融城首個動工的城市綜合體項目,同時宣告武昌華中金融城全面啟動,進入加速建設期。

  剛剛結束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將重點實施“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三大戰略。這意味著長江經濟帶這一概念,正在從藍圖謀劃期,快速進入全面實施期。

  上海、重慶、武漢,長江經濟帶的三大中心城市,各自引領長三角、成渝、中部城市群,被寄予厚望。

  無論是上海還是重慶,都將金融產業作為經濟支柱行業:上海定位為國際金融中心,重慶也在江北嘴打造5平方公里的金融核心區。

  作為長江“龍腰”的武漢,同樣看重金融。根據規劃,未來武漢將成為長江中游“金融機構密集、金融市場完善、金融創新活躍、金融服務高效、具有強大吸納功能和輻射功能的金融中心”。

  按照這一定位,位于武昌的華中金融城力爭用5至10年時間,建設成為立足武漢、輻射全省、服務中部、面向全國、聯系世界的區域金融中心核心區。

  新常態下 華中金融城底氣何在

  當前,中國已告別以高增長、高投資、高出口、高污染與高能耗為特征的“舊常態”,開始步入經濟增長速度換擋、結構調整陣痛、前期刺激政策消化“三期疊加”的“新常態”。

  作為武漢區域金融中心建設主戰場,武昌華中金融城如何適應“新常態”,其底氣何在?

  城市復興新高地

  近年來,武昌大力發展以金融為引領的現代服務業。2014年,全區預計實現地區生產總值800億元,增長10%,服務業增加值達690億元,占GDP的86%;實現公共財政預算總收入151.2億元,增長13%,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連續十年居武漢市中心城區第一,達65.7億元,增長13.5%,地稅收入在全省縣市區中率先突破百億元大關。

  按照武漢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快推進重點功能區建設的意見》文件精神,武昌區進一步加快華中金融城功能區建設,助力區域金融中心建設,復興大武漢。

  華中金融城功能區規劃范圍可概括為“一軸、一片”:“一軸”指中南路、中北路沿線,目前已聚集各類金融企業260余家,是武漢建設中部區域金融中心的重要一極。其中,位于沙湖東岸中北路至公正路段全長約4公里的沙湖灣,如一顆璀璨明珠,鑲嵌在華中金融總部區中心腹地。“一片”指環洪山體育館中北路、公正路、中山路、民主路合圍的2.3平方公里區域。此次開工的九方城項目,即位于此片區,也是華中金融城一期核心區域。

  在這片藍圖板塊內,將建成華中金融產業的聚集區和金融文化的不夜城,吸引投資800億元、新建樓宇700萬平方米,與萬達集團投資500億元打造的中央文化區交相輝映。

  央企投資新標桿

  華中金融城的首個啟動項目九方城,由世界500強排名178位的大型央企中國航空工業集團的業務平臺中航國際,聯手武漢本土開發商尚文地產共同打造。

  自2011年起,中國航空工業集團相繼在漢投資了中航工業武漢產業園、武漢天馬微電子等大型產業項目,累計投資額已超過150億元。九方城項目擬投資200億元,整體定位為華中城市圈首席地標性綜合體,致力于為金融總部企業提供世界級辦公空間,為國內外高端金融人才提供高品質的、充滿活力的工作空間和極具現代都市感的時尚生活方式。

  該項目作為大型央企在武漢的投資新標桿,具有諸多獨特優勢——

  航空工業背景。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是中央直屬國有特大型企業,2008年由原中國航空工業第一、第二集團公司重組整合而成立,該集團公司下轄200余家成員單位,有25家上市公司,員工約40萬人,產業覆蓋航空裝備、運輸機、發動機、直升機、機載設備與系統、通用飛機、航空研究、飛行試驗、貿易物流、資產管理、工程規劃建設、汽車等產業板塊,是首家進入世界500強的中國航空制造企業和中國軍工企業。2014年在《財富》世界500強排名第178位。位于世界品牌實驗室2014年“中國500最具價值品牌”榜單25位,品牌價值約906億元。

  市場化新國企。作為從事非軍品業務的大型綜合性平臺,中國航空技術國際控股有限公司(簡稱“中航國際”)是航空工業發展的先鋒隊、改革的試驗田。中航國際在國內各大主要城市均設立全資或控股子公司,在50多個國家和地區設立110多家海外機構,并擁有8家上市公司。該公司員工超過7萬人,客戶遍及180多個國家和地區,公司資產規模逾2200億元。中航國際依托信息化、財務和金融投資、海外融資和服務三大平臺,積極打造國際航空、貿易物流、零售與高端消費品、地產與酒店、電子高科技、資源開發六大業務板塊。

  依托于如此強大的資源優勢,九方城必定會成為華中金融城的標桿之作,成為武漢的新地標!

