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江西 > 本地新闻

五位嘉賓描繪江西生態文明生動圖景

2016-01-28
来源:香港商報網

  【香港商報網訊】記者郭美勤、實習記者萬柔報道:去年,江西省全境列入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江西省綠色崛起迎來了寶貴的曆史機遇。26日晚,在2016年江西省“兩會”全媒體訪談上,新餘市市長董曉健、江西省環境保護廳副廳長陳榮、江西省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辦公室副主任劉兵、武寧縣委書記沈陽、南昌大學中部經濟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傅春等五位嘉賓暢談江西生態文明建設的路徑和經驗,描繪江西生態文明建設的生動圖景。

  新餘市市長董曉健:新理念謀劃綠色業態

  談及新餘市的生態文明建設,董市長表示,作為傳統的工業城市,新餘利用新理念來謀劃綠色業態,建設綠色發展屏障,“淨化”招商引資項目,加快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現在光電信息產業有100家企業,完成了銷售收入100億。裝備制造企業72家企業,完成了銷售收入80億。同時新餘的光伏發電已經有137兆瓦,占了江西的30%左右,旅遊產業去年完成了115億。“十三五”期間,新餘既要做好“加法”,逐步提高新興產業的比重,降低經濟發展對資源能源的依賴,更要做好“減法”,淘汰落後的工藝和三高的產能,推動還湖還泊,減少面源汙染,絕不要有汙染的GDP。

  江西省環境保護廳副廳長陳榮:生態文明建設不是空中樓閣

  “2015年,‘十二五’的生態環境取得了一個圓滿的收官。對比全國的水平來看,江西的大氣環境質量比全國高10個百分點左右,水的優良率高20個百分點左右。”陳廳長表示,江西的生態文明建設不是空中樓閣,從產業轉型到新型城鎮化建設、新農村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理念深融其中。“十三五”期間仍應從環境保護角度入手,推行“3+1”(淨空、淨水、淨土和面源汙染治理),轉方式、補短板、惠民生。

  江西省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辦公室副主任劉兵:“綠富美”和諧並存

  加強生態文明建設,關鍵是要把綠水青山怎么轉化為金山銀山,劉主任表示,經濟新常態下,生態文明和經濟建設不是矛盾體,而是一個共同體。在打造金山銀山的過程中,要以綠水青山武裝,突出江西樣板特色,特別要發展綠色產業,包括生態農業、綠色工業、現代服務業,構建綠色產業的體系,以生態+的模式,以互聯網+的模式來占領今後產業發展的制高點。

  武寧縣委書記沈陽:“綠色”惠民信心足

  2015年11月份,江西省生態文明示范區推進會在武寧縣召開。沈書記表示,生態文明建設不是孤立的,它接地氣,是一項人民群眾息息相關的惠民工程。一年來,武寧縣生態文明建設贏得良好開局,未來信心更足。武寧縣始終貫穿綠色發展理念,以“五個好”為抓手,也就是保護好、治理好、建設好、利用好、推進好,積極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實現了生態和經濟的共同發展,老百姓的幸福指數也得到了大大的提升。

  南昌大學中部經濟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傅春:打造生態、宜居“綠色城市”

  江西山好水好,可山好在山上,水好在湖裏,城市並不是想象中的天藍、水綠,而生態文明建設最終是使人民獲得幸福感。傅院長表示,綠色城市是生態、環境、綠色的一體,不僅有綠地的數量和質量,還要有綠色的生產、生活方式,以及融入到居民生活當中的綠色文化。江西可以借鑒綠色大連、綠色廣州等地的經驗,以“海綿城市”為抓手,從區域出發,打造一個個生態、宜居的生態城、濕地城、幸福城,休閑和娛樂城。

[责任编辑:郑婵娟 ]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
图片新闻 点击排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