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广东 > 经济动态

在华欧盟企业盼中国改革落到实处

2016-06-07
来源:香港商報网

  【香港商報網訊】记者李苑立报道:7日,中国欧盟商会在北京、广州两地同步发布的《商业信心调查2016》(下简称调查)显示,已有55%的在华欧盟企业认为,跨国公司在中国投资的“黄金时代”已经结束。他们开始对中国的经济市场环境持悲观态度,缩减投资、计划裁员的企业数有所上升。

  有26%抱乐观态度的企业表示,中国若能消除市场准入方面的种种限制,他们才更有留在内地增加投资的意愿。

  据中国欧盟商会华南董事会主席卫浩介绍,欧盟在华企业共约1800家,去年在内地投资总额约93亿欧元。其中在广东的欧企约300家,此次共抽查了500多家具有代表性的在华欧企。

  该报告还将提交给欧盟委员会,作为欧盟与中方进行贸易协谈的材料之一。

  欧洲企业盼中国改革能落实

  该份调查报告显示,在华欧企近年对中国改革成果中,感受最为明显的是反腐败成果,认为对企业减负很明显。但对国企改革(主要指反垄断)、去产能、消除贸易壁垒等方面的改革力度感到不足,令他们对在华发展前景的预期调低。

  卫浩表示,中国政府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承诺过为外资企业创造一个更加开放、更具竞争性的市场环境。这在欧洲曾被视为重大利好消息。

  今年的调查却显示,57%的企业认为外资在华仍受到不公平待遇,公平的竞争环境仍旧缺失。41%的欧洲企业被迫重估其在华经营状况,并计划通过裁员等方式来削减成本。

  调查还显示,在华欧企的观望情绪加剧,比例高达54%,比去年增加5个百分点。有意扩展在华业务的欧企现时约占46%,而这一比例在2013年曾是86%。

  创新驱动暂未达预期效果

  卫浩坦言,中国经济放缓是中国和欧洲企业都必须面对的巨大挑战。然而,当现实的商业环境令他们觉得,中国对本土企业的保护未减,对欧洲企业的管制并未放松。

  以环保问题为例,卫浩说,同样的行业,国企的环保要求宽松,而外企的要求极为严格,还有在缴纳社保、解雇员工等方面,也同样面临标准不一的问题。

  调查显示,“立法环境的不可预测性”、“行政相关问题”、“执法的裁量自由权”这三大问题名列在华开展业务主要障碍的前三位,自2014年开始至今,这一排名次序仍未见明显变化。

  受此市场环境影响,56%的受访企业表示在华经营面临困难,同比上升5个百分点。70%的受访企业认为在华没有10 年前受欢迎。愿意在华进行研发投资的比例从去年的85% 降至目前的72%。卫浩解读说,这意味着中国政府一直以来为寻求创新驱动所作的努力,暂未达到预期效果。

  在粤欧企对深圳满意度最高

  调查还显示,在华欧洲企业对浙江、江苏、广东三省的总体营商环境评价较高,对北京的环境评价有所下降。在广东各城市中,对深圳的整体营商环境满意度最高,其次是广州与佛山。

  中国欧盟商会主席伍德克表示,在当前经济充满挑战的时期,欧洲在华企业现在需要一个路标,为他们继续加大对中国未来发展的投入注入一支强心针。 参加此次第三方调查的罗兰贝格公司首席执行官常逸博认为,尽管中国当前经济发展缓慢并呈现L 型,但通过遏制产能过剩、推动供给侧改革和加强创新,仍可实现长达二、三十年高质量的增长。欧洲在华企业现在有些彷徨,但仍在盼望改革进步,实现在华双赢发展。 据介绍,中国欧盟商会由51 家在华欧洲企业于2000 年发起成立,并得到欧盟委员会和中国政府的认可。该商会已连续13年推出商业信心调查报告,中国官方对此也越来越重视。

[责任编辑:陈明汉 ]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
图片新闻 点击排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