  全球金融新連線

  據《湖北金融業發展報告》、《武漢金融業發展報告》白皮書及統計數據顯示,武昌區現有人民銀行武漢分行、國家外匯管理局湖北省分局、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湖北監管局、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湖北監管局等金融監管部門及銀行、證券、期貨、保險、基金管理等各類金融機構800余家,位居武漢市各城區前列,其中省級以上銀行機構15家,占武漢市總數的45%。

  2014年,武昌區金融業增加值預計達180億元,占全區GDP比重達23%,同比增長25%。

  武昌區委、區政府充分認識到,華中金融城建設發揮著提升武漢城市核心功能、引領武漢金融復興、促進城市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作用,計劃出臺《關于加快金融產業發展的實施方案》,重點培育七大特色金融:

  建設保險示范區。搶抓省、武漢市關于共建武漢保險示范區的契機,積極謀劃探索華中金融城保險示范區建設可行性方案,努力在豐富和健全保險市場體系等方面先行先試。武昌現已匯聚長江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湖北分公司、中國人民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湖北省分公司、新華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湖北分公司等20家省級以上保險機構,占武漢市總量的30%以上。截至2014年9月底,武昌區保費收入為214.1億元,占武漢市總量的38.9%。

  發展貿易金融。依托武昌現有商貿業發展基礎,以華中金融城商業保理園區建設為契機,積極引進一批商業保理企業入駐園區。去年底,在商務部、中國服務貿易協會商業保理專業委員會、省市相關主管部門支持下,武昌區著手建設華中金融城商業保理園區。5月26日,全省首家獲商業保理經營許可的公司落戶華中金融城,商業保理業務有了突破性發展。

  推進互聯網金融。建立具有武昌特色的互聯網金融產業基地,提升金融服務廣度、深度和能級。2014年5月,全省首家互聯網金融公司落戶武昌,以“金融機構擔保+擔保機構保證金+平臺風險準備金”的運作模式開展P2P業務。

  試點消費金融。搶抓消費金融公司武漢試點契機,積極謀求聯合相關金融機構,引進或新設專業消費金融公司;鼓勵小額貸款公司開發消費金融產品,提供相應的消費金融服務;借助于武昌區商貿旅游、醫療服務等產業優勢,鼓勵企業有針對性地開發消費金融服務產品。據悉,我省首家消費金融公司即將落戶武昌。

  培育金融租賃。搶抓金融租賃行業發展機遇,引進培育一批金融租賃公司及子公司,服務有實力的銀行等金融機構設立金融租賃公司,引導和支持全國性的金融租賃公司來武昌設立分支機構。武昌區正積極對接相關方面,服務選址成立金融租賃公司,或成為武漢市繼光大金融租賃股份有限公司后第二家金融租賃公司,填補武昌區金融租賃領域的空白。

  擴大普惠金融。支持金融服務進社區,引進社區銀行、社區保險等更多專業化的微型金融機構;堅持“小額、流動、分散”的信貸策略,全力踐行普惠金融,擴大金融“輻射圈”、“服務圈”和“融資圈”。武昌區高度重視小額貸款公司試點發展,自2008年以來,共設立11家小額貸款公司試點,總注冊資本金達18.8億元。

  發展外向金融。借助國際金融資源,積極引進外資銀行、證券、保險、創投、會計事務所、律師事務所等國際性金融類企業或相關中介服務機構;鼓勵轄區內金融企業“走出去”,積極向外拓展業務,廣泛參與國際化競爭等。5月20日,由美國史帶金融財團發起創辦的長江國際商會落戶華中金融城,這是一個匯聚以金融為核心的國際商業資源開展經濟交流、合作與發展的平臺。商會由香港長江實業集團董事局主席李嘉誠等人出任名譽會長,招商銀行前行長馬蔚華任會長。

