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吉林重要講話指出,要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強化綜合治理措施,落實目標責任,推進清潔生產,擴大綠色植被,讓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生態環境更美好。近年來,吉林省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大力恢復和保護吉林生態。吉林省委書記巴音朝魯指出,吉林必須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制度改革,加速實現綠色發展。實踐中,吉林省委、省政府謀篇布局、緊緊圍繞吉林省的實際情況和特點,逐步探索出了一條吉林特色的生態文明建設之路。東部長白山森林是中國乃至東北亞地區重要的生態屏障,白山市就位於長白山核心區,擁有礦泉水等重要的特色資源。在養山保水,強化生態保護的同時,白山市大力推進經濟生態化轉型,已經形成了特色資源產業鏈,在吉林省經濟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成為全省生態轉型的成功典範。香港商報記者冀文嫺實習記者馬力
生態移民保障經濟總體長遠發展
人類是社會發展的推動者,是社會經濟的創造者,但同時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生態環境的破壞者。生態保護區內的居民正常生活也是對生態環境的破壞,因此,生態移民是將人類生態破壞者的身份轉換為生態保護者的有效措施。
吉林省《關於開展農村綜合改革試驗加快農業現代化建設的意見》指出,要推進生態移民試點。研究制定生態移民安置、后期扶持等政策措施。統籌整合中央財政專項資金和省級財政相關資金,利用高標準農田建設、退耕還林還濕、新農村建設、農村危房改造等政策資金,拓寬生態移民資金保障渠道。
長白山是中國東北「大生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乃至東北亞地區的重要生態屏障,是東北亞生物多樣性的核心承載區。因此,在長白山地區積極倡導生態文明,大力實施生態移民工程是其題中應有之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白山市位於長白山核心區,實施生態移民,能夠有效保護長白山生態環境,保護國家乃至東北亞地區的生態安全。
作為生態地區,白山在新常態下實現新作為,始終突出生態文明建設這個根本。2008年以來,白山逐步形成了「生態立市、產業強市,打資源牌、走特色路」的工作思路和發展戰略,始終把生態文明作為生存之基、發展之源、立市之本,一以貫之地堅持下去,大力實施重點人口生態移民工程。
實際工作中,白山結合實際,圍繞實現「搬得出、留得住、能就業、有保障」目標,大力推進生態移民工程。總體設想是:通過爭取國家政策扶持,積極挖掘自身潛力,調動各方面積極性,大力實施林區散居戶和部分村屯的生態移民;大力實施水源涵養區、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珍貴物種密集區等生態敏感區居民的生態移民;大力實施資源枯竭型工礦區向所在鎮區的生態移民;大力實施國有林場向所在地中心城鎮或相鄰城鎮的生態移民。争取用3-5年時間,完成全市剩餘8.2萬戶、19.9萬人生態移民工作。白山在整合各類政策資源、完善生態移民配套政策的基礎上,按照試點先行的原則,有針對性地開展生態移民工作,探索了三種生態移民模式:一是國有林場棚改搬遷整合模式,二是國有工礦棚戶區異地搬遷改造模式,三是保護區村屯整村搬遷模式。
2013年以來,白山的工作得到吉林省委、省政府以及國家林業局的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取得了一些積極進展。而且,白山大力實施生態移民工程的一些做法和經驗也得到了有關領導和部門的重視,尤其是全國政協主席俞正聲和國務院副總理張高麗曾先后對生態移民工作作出重要批示,進一步堅定了白山做好此項工作的信心和決心。
