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天津 > 本地新闻

天津濱海新區 十年高奏開發開放進行曲

2016-05-26
来源:香港商報

  濱聯世界 海納百川 天津濱海新區 十年高奏開發開放進行曲

  【香港商報網訊】一滴水,可以折射太陽的光輝;一扇窗,可以打開通向世界的視角。

  海航出海投資UBER(優步),成為天津歷史上境外投資總額規模最大的「出海」;百合網「聯姻」世紀佳緣,成為拆解VIE架構回歸境內典型案例;方正保理發行了國內目前單筆規模最大,也是天津自貿區首筆以保理融資債券為基礎的資產證券化項目……一年以來,天津市近90%的創新型金融案例發生在于家堡。而十年間從藍圖升華到實景的于家堡,正是濱海新區十年開發開放成就的一個縮影。在世界經濟版圖的宏大交響樂中,濱海新區正撥動著一曲美輪美奐的華彩樂章。

蓬勃发展的渤海新区

  濱聯世界,海納百川。濱海新區地處京津冀橋頭堡,是「一帶一路」鑽石級節點,坐擁自由貿易試驗區和自主創新示範區。這十年,濱海新區站到機遇舞台的中央,跨入大展宏圖的時代。如果說,十年前,國家戰略如朝陽,喚醒了渤海之濱這片新月形的鹽堿荒灘;那麼十年后,經過所有濱海人的不懈努力,夢想的陽光照耀的已經是一座全國最具潜力、最有活力、最為開放的現代化新區。十年來,濱海新區高端產業、創新要素大規模聚集,各項重大改革措施先行先試,經濟總量高速增長,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創造了全國聞名的「濱海速度」和「濱海效益」。

5月26日A8-A9版

  濱海新區開發開放是世紀之初國家從實施全國區域協調發展總體戰略出發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繼深圳特區、浦東新區之后,國家著力打造的又一個引領區域發展新的經濟增長極。2006年,國家賦予濱海新區功能定位,要求濱海新區在帶動天津發展、推進京津冀和環渤海區域經濟振興、促進東中西互動和全國經濟協調發展中發揮更大作用。

  2013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來濱海新區考察,作出了「要以濱海新區為龍頭,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產業集成集約集群發展」、「充分利用濱海新區平台,先行先試重大改革措施,努力為全國改革發展積累經驗」等一系列重要指示。十年間,濱海新區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20.1%,2015年達到9270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年均增長25%,2015年達到1183億元。對天津市乃至京津冀地區經濟發展貢獻度不斷提升。一如習近平總書記所寄望,濱海新區不折不扣地成為區域發展的龍頭。

  百舸爭流風正勁,機遇十年碩果豐。歷史的承諾催策著奮斗者的步伐。每一次新的出發,人們都不禁會深情地回望。這十年,世界向濱海打開了一扇又一扇綺麗的機遇之門,濱海呈現給世界一幕又一幕的精彩畫面。

  十載征程,雲蒸霞蔚。這是搶抓機遇、與時俱進的十年;這是仰望星空、腳踏實地的十年;這是開拓創新、奮發有為的十年。如果說沒有高屋建瓴的戰略判斷,一定難以架構起一座城池全方位發展的鴻篇巨制。十載櫛風沐雨,十載上下求索,十載披波斬浪,十載弦歌不輟,不管坦途或荊棘,濱海人都勇往直前,風雨無阻,享受拼搏的過程。這顆渤海明珠的治理者正是每每抓住轉瞬即逝的寶貴機遇,才能夠在全球經濟下行的壓力中鑄就自己的光榮與夢想。在不平凡的十年里,濱海新區力透紙背,抒寫了戰略機遇期的精彩答卷。

  誠如天津市委常委、濱海新區區委書記宗國英所言,3600多個日子每一天都是濱海人對理想的堅守和丈量。十年來,濱海新區始終堅持發展是第一要務,經濟規模十年翻兩番。新區以功能區開發為依託,在2270平方公里土地上,從南到北整體布局,由東到西統籌推進,掀起大規模開發開放高潮。十年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5萬億,加快推進功能開發和產業開發,開發區、保稅區、高新區、東疆保稅港區居於全國領先水平,生態城、臨港經濟區、中心商務區形成競爭優勢。

