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歷時一年的醞釀與商談,瀾滄江—湄公河合作機制將於11月12日在云南景洪市舉行首次外長會。中國、緬甸、老撾、泰國、柬埔寨和越南6國將啟動新的區域合作“朋友圈”——“瀾湄機制”。
中國資深外交官張九桓17日在曼谷與中泰媒體見面時透露上述會期。他曾任中國駐尼泊爾、新加坡、泰國大使,目前是中國外交部公共外交諮詢委員會成員。當天的見面會在中國駐泰大使館舉行。
張九桓說,“瀾湄機制”將包括領導人會議、部長會議、高官會及工作層面會議,同時有望設立日常工作制度。首次外長會議將討論“瀾湄機制”的目標、重點領域及早期收獲項目,正式啟動這一機制並繪就發展藍圖。
瀾滄江—湄公河流經中、泰等6個國家,全長4880公里,流域面積達79.5萬平方公里,養育次區域人口3.26億。去年11月,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中國-東盟領導人會議上提出,中方願積極響應泰方倡議,探討建立瀾滄江-湄公河對話合作機制。“瀾湄機制”由此進入實質構建階段。
而本地區已存在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湄公河委員會、東盟—湄公河流域開發合作等多個機制,為何還要再設一個新的“朋友圈”?對此,張九桓認為,已有機制都祗是針對某一領域、某一問題或者由本地區以外的國家或機構主導,許多問題沒有得到有效解決。而“瀾湄機制”則由區域內6國共同主導,涵蓋各個領域。
張九桓直言,例如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由亞洲開發怠行主導,“6國想辦的事情,亞洲開發怠行不一定同意。而亞洲開發怠行認為可以辦的事,不一定完全符合6國的願望。”
“瀾湄機制”今年已舉行兩次高官會,中方強調這一機制與已有合作機制互相補充。張九桓說:“如果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方面願意投錢,我們持歡迎態度,‘瀾湄機制’是開放的、包容的。”
據權威消息,瀾湄成員國將按照“協商一致、平等互利、統籌協調,尊重《聯合國憲章》和國際法”的原則開展合作。在政治上致力於加強互信和相互理解,維護和平與穩定。在經濟上促進可持續發展,減少貧困,縮小發展差距等。在社會文化上提升人文交流,增進睦鄰友好。
而具體如何增進互信?張九桓說,例如中國在云南瀾滄江上游修建一些大壩,泰國或其他下游國家對此產生疑問:中方是不是把水弄走了?下游的水資源會不會不?用?有了“瀾湄機制”以後,我們可以把這樣的問題擺到桌面上,請中方作出說明,相關國家也可以派人到水壩現場查看。通過這種交流與合作增加彼此之間的信任。
此外,對於泰國媒體人士關注較多的資金問題,張九桓說,“瀾湄機制”所需資金來自6個國家。中方將利用援助資金、優惠貸款、區域合作資金等大力支持有關項目。
據透露,廣受關注的湄公河航道整治有望列入“瀾湄機制”的早期收獲項目。成員國將探討瀾滄江—湄公河全流域水資源管理合作規划,促進數據信息交換和分析。此外諸如鐵路、港口、電網、金融等合作項目也都在“瀾湄機制”的推進之列。在東盟經濟一體化的背景下,中方希望藉此促進境內云南與鄰國老撾、柬埔寨、緬甸等發展,縮小地區發展差距,探索打造命運共同體的新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