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广西 > 本地新闻

男子紮根南寧21年收藏邕江石60噸 想開博物館

2015-01-30
来源:当代生活报

  原標題:男子紮根南寧21年收藏邕江石60噸 想開博物館(圖)

  紮根南寧21年 收藏邕江石60噸

  他說自己不為別的,就想開個邕江石博物館

男子紮根南寧21年收藏邕江石60噸 想開博物館(圖)

  曹吻經常到江邊沙場撿邕江石 (受訪者供圖)

男子紮根南寧21年收藏邕江石60噸 想開博物館(圖)

  人手掌形態石

男子紮根南寧21年收藏邕江石60噸 想開博物館(圖)

  人手掌形態石

男子紮根南寧21年收藏邕江石60噸 想開博物館(圖)

  邕江形態寫實石中有多個呈手指圈狀

  核心提示

  今年48歲的曹吻是河南人,他27歲時來南寧工作,後因種種原因辭了工。從1998年起,曹吻開始迷上搜集邕江石。17年來,他收藏的邕江石加起來已經超過60噸重。跟別人藏石售石不同,曹吻對外只賣普通石頭,珍貴些的石頭對他來說都是非賣品。最近幾年,他共寫出並自費出版了9本有關邕江文化的書籍。曹吻說,我來南寧後就沒打算再走,因為我愛南寧,愛邕江形態寫實石,我想開一家邕江石博物館,讓更多人了解邕江文化,愛上邕江,愛上南寧。

  寫書

  傳播邕江文化

  這3年來的大部分時間,曹吻都在“閉關”寫書。繼《人類早期智慧行為的新證據》於2005年問世後,緊接著,他又陸續完成並自費出版了《邕江形態寫實石天地人》、《壯文同音譯楚辭詞典》、《壯文同音譯楚辭(上)》;《邕江形態寫實石筆畫3D之人胎教學》等8本有關邕江文化的書籍。

  近日,在曹吻的工作室兼辦公室裏,記者看到了他最新出版的《邕江形態寫實石筆畫3D之人胎教學》,書中圖文並茂,每一塊邕江形態寫實石上都有人胎的圖像,令人稱奇。

  曹吻1992年畢業於鄭州大學財會專業,大學畢業後留在北京工作。1994年被單位調派到南寧工作。雖然學的是財會,但曹吻從小熱愛文學,基於多年對邕江形態寫實石的研究,他先後寫出9本厚厚的書籍。如今,他寫的書已被150多家省(區)市博物館、圖書館收藏。最近,曹吻還將《壯文同音譯楚辭(上)》寄送到湖北省秭歸縣文物局屈原紀念館並被該館收藏。

  “我說的雖然是河南話,但我因為邕江石而喜歡上了壯文。我認為古壯字是人類曆史上方塊字文明的活化石,直接源自邕江形態寫石實的泥塑化石時代。”曹吻說。

男子紮根南寧21年收藏邕江石60噸 想開博物館(圖)

  各種人頭像

男子紮根南寧21年收藏邕江石60噸 想開博物館(圖)

  各種人頭像

  邕江石

  賦予他靈感

  曹吻是河南人,從小在淮河邊長大,怎么會對邕江文化如何癡迷?

  采訪中,曹吻向記者展示了多塊他收藏的邕江石。這些藏石有的像人臉;有的像手鐲;還有的像飲水的器具,壺身壺口俱全……曹吻說,從1998年起,他就開始在邕江邊撿石頭。搜集到一定數量後,他發現,邕江石與其他地方的石頭有著不同的形態。

  經過5年的撿石、藏石,2003年開始,曹吻對自己收藏的邕江石進行了系統分類和研究。他大膽地推測,這些石頭就是早期在邕江畔生活的遠古人類為紀念或描述某種東西,用泥巴按照人類、動物或者植物、日用品的形態捏造出來的泥塑作品。由於這些石頭都是在三江口至邕寧這一段邕江內撿到的,曹吻給這些石頭起了個好聽的名字——邕江形態寫實石。

  辦展

  讓更多人愛上邕江

  曹吻把自己收藏的60噸邕江形態寫實石全都當成了寶貝,不但將每塊石頭都編號進行分類管理,還經常給石頭拂塵、上油,每天仔細觀察、把玩。

  邕江裏藏有這么好的寶貝,南寧人卻不知道,何不舉辦一次展覽?這幾年,曹吻先後在南寧舉辦了兩次“邕江文化展”,每次展期均為1個月,全都是免費向市民開放。其中第二次展覽共設14個主題:人類頭面形態、人類形體形態、人類情欲形態、人類圖畫形態、人類痕跡形態、生肖、猴龜、魚、魚網器具、手斧、鍋碗瓢盆杯、鐲璧環、冷兵器、瓷器。展品以邕江形態寫實石為主,輔以一些在邕江出水的器物。許多前來參觀的市民觀展後由衷感歎道,都說南寧文化底蘊不深,沒想到一個河南人竟然把南寧母親河邕江的文化以實物進行了展示,力證邕江文化也很深厚。

  盡管目前曹吻關於“邕江形態寫實石是人類早期智慧行為”的說法還沒有得到有關專家的支持,但他仍然堅持自己的“一家之言”,並願意一生與邕江及邕江石為伴,無怨無悔地走下去。

  曹吻說,接下來他打算把展覽辦到區內各市甚至區外各城市去,讓邕江文化傳播得更遠。同時,他還希望能建個邕江石博物館,讓這些有靈魂、會說話、傳遞邕江兩岸古人思想的石頭,有一個長期展示的場館,讓更多人愛上邕江石,愛上邕江,愛上南寧。(記者 唐柳鳳)

[责任编辑:朱剑明 ]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
图片新闻 点击排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