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島是黑龍江上游的一個江心島,島上沒有居民,遠離塵囂,罕有人至。可它卻是一個有歷史、有故事的地方,就在330年前,在這個荒僻的小島上,爆發了一場硝煙彌漫的戰爭。
小時候學歷史,講到《尼布楚條約》,老师說,這是中國與外國簽訂的第一個平等條約。為什麼會有這樣一個條約呢?因為此前清政府與俄國人打了一場勝仗,這就是雅克薩之戰。
與古城島隔江相望的雅克薩城
歷史上,雅克薩為中國索倫部達斡爾族的居住地。清朝初年,滿人入關,后院空虛,沙皇俄國趁機越過貝加爾湖和外興安岭,佔領雅克薩,並以此為據點,向黑龍江中下游擴張。清廷數次派軍隊驅趕,但俄國人每次都是走了又來,如同滅四害一樣。
康熙平定“三藩叛亂”后,決心騰出手來解決邊疆危機。在出巡東北期間,他下令修建墨爾根(嫩江)至雅克薩之間的驛道,以傳遞軍情、運送糧草,為戰爭做准備。驛站從南到北,用數字編號,如今古城島所在地的興安鎮是二十五站。今天,在黑龍江的北部,仍然可以看到許多驛站式地名。
一切准備就緒后,康熙于1685年2月命都統彭春趕赴璦琿,與黑龍江將軍薩布素匯合,共率3000名清兵,水陸並進,直抵雅克薩。清軍將陣地設在與雅克薩城一水之隔的古城島上,用“神威無敵大將軍炮”轟城,“聲震天地”,俄軍被迫潰逃。
不久,俄軍卷土重來。清軍在古城島上“掘長塹,立土壘”,連續炮轟,俄軍統帅托爾布津中彈身亡。俄軍受困,走投無路,被迫投降,清軍大獲全勝。
在收復雅克薩中立下赫赫戰功的“神威無敵大將軍炮”寫盡了勝利者的驕傲和榮譽,如今靜臥在軍事博物館的古代戰爭館里,向世人昭示着這次戰爭的輝煌。
重壓之下,沙俄政府表示願意和談。1689年9月,中俄雙方代表在黑龍江源頭的石勒喀河畔簽訂了《尼布楚條約》。條約規定,俄國拆除在雅克薩修築的據點,撤出軍隊,格爾畢齊河和額爾古納河以東,外興安岭以南,包括庫頁島歸中國。
然而,1858年的一紙《璦琿條約》,將黑龍江以北的60多萬平方公里土地,包括雅克薩城,划給了俄國。俄國人為雅克薩起了一個自己的名字——阿爾巴金諾。
在江邊,我們遇到了村民老王,“今年干旱,江水很淺,可以坐拖拉機上島。”。老王叫來的農用拖拉機停放在古城島渡口,牌號是“東方紅454”,有四個輪子,前小后大,老王叫它 “四輪子”。四輪子駕駛室后面掛一輛平板拖車,上面胡亂鋪着幾張硬紙殼,這就是我們的“雅座”。
隨着突突突的聲響,四輪子駛下江堤,向古城島進發。淺灘上布滿沙粒碎石,車輪在上面碾過,發出沙沙的響聲。待駛入水中,激起片片水花,須臾之間,鞋子和褲腳全都濕透。
島上遍植黃豆、玉米、小麥,滿眼青翠,偶有幾排樹木,方方整整,將耕地間隔開。田間幾棟傾頹的木刻楞房子在向人們顯示,這里曾經有過人煙。
原以為島子沒多大,可橫穿下來竟用了半個多小時。一路飽受顛簸之苦,還有紛揚的塵土、刺鼻的柴油味道和蚊蠅的叮咬。一輛特殊的交通工具,一次特殊的尋訪經歷,一種特殊的身心感受。就在大家陷入麻木之際,發動機驟然息聲,東岸到了。
眼前就是黑龍江主航道,對面就是昔日的雅克薩。想當年,清軍就是從這里攻打雅克薩城的,那門“神威無敵大將軍炮”就應當是架在這里的。經過兩次戰役奪回來的國土,得而復失的領土,如今只能隔江相望,令人不勝感慨。
夕陽斜照,江面泛起粼粼波光,讓人有親近的願望。脫下鞋子,走進水中,體驗一下源頭處的黑龍江是啥滋味。江水清清,不冷不熱,不急不緩。對岸,幾所俄羅斯風格的小房子掩映在綠樹叢中,一座高高的瞭望塔矗立江邊。岸邊,一群身穿泳衣的俄羅斯男女青年躺在幾把遮陽傘下乘涼。
老王說,過去島上能看到殘存的城牆、戰壕和炮台,還有一塊“雅克薩之戰紀念碑”,1985年的一場大水,把這些遺跡都給沖毀了。島上地勢平坦,土壤肥沃,適合耕種,大水過后,村民上島平整土地,種上了莊稼。現在的人對這些事都不了解,也不感興趣。
星移斗轉,世事滄桑,300多年過去,奔流的江水,沖走了戰爭的痕跡,也沖淡了人們的記憶。如果不說,誰能想到,這里曾經是炮火紛飛的古戰場呢?
看着我們悵然若失的樣子,老王似乎有些不好意思,說:“島上有一塊界碑,要不要去看一看?”老王的提議給大家带來了興奮點,于是重新坐上平板車,循田壟小路尋找界碑。
界碑立在地頭的荒草叢中,陪伴它的是一顆突兀而立的大楊樹。此前,我在邊界地區見過很多界碑,但都是立在陸地上的。這塊界碑是立在島上的,上面刻着“中國,147(1),1993”字樣,它表明這個島子的主權。老王說,過去島上有哨所,多年前隨村民一道搬到岸上去了。不過,這一带邊境看管很嚴,鎮上駐有邊防部隊,常見他們在江上和岸邊巡邏。
時間已晚,天色仍亮,回到鎮上,入住江邊的雅克薩大酒店。說是大酒店,實際上就是一排拐把式平房,與客棧無異,但這就是鎮上最好的住處了。酒店對面橫拉着一副標語:“前方為中俄界江,請不要越過中心線”。一旁的二十五站村委會門口的標語說得更直白:“界江活動需謹慎,非法越界異國服刑4個月”。
清晨的黑龍江,云霧飄渺
酒店老板娘來自漠河,見到我們有些好奇:“這地方太偏僻了,很少有人來。說是鎮子,實際上就三個村子,500戶人家,不到2000人,年輕人都到城里打工去了。以前村里只有幾台柴油發電機,幾年前才和外面聯上網。”
夏至剛過,晝長夜短。第二天凌晨四點起床,到江邊轉轉。晨曦微露,江面升起淡淡的薄霧。不知從哪兒飛來一群水鳥,撲打着翅膀,三三兩兩落在江中沙洲上。古城島,還有那昔日的雅克薩城,在薄霧中若隱若現,引人思緒萬千。
(作者:劉文軍,黑龍江籍,現居北京,QQ:267701833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