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贵州 > 商报专稿

雷艷:“四網”并建保護鄉愁承載點

2016-03-12
来源:香港商報

  

  [香港商報訊] 記者 黃慶松、許入介 報道:“由于傳統村落不少系依山而建,且以木制結構為主,一旦失火,往往是“火燒連營”,除了直接造成的經濟損失外,還有不能估量的文化損失。留住鄉愁,必須建立起專門的長效監管機制,讓法制和科學的管理并存,同時,需要鼓勵有思想、有情懷、有能力的精英知識份子回歸,發揮“領頭羊”作用,參與傳統村落的保護。”3月9日,全國人大代表雷艷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

  “我有一碗酒,溫暖了夜色;我有一支舞,舞動了篝火;我有一把笙,吹亮了星河;我有一首歌,你可曾聽過。”這是雷艷新歌《云上飛歌》的歌詞。在這首描寫苗寨詩意生活碎片的背后,是雷艷作為少數民族代表背后的對鄉村厚重的文化的依戀。自幼成長在黔東南苗鄉的雷艷,會哭的時候就會唱歌,會走路的時候就會跳舞,苗鄉能歌善舞的傳統讓她充滿了藝術天賦,同樣,家鄉的文化記憶也伴隨著她走向社會,走向生活。這讓雷艷對傳統村落尤其是民族傳統村落充滿了深深的情感,不管是在音樂作品中,還是入選全國人大代表后,隨處都是對古村落文化的眷戀和憂思。

  去年的兩會,雷艷也在議案中提到了對古村落保護的建議沒,呼吁傳統村落保護應從“人”入手,在今年,雷艷繼續從“活著的文化”層面出發, 進一步豐富古村落保護的內涵和外延,并身體力行發出“9+1”倡議,喚起人們的鄉愁記憶。從提出議案到“9+1”行動,雷艷進一步履行人大代表職責,從監督到參與,深層次地把對古村落的愛和希望落實到具體行動中。

  近年來,雷艷的足跡遍及不少傳統村落,經過深入調研發現,因為火災、工業化影響以及過度商業化等原因,中國的傳統村落消失嚴重,特別是無形的“活著的文化”。由于傳統村落不少系依山而建,且以木制結構為主,一旦失火,往往是“火燒連營”,除了直接造成的經濟損失外,還有不能估量的文化損失。

  雷艷認為,留住鄉愁,必須建立起專門的長效監管機制,讓法制和科學的管理并存,同時,需要鼓勵有思想、有情懷、有能力的精英知識份子回歸,發揮“領頭羊”作用,參與傳統村落的保護。具體而言,要做到“四網”并建。

  一是要形成監管網,在傳統村落的保護尤其是“活著的文化”的保護上,建設法制系統。從國家層面制定保護古村落和少數民族村寨的專項法規。對古村落的消防安全進行規范,對那些與特色民居建筑風格不協調民居的改造和修繕,要注重原生態古居的保護和傳承,應將體現民族建筑、雕刻文化特點的標志、風格和符號予以保護、修繕和彰顯,對當地的宗教祭祀、文化傳承、娛樂活動場所進行保護。

  二是要用好互聯網,在傳統村落和民族村落的統計、演變等方面精準掌握,建設大數據系統。應該從國家層面,建設傳統村落保護研究中心和數據庫,在傳統村落文化保護與研究、實物與文獻資料集藏展示、數據庫建設、信息傳播等方面形成四位一體的創新平臺。

  三是要建設文化網,整合民族學、社會學等方面的專家,形成智庫系統。在村落重建,旅游開發方面,形成文化上的一票否決,對文化保護不力的項目,沒有專家專業的報告,不能輕易的通過評審。

  四是要形成資金網,大力發展傳統村落地的經濟,村落的保護離不開當地的發展,保護村落重在保護村民。經濟快速發展,才能讓當地居民最終有榮譽感和自豪感,因此,加強古村落地區經濟發展勢在必行,政府要在農民工返鄉創業、產業園區建設和農莊開發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把旅游、扶貧和生態有機結合,帶動當地特色農業發展,讓農民在鄉村中留得住,干得好,過得幸福。

[责任编辑:李曉尚 ]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
图片新闻 点击排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