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訊】記者 張涵坤 報道:8日,以"綠色城市創新發展-高端化、綠色化、集約化"為主題的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2016年年會貴安新區主題論壇召開,國家級新區綠色發展聯盟秘書長、原國家發改委西部開發司司長秦玉才,國家級新區綠色發展聯盟執行秘書長、中國再設計中心主席吳昌華主持論壇。國家發改委地區經濟司副司長安利民,貴州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貴州貴安新區黨工委第一書記秦如培,貴州省政協副主席孫國強,韓國世宗特別自治市市長李春熙,英國駐重慶總領事館總領事艾佩詩,德國駐成都總領事館總領事施恪,挪威駐華大使館發展參贊楊瑞德,倡導地區可持續發展國際理事會(ICLEI)前秘書長、城市議程主席歐習墨,18個國家級新區及鄭東新區的領導,綠色城市代表云南省麗江市和瀘州市、韓城市等城市的領導,以及來自國內外的領導專家學者和企業家代表出席論壇。貴安新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馬長青,韓國世宗特別自治市市長李春熙、均衡發展局局長曺秀昌,國家級新區綠色發展聯盟輪值主席、天津濱海新區副區長林華旦,倡導地區可持續發展國際理事會(ICLEI) 前秘書長、城市議程主席歐習墨,英國建筑研究院(BRE)首席執行官彼得·邦費爾德,韓國濟州特別自治道經濟產業局局長文元日,JET日本電子科技貿易株式會社會長下瀬眞一, 清華大學中國新型城鎮化研究院執行副院長、清華大學生態城市與綠色建筑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尹稚, 清華大學建筑學院副院長、教授朱穎心,全國雕塑企業工作委員會主任、北京工藝美術大師、北京工藝美術行業協會副會長張寶貴等嘉賓進行主題發言。主題發言后,浦東、濱海等18個國家級新區及鄭東新區,綠色城市麗江、瀘州、韓城,外國駐華機構、國內外企業等機構的31名領導和嘉賓圍繞區域和城市智慧綠色發展、城市發展的空間規劃、基礎設施的規劃和設計、技術和產業、投融資機制、人才等話題展開高端對話。
孫國強指出,國家級新區是新常態下推動經濟發展的新引擎、深化改革創新的新載體、促進協調發展的新樣板、擴大對外開放的新平臺。貴安新區探索高端化綠色化集約化發展新路,必須做好"新""特""安""活"四篇文章。貴在"新",采取低沖擊開發模式,不攤大餅,只蒸小籠,圍繞生態都市、現代產業、湖光山色、屯堡田園四類分區,打造"感性的自然、理性的城市";貴在"特",著力塑造城市風貌、建筑風貌、道路風貌、生態風貌、文化風貌"五位一體"特色風貌體系,打造最具特色的現代化新興城市;貴在"安",堅持開發先安民、建設先富民、發展先惠民,著力補齊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社會保障、產業發展、社會治理"五塊短板",讓人民群眾有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打造統籌城鄉發展示范區;貴在"活",在開發模式和體制機制創新方面出實招、破難題、建機制,在"摸著石頭過河"中去尋找"船和橋",讓市場"無形之手"充分施展、讓政府"有形之手"更加有效、讓社會"第三只手"更具活力。
艾佩詩在致辭中說,城鎮化在中國驚人的經濟增長中發揮了重大作用,在城鎮化進程中我們必須確保可持續發展。從綠色建筑方面來說,綠色建筑標準的應用和低碳供應鏈在中國仍在發展。貴安新區已經是這方面的先驅。英國也擁有世界領先的專業技術和最強大的綠色建筑評估框架。貴安新區能夠讓中英雙方進行政策、學術、商業上的合作,共同創建綠色合作聯盟。
