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官網 > 黑龍江 > 本地新聞

黑龍江:縣域特色經濟發力“東絲路带”

2015-07-17
來源:黑龍江日報

【香港商報網訊】2015年,“一带一路”成為全球的經濟熱點詞匯。地處東北亞中心地带的龍江當仁不讓地成為“東絲路带”的急先鋒——打造對俄商品集散中心,推動外向型產業發展,带動經濟結構調整轉型升級。作為龍江GDP的新引擎,縣域經濟正在快速融入“東絲路带”的發展中。近日,記者前往牡丹江地區,看引擎發力——

“南來客”瑞豐瞄准俄羅斯市場

牡丹江瑞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是穆棱新材料產業的龍頭。投資2億元、年產3.6萬噸的多層共擠新包裝材料項目去年8月份剛投產,就已經行銷全國,當年實現銷售收入3億元。副總經理梁鵬舉告訴記者說,瑞豐可生產10~60微米厚度的雙向拉伸聚丙烯薄膜,產品在包裝領域內應用廣泛,尤其是具有專利技術的有色消光膜被很多高檔化妝品牌相中成為搶手貨。而瑞豐沒有滿足眼前的“蛋糕”,將眼光鎖定在包材項目的產業鏈末端。

“我們是溫州來的,看中的就是遠東地區的大市場。牡丹江是對俄貿易的橋頭堡,瑞豐選在牡丹江建廠而不是哈爾濱,就是看中了這里對俄更便利的交通、更便捷的口岸。”梁鵬舉說,瑞豐的一期產能已經穩定。憑借獨特的技術,今年5月份在廣東舉行的橡塑展覽會上,瑞豐獲得了俄羅斯市場的大訂單。下半年,瑞豐的二期5.9萬平方米的項目工程就要動工,膠带、塗布、無紡布等下游產品生產線將在明年安裝。

“海派”天合走出國際范兒

天合石油集團在海林經濟開發區東邊,從一期到三期,佔地30萬平方米的廠區依山坡而上,節節攀高。天合石油集團大有名氣,不僅僅是在海林,在世界的石油鑽井台上,都可見天合的零部件產品。天合集團副總經理竇鐵成說,別的企業只能生產深入到井下2000米的螺杆鑽具,在天合人手中可以延長到4000~5000米,因此螺杆鑽具成為天合“打通”世界油井的拳頭產品。

天合在上海浦東建造的又一生產基地就是天合國際化的又一例證——2014年下半年,國際經濟形勢下滑對石油行業影響巨大,國內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三大企業效益下滑,俄羅斯的鑽井台也有80%處于停產。但是天合受到的影響卻微乎其微。“民營企業闖市場要有兩樣:一是好的產品。二是精准的眼光。天合早就預料到經濟形勢下滑的大趨勢,改變了銷售理念,從銷售對采買變為銷售對終端。我們的銷售人員都是國內知名院校畢業的高材生,精通外語,往來于全世界的各個鑽井台,直接了解鑽井隊的需求,從而進行工藝的改進、細化,優質的服務為我們贏得了市場。”竇鐵成說,上海生產基地距離浦東機場幾公里,就是為了方便國際客商往來而建造的展覽大廳,廠區2.5萬平方米,10跨的廠房相當氣派,整條生產線都是從奧地利進口。但是,最精尖的設備生產線還是在海林。

留在海林,因為這里是根。天合石油集團的前身是1973年建廠的牡丹江石油機械廠。改制後,在2006年入駐海林經濟開發區。搬遷後,老廠房就變身為天合石油的技術培訓學校,在很多裝備企業慨歎一線技工缺乏的時候,天合卻人才濟濟。除了人才,還有政策優勢,國家“一带一路”和省委“龍江陸海絲綢之路經濟带”也成為天合留守海林的重要原因——“東絲路带”打通後,這里去往遠東和歐洲更便捷。

龍江縣域特色發展直通海外

經過幾年的調整定位、轉型升級,從2011年~2013年,黑龍江省縣域地區生產總值增速都在12%以上。受宏觀經濟形勢影響,縣域經濟增速有所放緩,但仍保持了一定的發展速度,今年1~3月份,全省縣域地區生產總值同比增長5.9%、縣域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8%。

按照“宜工則工、宜農則農、宜商則商、宜貿則貿、宜游則游”的總體思路,各縣市因地制宜發展特色優勢產業。目前,已經涌現了各具特色的發展典型,我省東部地區作為對俄貿易的橋頭堡,一直致力于打造綏芬河、東寧、穆棱等沿邊縣(市)經濟開放带,憑借沿邊口岸發展對俄貿易和加工制造業。國家“一带一路”和省委“龍江陸海絲綢之路經濟带”的重大戰略部署啟動,點燃了全省建設東絲路带、融入“一带一路”建設的熱情。黑龍江省社科院研究員、當代中俄研究院院長宋魁表示,“東絲路带”是建設一條連接亞歐的國際貨物運輸大通道,以大通道搭建大平台,做大中俄和東北亞貿易,打造跨境產業鏈。尤其是黑龍江的肉菜加工實力被俄羅斯市場看好。齊齊哈爾位于黑、吉、蒙三省交界處,是我省西部地區重要的集散地。目前齊齊哈爾正舉全市之力重點打造五個產業園,其中就包含蔬菜果品產業園區。與其相鄰的肇東、肇州、海倫等立足農副產品資源發展的縣域特色經濟顯然也能融入其中。

[責任編輯:黑龍江管理員 ]
網友評論
相關新聞
圖片新聞 點擊排行 更多>>
返回頂部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