白山的生態移民同時面臨著資金缺口較大、基礎設施建設水平較低、林業用地受到較大限制的困難。面對困難,建議將白山市確定為全國生態移民試點市,列專項資金用於生態移民工程,從國家層面加大對白山市生態移民資金、政策、項目等方面的支持和傾斜,通過政策扶持放大試點效應,為全面實施全國林區生態移民提供樣板;建議將白山列為全國新型城鎮化試點地區,將白山生態城鎮化建設列入「十三五」規劃予以研究和推動,在產業發展、棚戶區改造、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給予政策和資金支持,為全國新型城鎮化建設探索路子、積累經驗。特別在高速公路、鐵路、機場建設上,希望國家參照給予以往南方等發達地區發展時的政策。白山是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境地區、生態地區,建議考慮建立長白山區域生態補償機制,給予政策、資金扶持。
總體看,白山實施生態移民工程,具有極為顯著的生態效益。目前,全市有60多萬居民居住在林區,生產生活對林區環境造成嚴重損害,對林區生態造成較大破壞。通過實施生態移民,可有效減少對林區的資源破壞和環境污染。
產業強市打造特色資源產業品牌
白山市依託中國名山——長白山,具有豐富的、特色的自然資源,例如山泉水、硅藻泥等。白山市依靠自身的優勢探索出一條獨具特色的經濟發展道路。屬於「資源輸出型」經濟模式的白山市,正在釋放能量,全力完成「生態轉型」,經濟發展空間越發廣闊。推進產業強市,完成「生態轉型」大文章還是在生態環境上,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吃山要先養山,吃水要先保水,建立起東北亞的綠色屏障,夯實生態根基,實現可持續發展是白山市經濟發展的大格局。
白山是松花江、鴨綠江兩大水系的發源地,是知名的國際礦泉城。白山市境內的礦泉水水源地,大多以礦泉群的形式賦存,一般都有一個主泉,周圍分布大小不一的子泉,這些礦泉群日夜噴涌,清清泉水匯聚成小溪和河流。特殊的地質構造,使礦泉水開發不可能采用類似石油那樣的開采方式,不存在按允許開采量開采而造成的「漏斗效應」,也不會引發地質災害。然而,礦泉水保護區內曾經生活著大量居民,一定程度上破壞了森林植被和林地涵養水分。例如生活在長白山天然礦泉水靖宇水源保護區核心區內丁小山村。丁小山村有41戶村民,135人。房屋面積2440.4平方米,耕地766畝,其中菜田73畝,生活和生產都在一定程度上破壞了保護區內的環境。
為改善丁小山村村民的生活條件和質量,保護好區內的礦泉水資源及其賦存和形成的生態環境,2007年在縣委、縣政府的領導和支持下,保護區管理局啟動丁小山村生態移民搬遷項目,2009年項目建設完成,村民全部遷出保護區,遷出后縣委將原村拆除后進行植樹造林,恢復生態,項目總投資2600萬。保護資源是做好開發的前提。靖宇縣自2001年建立中國第一個天然礦泉水保護區以來,制定了保護區總體規劃,組建了保護區管理局負責保護與開發管理工作,對核心區實施了生態移民,連續多年進行大規模植樹造林,使自然生態逐步得到恢復,天然礦泉水資源得到了有效保護。
不僅如此,白山市礦泉水產業的發展,正在實現由「低端占領市場」到「向升級要效益」的轉變。據了解,天士力控股集團吉林天士力礦泉飲品有限公司在靖宇縣生產的c胞活力礦泉水及普洱茶飲料等高端產品受到市場認可;農夫山泉公司在撫松縣露水河鎮玻璃瓶高端礦泉水、農夫山泉天然飲用水(適合嬰幼兒)和農夫山泉學生天然礦泉水三款高端產品已經上市,積極「搶灘登陸」。許多水企的人參、藍莓、蘋果等果蔬功能飲品陸續上市,目前已有中高檔礦泉飲品、果蔬飲品、保健飲品等10多個系列20多種產品面向市場。有專家分析指出,長白山天然礦泉水今后很可能會回歸它的正常價位,保守估計,白山市礦泉水產業的產值未來將會突破500億元「大關」,該產業正在成為白山市實現經濟轉型、綠色發展的一大支柱型產業。
