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讯】 盛夏时节,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松花江下游三江平原腹地的青龙山灌区一期渠首泵站工程施工进入“倒计时”。正在施工现场检查工作的灌区管理站站长姚景辉告诉记者,按照现有进度,10月上旬即可完成设备安装,年底前第一台机组将实现试运行,比计划提前半年完成。
据姚景辉介绍,青龙山灌区初步论证灌溉总面积561万亩,是中国有史以来继都江堰灌区、河套灌区、淠史杭灌区后的第四大灌区,是新中国成立后建设的最大提水灌区。一期工程投用后,区内青龙山、七星等9个农场以及同江市和富锦市5个乡镇32个村屯的306.53万亩稻田,将彻底改变依靠地下水灌溉的历史,三江平原地下水超采现状将得到根本性缓解。
三江平原是黑龙江省水稻主产区,主要依靠地下水灌溉。近年来,三江地区地下水位持续下降,红灯亮起。
“过去打井,几米深就出水;现在打井,四五十米才见水。地下水以每年平均10厘米的速度下降!”姚景辉说,以每亩稻田用水量360立方米计算,仅建三江管理局1030万亩水田的用水量,就是一个惊人的数字。
据介绍,2012年,青龙山灌区工程列入国家投资计划,总投资80亿元左右。其中,一期工程2015年4月开工,计划投资49.9亿元,目前已完成投资近30亿元,计划2018年完成;二期工程计划投资30亿元,计划2021年完工。
“届时,建三江管理局千万亩稻田的一半将实现地表水灌溉。”姚景辉说,今年底,第一台机组就能试水;明年春,包括青龙山农场和浓江农场在内的65.2万亩稻田,就能用上灌区水了。
“青龙山灌区的最重要生态意义在于用地表水置换地下水,遏制地下水超采。”青龙山农场生产部部长李清军说,地下水温度平均为4-6℃,而地表水温度能达到16℃,即便是晒过的地下水水温也只有12℃,而且有机物质含量与地表水不能比。
“我们农场有50万亩水田,如果采用地表水灌溉每年可节约地下水1.8亿立方米,还可节约大量晒水占用的农田,而且水温适宜,有利于作物生长的营养元素更丰富。水稻产量增加了,米质和口感也能随之提高。”李清军说。
目前,黑龙江省三江平原灌区项目共规划建设大中型灌区14个,其中渠首工程在垦区境内的有8个,号称“农垦八大灌区”,其中,二九○、勤得利、八五九、饶河、兴凯湖等5个灌区全部位于垦区境内,江萝、绥滨、青龙山灌区以垦区为主,还灌溉部分地方市县面积。这八大灌区共规划发展水田面积1003万亩,占全省水田总面积的76%。
农垦总局水务局高级工程师孙兵介绍,2009年以来,垦区组织实施的8个灌区项目陆续列入国家投资计划,截至2015年,累计下达计划总投资52.16亿元,其中骨干工程46.76亿元,田间配套工程5.4亿元。计划投资中国家补助骨干工程投资23.48亿元,剩余28.68亿元全部由垦区自筹。经参建单位共同努力,垦区现已累计完成项目投资51.37亿元,占下达计划总投资的98.5%。基本建成了绥滨、二九○、饶河、兴凯湖4个灌区项目和江萝、勤得利、八五九灌区一期工程,累计完成骨干工程控制灌溉面积356万亩。同时,垦区还编制完成了江萝、勤得利、八五九灌区远期工程可研报告,并启动了青龙山灌区远期工程可研编制工作,为项目后续实施奠定了基础。
“灌区项目全部建成后,在稳定现有粮食产量的基础上每年可增产粮食5.4亿斤,提升粮食品质1-2个等级,职工群众每年可增收9.77亿元。”孙兵说,灌区工程每年可引进利用过境水资源53亿立方米,减少地下水开采22亿立方米,具有很高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