馬長青在發言中說,習近平總書記親臨貴安新區視察指導,強調新區的規劃和建設,一定要高端化、綠色化、集約化,不能降格以求。貴安新區在具體工作中努力推動"三化"發展。一是高端化。基礎設施建設上,建立了900公里的市政管網,著力建設以高速公路、城市快速道路、市政公路、高鐵、機場一體化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產業發展堅持把大數據作為主導產業和核心競爭力來培育,引進了三大電信運營商和華為等綠色數據中心;引進高通公司合作開發先進服務器芯片;高端配套上,注重引入優質教育、醫療和住宅資源,北師大附校9月投入使用,同濟醫院即將投入運營;在培養高端人才上,依托大學城、職教城,引進了微軟IT學院、印度NIIT學院,出臺鼓勵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系列政策措施。二是綠色化。產業選擇制定了嚴格的項目準入負面清單,堅決拒絕污染項目進入新區;環境建設制定了生態文明"1+9"制度,進行綠色貴安三年會戰生態工程等,2020年以前直管區森林覆蓋率將超過60%;城市建設將在所有新建住宅小區實施自來水、直飲水、污水"三管進戶";在低碳生活方式培育上,已建成500公里的綠道,淘汰了所有燃煤鍋爐,今年將完成全部3.2萬戶清潔能源進家入戶。三是集約化。空間布局堅持道法自然、天人合一、以人為本,山為景、橋隧連、組團式發展,精心打造工作、居住、休閑、交通、教育、醫療等有機銜接捷的"15分鐘城市生態圈";園區發展規劃建設電子信息、高端裝備、生物科技等產業園區,把投資強度、單位面積產值等作為項目入園的前提條件。希望和所有的國家級新區,以及綠色城市,在綠色發展聯盟的平臺上攜手共進。
李春熙表示,20世紀工業時代,城市建設更加重視效率,導致很多問題產生。21世紀進入信息時代,世宗市和貴安新區都秉持新型的城市規劃理念,即城市與自然共存。在城市開發建設方面,我們可以共享經驗,爭取將兩個城市建設為世界級的綠色城市樣本。
林華旦用三個詞描述了國家級新區的重大意義。一是"使命",二是"探索",三是"輻射"。他認為,走綠色發展之路,是人類和自然雙向選擇的必然結果, "十三五"乃至今后相當長的時期,需要我們付出更大的努力。一要大力發展綠色產業,二要強化政策引導,三要加強多方合作。
歐習墨表示,綠色城市發展最終都指向一個方向,即生態。我們堅持在城市發展中保留綠色空間,致力于建立100%可再生能源的城市網絡。綠色城市建設目標的實現需要堅強的政治領導、各部門的協調以及利益攸關者和市民的共同參與。
彼得·邦費爾德認為,在綠色城市發展中,我們堅持以人為本,在綠色建筑的發展中,我們考慮怎么改善相關法律標準,適應地區居住要求,怎么利用技術轉變人們的行為和思維方式。在貴安新區建設的生態文明創新園,是中國的首例,我們將致力于將其打造為為綠色創新產品的孵化器。
文元日說,我們的目標是2030年以前建立零碳濟州島。要實現這一目標要解決以下幾個問題:一是如何提高技術的可操作性,二是如何通過技術擴大經濟規模,三是如何動員當地民眾的支持和參與,零碳濟州島計劃的施行,將在2030年創造出相巨大的經濟價值,我們希望這種模式將能在世界范圍內2439個城市中復制。
下瀬眞一說,我們是城市的"清潔工",能解決貴安新區"廢棄物在新區內自行處理"的課題,不會對周邊地區造成負面影響。處理完的成果物可以作為再生能源進行再利用。我們和貴州綠華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希望為貴州及貴安新區打造綠色城市出一份力。
尹稚說,在未來中國城鄉建設當中要做到四個匹配和四個平衡。即城鄉開發規模和布局強度和城鄉區劃匹配,城鄉發展布局與國土的開發量與布局匹配,城鄉發展建設帶來的環境沖擊與環境承載能力匹配,區域性的重大基礎設施與發展格局匹配;城鄉發展需求和自然保育需求平衡,城鄉發展需求與自然供給之間平衡,人類生產生活排放與自然環境平衡,城市空間運營效率和城市整體形成平衡。
朱穎心說,中國綠色建筑發展需要做到節約用地、減少排放等。《中英雙方綠建標準對標研究》從標準本地化研究的角度,提出綠色建筑評價相關問題,并初步探討解決思路。這僅僅是中英綠色建筑評價標準對標課題的起始,未來將持續開展研究。
張寶貴說,面對快速發展的建設需要,可以看見的是環境,看不見的是習慣,對于社會進步來說,改變習慣比改變城市面貌更加困難更加重要,如果能站在一定高度認識生態環境,并勇于承擔責任,廢料就會成為新的資源,一種新興的經濟就會展示出應有的生機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