  鮮花盛開的五月,明媚的陽光灑向滔滔渤海,泛起漣漣金光。濱海大地,處處回響著龍騰虎躍的動人鼓點。凝視濱海,一派繁華地,一座錦繡城。疊加的機遇之下,發展大旗獵獵作響,財富商機一觸即發。

  打開濱海,接收世界。品讀濱海十年這本書,我們看到了發展的精彩和求索的矢志不移。數據顯示,世界500強企業中有142家在濱海新區投資,累計4402家外資企業攜理想之夢在這里奮力馳騁,眼前的濱海無疑是一座宜商宜居的和諧之城,一座生態優美的綠色之城,一座包容天下的開放之城,一座日新月异的魅力之城,一座正在崛起的創新創業之城。香港商報記者邢寶華

  匠心濱海 譜寫產業升級交響樂

  十年磨一劍,匠心鑄濱海。

  5月18日,總投資近200億元的一汽大眾華北基地項目在濱海新區啟動建設,如此「大手筆」投資的好項目在濱海新區并不罕見,這源於看好新區未來發展的共識。「新區擁有世界級港口,自貿試驗區全部位於其內,對京津冀和東北、中原市場有很好的輻射帶動作用,我們對新項目充滿信心。」一汽大眾負責人接受媒體采訪時說。

  十年來,濱海新區以高端化、高質化、高新化為方向,鞏固擴大先進制造業優勢,實施戰略性新興產業倍增計劃,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統籌發展現代都市型農業,三次產業不斷優化升級,基本形成「東航運、南重工、西高新、北旅游、中服務」五大產業板塊格局。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百萬噸乙烯、千萬噸煉油、大飛機、大火箭等重大項目,相繼建成投產,形成了航空航天、汽車及裝備制造、電子信息、石油化工、糧油輕工、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等八大優勢產業,產業規模能級大幅提升。實施項目帶動戰略,一批世界級、國家級或區域級產業集群正在做大做強,濱海新區成為產業之花競相綻放的天地。

  據介紹,濱海新區2015年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達到1.55萬億元,其中八大優勢產業占比達到87%。戰略性新興產業年均增長超過20%,培育超百億級企業集團21個,成為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國家首批汽車及零部件出口基地、國家納米技術產業化基地。

  與此同時,濱海新區現代服務業發展實現量質齊升,增加值年均增長18.6%,2015年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上升到37.4%。現代金融、航運物流、科技信息、文化創意等生產性和新興服務業發展勢頭良好。其中,融資租賃、商業保理、股權基金等形成特色優勢。總部企業超過260家,億元樓宇12座,規模文化企業達到4000家。開發區MSD、航母主題公園、于家堡商業街等一批項目竣工運營,國家海洋博物館、高銀117、SM濱海第一城等項目順利推進。

  慧心濱海 勁舞科技創新華爾茲

  「智」通全球,「創」領世界。十年來,濱海新區一直是天津乃至全國科技創新的風向標。區內天河一號、曙光星雲等一批技術產品享譽世界。近兩年,隨著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以及雙創特區的相繼挂牌,創新的力量在濱海新區已然匯聚成海,氣勢壯觀。

  多年來,濱海新區牢牢把握高水平現代制造業與研發轉化基地發展定位,重點實施科技產業提升工程、科技型中小企業促進工程、科技成果轉化和技術轉移強化工程。2015年規模以上企業高新技術產業產值達到3120億元,占區工業總產值的19%,占天津高新技術產業總產值的60%以上;戰略性新興產業總產值達到3661億元,占區工業總產值的22%。

  濱海新區初步建立起了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一直以來,濱海新區不斷健全科技政策體系,加快科技體制機制改革,完善科技服務體系,加強知識產權創造、運用、保護,提升了區域企業整體創新能力。截至目前,全區科技型中小企業達到2.4萬家,科技小巨人企業1186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164家;建有國際生物醫藥聯合研究院、國家超級計算中心、軍民融合創新研究院、浙大濱海產業研究院、中科智能識別研究院等26個獨立研究院所,省部級研發中心和實驗室410家;已建成京津互聯咖啡、創想空間、啟迪之星等38個眾創空間,其中,國家級眾創空間11個,市級眾創空間21個。截至2015年底累計有效專利量達到3.6萬件,年均增速31%。