  總部經濟新引擎

  面對“三期疊加”和經濟發展的新常態,武昌區委、區政府把華中金融城建設作為加快推進大武漢金融復興的重要突破點,擬出臺《武昌區服務升級計劃》,包含8個子計劃,通過實施金融創新與文化、科技、商貿、實體經濟、服務業相結合,實現金融和產業協同協調發展,全面啟動新一輪的總部經濟新引擎。

  2003年起,武昌在全省率先發展總部經濟,通過立足武昌,輻射華中,為區域發展帶來稅收、消費、就業等多種經濟效應。同時,大批國內外企業總部入駐,不斷提高武昌區域知名度、信譽度,促進武昌區政府提高服務質量,優化商務環境,完善城市基礎設施和人居環境,推進多元文化融合與互動,加快城市國際化發展。

  2014年,三星(中國)投資有限公司華中支社、普華永道商務咨詢(上海)有限公司武漢分公司、中美聯泰大都會人壽保險有限公司湖北分公司等6家企業已入駐武漢萬達中心、保利廣場、知音廣場等。目前,武昌區已有總部企業178家,預計2014年實現稅收近45億元。

  濃郁的金融氛圍是總部企業扎堆武昌的主要考量,華中金融總部區作為武漢市總部經濟示范,武昌區將從資金、人才等方面進一步加大發展力度,著力吸引金融服務、現代商貿、文化創意、會展會務、旅游服務等產業領域各研發、設計、營銷、財務、采購、結算、投融資和培訓總部入駐。

  華中金融城核心區一期項目正式啟動,不僅集中了武昌行政和經濟等各方面資源,還將體現整個華中金融總部區的規模效應,并與武昌的濱江文化商務區、武昌古城等其他板塊形成優勢互補,最終共同促進大武昌的發展。目前,武昌已建成商務寫字樓共44棟,建筑規模223.5萬平方米,平均入住率達90%,其中保利廣場、萬達中心為戴德梁行及仲量聯行所公認的5A甲級寫字樓;在建商務寫字樓20棟,建筑規模達174萬平方米;擬建商務寫字樓21棟,建筑規模達165.44萬平方米。

  專家點評

  金融城不是喊出來的

  從九方城奠基地,沿著公正路往東走,過了沙湖大道,即是熙熙攘攘的中北路,放眼望去,只見高檔商務樓樓宇林立,玻璃幕墻閃閃發光,銀行、保險等金融機構遍布,宛如走進“華爾街”。

  中北路一線串珠,沿街興起金融、保險、證券、信息等9大高端服務業。

  10余年前,這里卻是另外的樣子。

  作家方方在小說《中北路空無一人》中描述:中南路到洪山廣場,便是終點,所有高樓和商場,在此打住。

  當時,穿過洪山廣場便是中北路,因武重、湖北建機、鶯歌電視機廠、無線電二廠等老字號國企破產改制,房屋低矮,滿街蕭條,被稱為“虧損一條街”。

  10余年間,中北路從“虧損一條街”成功轉型為財源滾滾的金融街,秘訣何在?

  省社科院副院長秦尊文曾為武昌區發展出謀劃策。2003年,武昌區敏銳地嗅到現代服務業的機會,曾向秦尊文咨詢,并請其調研,制定發展規劃。

  當時,武昌的發展戰略是“都市工業、現代服務業、文化旅游業三業并重”。經過調研后,秦尊文直言,發展不能“攤大餅”,以武昌的資源稟賦,“三業并重”不如“一業為先”,即優先發展現代金融服務業。

  秦尊文感慨,武昌經濟成功轉型,關鍵在于明晰了戰略定位,即以金融業為龍頭,重點發展總部經濟,高端謀劃,堅持做高端現代服務業。

  難得的是,最近10余年,歷任武昌區負責人未改弦更張,越來越堅定地舉著“金融業”的大旗。

  秦尊文認為,武昌加快建設華中金融城正當其時。

  他說,金融街、金融城不是喊出來的,而是有一個完整的產業配套。武昌區除了傳統金融業外,還有信托、期貨、評估、會計、法律等多個衍生門類,幾乎涵蓋金融產業鏈上每一環,雄厚的產業基礎支撐著金融街乃至金融城的成長。

  策劃/撰文/攝影:武昌區委宣傳部

  武昌華中金融城管委會

[责任编辑:蒋璐 ]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
图片新闻 点击排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