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新闻:
香港商报官网 > 云南 > 本地新闻

600多年拱辰樓毀於大火再敲中國古城保護警鐘

2015-01-12
来源:新華社記者吉哲鵬

  具有600多年歷史的云南巍山古城拱辰樓在2個小時的大火中成為廢墟。截至1月5日,火災原因仍在調查中。在20多天前,貴州劍河縣幾百年歷史的久吉苗寨“火燒連營”,286間房屋被燒毀。文博專家指出,接連發生的火災警示中國社會,必須將古城保護落到實處,切實做到依法管理。

  據巍山縣政府通報,1月3日2時49分,位於巍山縣城南詔鎮的拱辰樓發生火災,明火於4時48分全部撲滅,火災過火面積約300平方米,未造成人員傷亡。

  這座兩層20多米高的木結構古建筑始建於明洪武年間(公元1390年),是云南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更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巍山的標志性建筑,建筑雄偉、氣勢渾厚。

  4日,經歷大火後的拱辰樓二樓僅僅剩下幾根已成焦炭的木柱子,和燒毀前的輝煌壯觀形成鮮明對比。通向二樓的樓梯上堆滿了瓦礫和炭灰,二樓的地上橫七豎八堆放著燒斷的木梁和瓦礫,旁邊幾間廂房只剩下斷壁殘垣。工人已開始圍著城樓搭建腳手架。

  “從修建至今的600多年間,拱辰樓一直沒有遭受過戰亂、火災等,只有幾次大的正常維護修繕,成了巍山古城最重要的古建筑,但沒想到卻毀於這次火災。”巍山縣文物管理所所長劉喜樹說。

  目前,由公安消防牽頭、相關部門參加的事故調查組正全力調查火災原因。但相關人士認為,除了古建筑是木質結構、冬季天干物燥等因素外,這起火災不存在消防水源、道路狹窄等問題,值得中國的古城、古村落和文物建筑群深入反思。

  當地群眾反映,每人交2塊錢的門票後,就可以上拱辰樓喝茶、吃點心、聽音樂,“喝茶與聽古樂實際上是一體化的,還另外收費,600年的古城樓變成茶館”。

  巍山縣政府則表示,為滿足游客的需求,體驗南詔文化,2010年4月,拱辰樓正式作為南詔古樂展示場所,進行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

  但當地文物管理部門對此并不認同。記者獲取的一份2010年4月的文件顯示,從文物安全的實際出發,拱辰樓為木構建筑,火險等級較高,安全隱患較大。巍山縣文化體育局要求將拱辰樓交付給民眾團體“巍山縣南詔古樂團”進行管理和使用,文物管理所對於這種做法持否定意見,“將拱辰樓作為洞經演奏場所(大量人員聚集)進行管理和使用有悖相關法律法規”。

  盡管如此,拱辰樓最終還是被移交給南詔古樂團使用,在樓梯口設置了招攬“古樂欣賞、藝術傳承、歌舞休閑、茶飲餐點”的“千年古樂”的公告牌。

  根據記者火災前不久拍攝的拱辰樓照片顯示,拱辰樓屋檐四周用燈泡串成了燈帶。二樓內部用於表演洞經古樂的演出場所,設置了吧臺、長桌和椅子,演出現場用布幔做了吊頂,安裝了射燈和較大的仿古燈籠,地板上還有插座和電線。

  中國國家文物局曾表示,古城、古村、古鎮和文物建筑群防火何以成為重點、難點,原因之一包括用火、用電、用油、用氣的不規范,以及電氣電路敷設不規范、電線老化、私拉亂接電線和使用大功率電器等問題嚴重,造成電氣火災事故頻發。

  2014年1月,云南迪慶獨克宗古城發生大火的直接原因是一客棧經營者不慎使用電暖爐所致。而經消防部門及公安部門鑒定,導致貴州劍河久吉苗寨火災的原因是,該村一名村民使用劣質插座短路引起。

  云南省社科院副院長楊福泉認為,除了古建自身傳統木結構等先天因素外,建筑火患和各地政府依法管理、重視程度有很大關系,“不遵循法律、不足夠警醒、不汲取教訓,古城火患將是‘按下葫蘆浮起瓢’,難以禁絕”。

[责任编辑:陈明汉 ]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
图片新闻 点击排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