  濱海新區科委主任黃亞樓表示,「十三五」時期,濱海新區將以建設「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和「雙創特區」為突破口,率先實現產業鏈、創新鏈、資本鏈、服務鏈、人才鏈五鏈融合,促進科技與經濟、創新成果與新興產業的深度對接,為濱海新區產業發展增添強大動力。到2020年,科技對產業升級的支撐作用進一步凸顯,形成生物醫藥、高端信息技術、航空航天等10個新興產業集群,戰略性新興產業實現總產值達到6500億元以上,新區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工業總產值的比重超過25%,科技服務業占服務業的比重達到15%以上。

  雄心濱海 高歌改革開放主旋律

  十年濱海,十年領跑。雄心大志者,當鷹擊長空。我們的目光穿越十年的驚濤駭浪,看到了一個躍上改革開放的百尺竿頭,在千帆競發中奮力作為的濱海,依然在乘風破浪勇往直前,展現出青春陽光、活力四射的磅礡氣象。

  濱海新區堅持先行先試,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取得突破。新區連續實施3個綜合配套改革三年行動計劃,系統優化生產要素配置結構和組織方式,提高要素資源配置效率。先后實施兩次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建立了「大部制、扁平化、強基層」的管理架構,設置了全國同類行政區中部門最少的工作機構。

  濱海新區率先在全國成立行政審批局,18個部門的216項審批職責全部劃轉,實現「一顆印章管審批」,審批效能全國領先,成功經驗在全市复制、在全國推廣。在此基礎上,深入推進「一個部門管市場」、「一張清單管邊界」、「一份單卡管通關」等「十個一」改革措施,用政府權力的「減法」換取市場活力的「加法」。在經濟領域,全力推進期貨保稅交割、保稅展示交易、國際船舶登記、國際航運稅收、離岸金融、意願結匯、人民幣跨境結算、商業保理等改革試點,建成10個創新型交易市場,為推進全國資源要素市場改革提供了樣板。率先探索融資租賃業務模式創新,融資租賃法人機構達到1500多家,租賃合同餘額約占全國四分之一。通過一系列改革,濱海新區摸索出一整套深化改革的新經驗,構建起有利於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體制機制和發展環境。

  濱海新區堅持開放帶動戰略,形成全方位多層次開放格局。新區以建設國際化新區為導向,積極發展綜合保稅區、保稅港區、出口加工區、自貿試驗區等多種開放形態。目前,世界500強企業中有142家在濱海新區投資,累計4402家外資企業落戶。十年累計實際利用外資達到832億美元,2015年實際利用外資138.2億美元。天津港貿易往來擴大到18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500多個港口,貨物吞吐量在世界港口排名列第四位;天津機場2015年旅客吞吐量突破1400萬入次。

  中國(天津)自由貿易試驗區作為長江以北唯一一家自貿區,剛剛迎來挂牌一周年。天津自貿區堅持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促轉型,積極推進投資自由化、貿易便利化和金融國際化,加快建立與國際通行做法接軌的基本制度框架。推出175項制度創新清單,著力探索轉變政府職能新途徑和擴大開放新模式,形成了多項可复制、可推廣的經驗。引進落戶的各類企業成倍增長,自2015年1月以來,新登記市場主體16818戶,同比增長1倍;註冊資本5285億元,同比增長2倍;累計市場主體近4萬家,其中外資企業2650家。平行進口汽車、跨境電子商務等業務模式創新取得積極進展,改革開放紅利逐步釋放。

  濱海新區積極融入「一帶一路」戰略,全面推動對外經濟合作,中非泰達蘇伊士經貿合作區、聚龍工業園等對外投資項目取得顯著成果。東疆保稅港區10平方公里整體封關運作,北方國際航運中心核心功能區建設取得重大進展,飛機、船舶、海工裝備等融資租賃業務發展迅速,新區融資租賃法人機構超過1300家,租賃合同餘額約占全國四分之一。2015年,天津港貨物吞吐量達到5.4億噸,集裝箱吞吐量1410萬標箱,保持世界港口排名第四位,內陸無水港增至25個,對腹地及區域經濟的帶動作用明顯增強。

  濱海新區牢固樹立「一盤棋」思想,主動把濱海新區開發開放放在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戰略背景下來謀劃和推進,著力打造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要引擎。制定實施《天津濱海新區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三年行動方案(2015-2017年)》,明確了七個方面17項重點任務。積極對接北京優質資源,2015年來自北京的資金占濱海新區內資到位額的50%。率先實施「三個一」通關模式,實現京津冀通關一體化,內陸無水港達到25個。大力推進區域交通一體化建設,強化海空港樞紐功能,京津城際延長線建成通車。加快天津濱海-中關村科技園建設,加強醫療、教育等領域合作,一批先進制造企業、研發轉化機構、高端服務機構落戶濱海新區。積極配合做好京津冀地區大氣和水污染聯防聯控,為提高京津冀地區資源能源承載力作出應有貢獻。

