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產業是長線投資項目 周仕強:搞體育不能總想回報
四川男籃剛開始嘗到蛋糕的甜頭。 雷遠東攝
●《2014 年全民健身活動狀況調查公報》數據,目前6-19歲青少年及兒童觀看籃球比賽的人數占比高達 36.2%,比足球高15.1%,而20歲及以上的城鄉居民最喜歡看的體育比賽也是籃球和足球,占比分別為31.1%和21.5%。
●然而,相比火爆的中超,作為中國第二大職業聯賽的CBA,目前的電視轉播量卻少得可憐,很多地方臺的轉播甚至仍處于俱樂部花錢買的狀態。因此,對于中國職業籃球的投資者來說,做職業籃球的實體經濟更像是在賭未來。
對四川金強男籃投資人周仕強來說,最初投資體育產業,并沒有想到要依靠它來賺錢,但如今,這個在多年前布局的產業已經開始了良性運轉,周仕強的籃球訓練基地,也成為第一批分享體育產業蛋糕的項目。
“沒想到訓練基地賺到錢了”
2015年已經是周仕強投資職業籃球的第7個年頭,也是四川男籃重返CBA的第三個賽季,目前這支球隊正以7勝1負的成績排名積分榜第二位。事實上,如果從當贊助商算起,周仕強涉足四川籃球已有十年之久。當然,盡管成績已經令人刮目相看,但四川男籃如今還不能賺錢,每年球隊能獲得1000多萬的聯賽經費,再加上1000萬左右的贊助商經費,而剩下的兩三千萬缺口要靠俱樂部自己補足。
對此周仕強表示,在搞體育的時候不能總想著回報:“都曉得搞體育要花很多錢,我們一開始搞的時候也沒想那么多,就是喜歡這個事情。”不過,長期的投入,也給周仕強帶來意外的驚喜,“沒想到,訓練基地這一塊還能賺到錢。”
周仕強說的基地,是他在2009年規劃的一塊占地40畝的訓練園,當時主要目的還是想要搞好四川籃球。“剛開始搞籃球的時候,四川的籃球基礎比較落后,底子薄。我就想,只有修建一座全國最好的訓練基地,其他強隊才有可能會來溫江訓練、比賽,我們的球隊才會有學習的機會,否則我們根本就沒有與強隊接觸的基礎。”
2011年金強訓練基地建成,在幾年內不僅接待過國家隊、國奧隊的集訓,還成了CBA體能測試的基地之一。另外,一些四川省境內的各項比賽以及行業比賽也選擇在這里進行。在過去的一年時間里,這個基地竟然給周仕強帶來了600萬元人民幣的盈利。
“兩三年內收回成本不現實”
“當時在做這個基地的時候完全沒想到,那個時候覺得體育能夠盈利在國內是很難辦到的。現在我們進行了一些嘗試,也獲得了這樣的機會。”周仕強始終認為體育產業是一份非常大的蛋糕,但是如果想要分一塊的話,需要耐心以及更好的規劃。
雖然他們的訓練基地已經獲利頗豐,但是包括場地、球員公寓、賓館和食堂等多個板塊,周仕強前前后后投資了一個多億,幾年時間才迎來了600萬的盈利。不過,嘗到了甜頭的周仕強有了一個更大的布局:“我們已經在規劃修建一座西部最好的體育館,而且完全要按照美國NBA的場館標準來修建。體育館不應該僅僅是一個觀看比賽的地方,還應該有更多的附屬設施,包括商場、餐館、咖啡館等等,球迷們在比賽日真的能夠在體育館泡上一整天。”
周仕強打算投資7至8億元,而這筆錢很難在短期內收回:“體育產業并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夠收回成本甚至盈利的,在開始投資的時候就應該想到會有一個長期發展的過程。在兩三年內收回成本是不現實的事情。當前在四川做體育產業,最重要的是把氛圍造出來。”
對于四川體育產業未來的發展,周仕強還是相當看好的:“從四川的人口來看,有著很好的基礎,未來有很大的潛力可以挖。四川的群眾體育比如說馬拉松、業余籃球、五人制足球等現在非常紅火。體育活動在四川并不是沒有人耍,從事體育產業的人應該思考如何去引導,最終形成一個金字塔形的產業發展結構。” 華西都市報記者閆雯雯
華麗轉型
分享產業蛋糕1
不一樣的馬拉松跑出完整產業鏈
