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贵州 > 地市简讯

黔六盤水:“綠色銀行”助推脫貧攻堅

2016-07-08
来源:香港商報網

  六盤水市委書記李再勇作發言

  【香港商報網訊】記者 黃慶松 報道:“過去一畝農田的純收入不足700元,現在一畝農田的收入是4000多元。六盤水按照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和農旅一體化的思路,大步向前,在重山峻嶺間建設一座座“綠色銀行”,讓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 7月7日,在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2016年年會青年·生態·扶貧——“三變”改革中的青春力量主題論壇上六盤水市委書記李再勇介紹說。

  據了解,近年來,六盤水按照國發2號文件“建設喀斯特山區特色農業示范區”的農業定位,圍繞“百姓富、生態美”轉型,緊扣“把生態做成產業、把產業做成生態”這條主線,緊緊圍繞“三農”工作,大力實施“資源變股權、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的農村“三變”改革,著力創新扶貧工作機制,創新農業經營體制機制,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激活農村發展內生動力。並結合“三變”改革,大力實施特色農業“3155”工程,念好“山字經”、種好“搖錢樹”、舞活 “產業鏈”,走都市農業、觀光農業、高效農業、現代農業之路,從“添綠”中“生財”。到2018年全市發展獼猴桃100萬畝(野生獼猴桃60萬畝)、茶葉100萬畝、核桃為主的幹果100萬畝,種植商品蔬菜50萬畝、中藥材(含紅豆杉)50萬畝、刺梨(含特色經果)50萬畝、紅花油茶(含花卉、苗圃)50萬畝、發展草食畜牧業50萬畝,將荒山野嶺變成了老百姓增收致富的“綠色銀行”,實現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的有機統一,逐漸走出了一條生態價值、經濟價值、社會價值、旅遊價值“四個最大化”的綠色發展之路。

  六盤水市委書記李再勇說,六盤水依靠“涼都”名片,積極打出生態農業牌,以農產品“優質、生態、富硒”的優勢,累計建成獼猴桃、茶葉、蔬菜、核桃等主導特色產業基地59萬畝。去年六盤水的第一產業實現了全省的領跑,上半年和下半年的增速都是第一名,達到了7%。 在六盤水鍾山區建成省級現代高效農業示范園區3個,建成特色經果、花卉、中藥材等產業基地22.96萬畝,農業特色產業覆蓋率達80%,初步實現傳統農業向生態農業、觀光農業、現代農業轉型。

  李再勇表示,讓“農業更強、農民更富、農村更美”是六盤水執著追求的目標。以前是生態救生態,現在是把生態做成產業、把產業做成生態,通過退耕還林,還有次生林的改造、荒山荒坡的改造,來發展生態農業和生態經濟。同時,在生態建設的過程中要實現四個最大化,首先要達到生態價值的最大化,然後是經濟價值的最大化、社會價值的最大化和旅遊價值的最大化,把這四者有機統一就形成了一種生態經濟。此外,該市繼續將目光瞄准農業產業,在引進企業扶持大會的同時帶動周邊群眾發展壯大九大特色產業,打造特色產業品牌,促進農民增收致富。現今,農民們紛紛加入產業建設中,逐漸發展成為產業發展大戶、帶頭人。甚至有一些農民自發組建了形形色色、大大小小的合作社,合作社采取統一管理、統一市場的方式,切實保障了農民的切身利益。

  據悉,六盤水市現已有成為扶貧龍頭的農民專業合作社16個。2015年,全市新增農業產業化省級龍頭企業15家,累計發展到44家;新增市級龍頭企業30家,累計發展到156家;新增農民專業合作社110家,累計發展到1035家;新增市場主體1.8萬戶。高標准建成了26個省級現代高效農業示范園區,2015年實現園區總產值243.84億元,全市共有15.87萬戶57.06萬農民參與“三變”入股。截止目前,全市累計實施農業特色產業“3155工程”458.75萬畝, 農業增加值達94.1億元,增長6.7%,增速連續兩年排名全省第一。

[责任编辑:郑婵娟 ]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
图片新闻 点击排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