在打造原有特色產業品牌的同時,還完善了以資源型行業為主體的循環經濟產業鏈。白山市硅藻土資源儲量占全國儲量的56%,為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綜合利用硅藻土資源,提高硅藻土產業的經濟效益。白山市長富遠通礦業有限公司采用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先進技術,建設年加工4萬噸硅藻土助濾劑,涵蓋高、中、低品位硅藻土礦的選礦和深加工大型集成化生產企業。這些項目因為實現了資源多級利用,使附加值全部釋放出來,大大提高了經濟效益。
促進產業結構升級創新經濟增長點
目前,吉林省正面臨重振老工業基地、融入「一帶一路」、適應新常態等等一系列重大機遇,經濟騰飛已經是大勢所趨,全面發展顯得尤為重要。吉林省是農業大省以及老工業基地,因此,調整產業結構,培育新的支柱產業,創造經濟增長點刻不容緩。
白山市位於吉林省東南部,全市國土面積17485平方公里,人口126.3萬,是典型的林區、工礦區、邊境地區、少數民族聚集區,人口結構復雜。因此提高居民生產生活質量、調整產業結構、培育新的支柱產業等一系列問題都關乎著白山市社會經濟的發展長遠大計。靖宇縣蒙江鄉丁小山村41戶村民在2009年全部遷到位於礦泉水保護區外徐家店村附近,置換土地766畝。回遷住宅統一規劃,統一建設,建成房屋41戶,每棟60平方米,共計2460平方米,每家每戶的住宅、倉房、大門、彩鋼瓦圍牆和院落格局、樣式、大小標準、統一,水泥路、太陽能路燈、自來水、電力、通訊、有線電視等基礎設施齊全。據靖宇縣保護區管理局規劃保護科科長王化龍介紹,丁小山村的生產結構也發生了變化,原來只能種玉米、大豆,由於新村的交通便利,現在村民們會種人參、蔬菜、草莓等,增加經濟收入。
丁小山村的村民張桂有告訴記者,「我家現在除了種玉米大豆,還種了種苗,交通便利,樹苗能賣出去,收入多了,生活也好了。」臨江市臥虎山居民搬遷后,臨江市對青壯年人員,就近安排到民營企業打工。對有經商辦企意向的農村人員,按照鼓勵全民創業的有關政策,給予一定的優惠條件進行扶持。為年老體弱、患嚴重疾病等情況的農村戶口人員優先解決農村低保待遇。對搬遷后的臥虎山,臨江市擬聘請專業團體進行高標準設計,將其打造成森林公園,融入整個鴨綠江、長白山大旅游環境中。白山市撫松縣為了保證生態移民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在移民安置時把培育產業作為重中之重,積極有效地為移民拓寬增收致富空間。結合長白山區地域特點,積極引導各省屬森工企業、地方林場大力發展特色種養殖業和生態旅游產業,僅松江河林業局一家,建設了天麻種植基地42個、越橘基地3000畝、林下參基地3600畝等等,平均每個職工有40畝林地用於發展林下經濟,林業局給予資金、技術、用地以及經營時間等方面的支持。去年,全局林下經濟營業收入達到1.2億元。撫松縣結合林區特點,大力發展非林非木產業,不斷強化產業結構調整,實現多元化發展。積極鼓勵林業職工大力發展天麻、越橘、林下參和貝母等林下經濟產業,實施全民創業、自主經營,依靠創業帶動就業,實現由單一的工資性收入向工資性、創業性和資本性收入等多形式轉變。
2014年,全縣各林業企業木材生產營業收入僅占總營業收入的13%,但通過自主創業以及帶動就業等方式,實現林業人均收入近6萬元。同時,撫松縣針對各搬遷林場的區域優勢,以豐富的生態植被、水資源和森林資源為支撐,大力發展旅游產業,目前,正努力打造以露水河國家森林公園、泉陽林業局濕地旅游、松江河林業局的黑河林場和撫南林場為重點的長白山生態旅游發展項目。生態是白山市的優勢,發展生態旅游是白山市培育新的支柱產業的普遍措施。十四道溝鎮望天鵝新村地處長白山腳下,在生態移民過程中發展旅游經濟,為生態村提供支撐。充分利用望天鵝新村周邊自然條件,科學開發旅游景點,在十五道溝河上,新開發漂流路線3千米,修建水上樂園1座。
同時,成立參寶旅游特產品公司,2014年4月末,項目正式啟動,預計今年年底投入使用。全年計劃完成投資2000萬元。項目建成后預計年銷售收入達到1000萬元,每年實現利稅350萬元,其中利潤為300萬元,稅金為50萬元,預計10年收回投資成本。投入使用后,主要以收集望天鵝新村的土特產品為原材料,預計能夠帶動全村62戶村民增長土特產品經營收入達20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