  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深者潜滄海,高者如雲天。濱海新區已然搭起通向未來的盛世舞台。

  精心濱海 彈撥綠色發展詠叹調

  十年濱海,花樣年華。在精心描繪的芬芳畫卷上,蔚藍色的大海,與大綠大美的陸地生態環境交相輝映。作為濱海新區重要功能區之一的中新天津生態城是中新兩國政府的重大合作項目,也是世界上第一個國家間合作開發的生態城市。中新天津生態城的開發建設得到了中國、新加坡兩國領導人的高度重視。習近平總書記2013年5月份親臨視察,對取得的成績給予肯定,強調要兼顧好先進性、高端化和能复制、可推廣兩個方面,在體現人與人、人與經濟活動、人與環境和諧共存等方面作出有說服力的回答,為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提供示範。新加坡總理李顯龍也親臨視察,對取得的成績給予充分肯定。兩國領導人的重要指示,為中新天津生態城今后的發展指明了方向。

  2007年11月18日,中國、新加坡兩國政府簽署框架協議,生態城項目落戶天津。經過多年的開發建設,中新天津生態城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超過1000億元,各類項目累計開工總面積800多萬平方米;完成3平方公里污水庫的治理,相關技術取得多項國家專利;鹽堿地綠化完成380多萬平方米,區域環境得到顯著提升;薊運河口微風發電、智能電網等一批生態示範工程陸續投入運營,風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年發電能力達到1400萬度;引進了國家動漫產業綜合示範園、中國天津3D影視創意園等大項目好項目,累計註冊企業已超過3500家,總投資超過1400億元,納稅千萬以上的企業77家;加快建設學校、醫院、圖書檔案館、市民中心、生態規劃館等多個民計民生項目,三個幼兒園、兩個小學、一個中學已開學,在校學生達到4500多名,商業街已正式開街,首個社區中心和社區醫院投入使用,開通4條免費的區內綠色公交,就業、居住人口達到5萬人,一個充分體現現代、簡約、大氣、融合和節能、環保、宜居、樂活等特點的生態新城已初步展現在渤海之濱。

  中新生態城,只是生態濱海的一個代表。十年來,濱海新區堅持生態優先,建設好宜居生態型新城區。新區累計十年在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上投入6000億元以上,建成天津港30萬噸級航道、于家堡高鐵站、京津城際延伸線、海河隧道等一批重點工程,基本形成以「兩港、兩高、三快」為骨架的綜合交通體系。高水平實施「美麗濱海一號工程」,綜合整治主干道路、重點地區和居民小區,大力開展清新空氣、清水河道、清潔村莊、清潔社區、綠化美化「四清一綠」行動,建成一批森林公園、濕地公園、街心公園,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到35.4%。中新天津生態城貫徹「三和三能」建設理念,引入多項節能、低碳、環保等方面的先進技術,在清潔能源使用、可再生能源使用、綠色建築等領域取得豐碩成果,走出了一條新型生態城市建設之路,示範效應不斷擴大,在其引領下,濱海新區涌現出國家綠色發展示範區、中加低碳生態示範區、國家低碳工業園區、亞太經合組織低碳示範城鎮等一批綠色發展特色區域。

  綠色發展加快推進,「綠色實力」顯著提升。十年來,濱海新區用綠色發展理念引領經濟發展方式創新,探索「既要金山銀山,也要綠水青山」的發展模式,不斷形成經濟發展的「增長點」,使「綠色經濟」成為新常態。支持綠色清潔生產。用綠色倒逼陞級,下好「關停併轉」先手棋,用高端、高質、高新「三高」實現耗能、污染、排放「三降」,推進傳統制造業綠色改造,建立起以綠色低碳為特徵的產業體系。

  新區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按照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的原則,堅持點、線、面相結合,全力建設生態產業園區和生態城區,積極打造循環經濟產業鏈。企業層面,以節能增效、清潔生產、生態設計為切入點,在多家企業開展循環經濟試點示範,已形成北疆電廠等國家級循環經濟示範試點和長蘆鹽場、天鐵冶金等多個天津市循環經濟試點。園區層面,已有泰達和臨港經濟區兩大國家級循環經濟示範園區和空港經濟區一個市級循環經濟示範園區,初步形成了航空航天、石油化工、裝備制造、電子信息、生物醫藥、現代冶金、糧油加工等20條循環經濟產業鏈。