無可否認,紅遍大江南北的跑步,已逐漸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和成熟的盈利模式。中國田徑協會取消馬拉松賽事審批,降低了準入門檻,激發更多社會力量參加。“松綁”一年后,以馬拉松為代表的跑步產業迎來了井噴。
2011年,全國性的馬拉松比賽只有35個左右,2015年,這個數字已達到了120個。一份《2015年上半年中國馬拉松數據報告》顯示,今年1-6月份,國內累計組織各類跑步賽事302場,其中路跑賽事187場,越野跑賽事109場,鐵人三項賽事4場,其他賽事2場。
賽事數量瘋漲,參賽人數自然也瘋漲,跑馬,也因此早已不是前兩年意義上的跑步:賽事內服務經濟、賽事媒體經濟、賽事外衍生性服務經濟……這已經是一條完整的產業鏈。“目前的狀況來說,這條產業鏈逐漸在往后靠,也就是說,賽事賺錢已經只是第一步了,而且是很小的一步。”記者采訪了一位全國知名馬拉松賽事公司的管理層,“這兩年馬拉松火,也讓賽事承辦的成本出現兩極化,高端賽事成本更高,低端賽事成本更低。”另一位在四川做過跑步比賽的圈內人士向記者透露,因為物料可以循壞使用,再加上團隊更為成熟,小型的千人路跑運營成本,大約就在20萬到40萬之間。“要想靠馬拉松賽事運營來賺錢,可以,但那真的是小錢。”
所謂大錢,則滾動到了產業鏈的中下游——賽事外的衍生服務,比如,文化、旅游、消費等收入,涵蓋“衣、食、住、行、游、購、娛”等多個方面;這對于一個城市、一個地區的經濟帶動是巨大的,此外,跑步類產品、裝備,這塊市場也越來越誘人。
馬拉松的利潤真的大都滾向了衍生服務嗎?對此,圈里的人都頗為認同。記者點開一個知名馬拉松旅游網頁:“12月的清邁馬拉松,機票、報名、五天吃住只要3000元。”如此誘人的價格,再加上專業的服務團隊,出國跑馬再休個年假,這已不算奢侈的夢想了。而類似這樣的網站、APP,在過去一年冒出來很多。
另一塊大蛋糕自然是裝備和智能可穿戴產品,比如跑鞋、快干衣褲、背包、水壺、襪子、心率帶、智能手環、運動手表等。這塊蛋糕也屬于快消品,淘汰更新換代速度快,也是消耗品,隨著跑步運動的大熱,這一塊大蛋糕的巨大商機,早已被無數世界500強大企業盯住不放。 華西都市報記者陳甘露
華麗轉型
分享產業蛋糕2
不一樣的健身圈層模式吸引人
健身產業是體育產業中發展比較早也是比較成熟的,成都大大小小的健身房隨處可見。不過,健身產業越是火紅,傳統健身模式的弊病也越明顯,在這種情況下,一些新型的健身房和健身模式就成了愛好者的新寵。
璐璐是成都的一名健身愛好者,她在選擇鍛煉場所時就擯棄了傳統健身房,而找了一家綜合性健身房。在那里,璐璐不僅可以健身,還能學習插花、觀看藝術展覽、品味美食,完全是在享受一種新型的生活模式。
當然,對于單純想要健身的人來說,璐璐所選擇的健身方式或許不太適合,不過即便是健身模式,現在也出現了多種變化。歐美現在非常流行一種叫做CrossFit的健身模式,發展至今已是一套十分成熟的健身體系,字面理解即混合健身,也稱全面強健。王浩是美國CrossFit的認證教練,他和朋友一起把這種新型的健身模式帶來了成都。“這種健身模式和傳統健身房有很大的不同,傳統模式是自己練自己的,如果不買私教課的話,健身房對于愛好者來說就只是場地提供者。”王浩說,“CrossFit則是一大群人一起練,分組競賽,健身氛圍非常好,愛好者之間的交流機會也很多。”
在王浩看來,這種新型的健身模式特別適合真正熱愛運動的人,更容易形成圈子氛圍,這也是其區別于傳統健身房的關鍵所在。“很多人為什么去健身房買了課也堅持不下來?多數是因為他們并不熱愛健身,覺得需要健身才去。”王浩說,“但我們所倡導的模式卻不一樣,有小伙伴一起練,相互鼓勵,相互競爭。一般他們鍛煉完之后還會一起聊天吃飯,感覺像是一個大家庭。” 華西都市報記者李昊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