  與此同時,能源結構不斷優化。新區推廣太陽能光伏、光熱系統及熱泵系統應用。大力推行清潔電力,積極推進風力發電和生物質能發電,逐步構建起以熱電聯產為主,區域熱源為輔,可再生能源、清潔能源為補充的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能源體系。

  傾心濱海 演繹宜居幸福「和聲」

  十年濱海,以人為本。在發展中惠民,在惠民中發展,讓發展的成果惠及更多的群眾,既是政府的責任所在,也是情感所繫。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濱海新區的民生眼光也越來越細。

  據了解,濱海新區集中3年時間、投入300億元資金實施「十大民生工程」,現已累計完成投資超240億元,20個重點項目陸續竣工投入使用,一座座新學校和醫院拔地而起,地鐵陸續開工建設,給群眾帶來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十三五」時期,新區將繼續由過去的「先生產后生活」,向百姓期望的「先生活后生產」不斷升級,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10%左右,圍繞就業增收、社會保障、教育醫療、公共服務等方面投入更多「真金白銀」,引入國內外優質教育、醫療資源,建設生活便利的「電子公民中心」,使百姓有更多獲得感。

  濱海新區始終堅持以人為本,保障人民群眾共享開發開放成果。新區把公共資源向農村和社會發展傾斜,80%以上的財政支出用於保障民生,實現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良性循環。加快完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不斷提升濱海新區社會服務功能和水平。

  濱海每年實施改善民生20件實事,貼近群眾現實需要,解決好群眾現實問題。堅持就業優先的發展戰略,累計新增就業崗位超過百萬。統籌社會事業和公共服務發展,一批先進醫院、重點學校、文體設施投入使用。

  與此同時,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創造了以「分類管理、全域覆蓋、全員覆蓋」為特點的流動人口服務管理新模式,構建了以「泰達模式」、「新港經驗」為代表的基層社會管理工作新體系,探索了社區自治、合作共治、向社會組織有序讓渡政府職能的新途徑。先后獲得全國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區、國家衛生城區、全國構建和諧勞動關系綜合試驗區、全國文化工作先進區、全國社會管理創新綜合試點區、全國創業先進城區等榮譽稱號。

  宜居、宜業、宜游,養眼、養心、養生,宜居濱海的幸福指數節節攀升,徐徐綻放無窮的魅力。

  恆心濱海 勇立潮頭競風流

  凡是過去,皆為序章。當我們把目光拉回到如今的濱海新區,這里已不折不扣地成為追夢者的服務區。它用奔放的性格演繹著夢想的絢麗,用開闊的胸襟迎接世界的檢閱,用創新的理念成就一個個傳奇。這壟夢想的試驗田,讓投資者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這片創業的熱土,給有志者一個充滿商機的時代;這塊蘊含引力的磁鐵,為四海人提供一個理想的安居樂園。

  驚濤拍岸千帆過,勇立潮頭競風流。美麗濱海,世界入口,正在擁抱一個更遼闊的世界。目前,濱海新區正緊抓京津冀協同發展、自貿區建設、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建設、「一帶一路」建設等歷史性機遇,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著力提高發展的質量、效益和水平。宗國英表示,「十三五」是基本實現國家賦予濱海新區功能定位的關鍵時期,我們要全面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市委、市政府的決策部署,主動適應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按照「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全面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堅持以「闖」的精神,「干」的勁頭,推動濱海新區大步向國際化創新型宜居生態新城區邁進。

  「十三五」期間,新區重點打造東部濱海發展區核心區、北京非首都功能重要承接地、京津冀創新驅動支撐點、區域深化改革開放示範高地、現代化城區新形象,瞄準供給側改革、「中國制造2025」不斷轉型升級。

  在通向未來的壯美征程中,濱海人傾力譜寫的交響樂,一定會更加悠揚悅耳,更加激昂動聽。在闊遠無邊的藍天下,我們仿佛看到,一個容光煥發的國際化創新型宜居生態新城區正以矯健之姿蓬勃而來。

[责任编辑:朱剑明 ]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
图片新闻 点击排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