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GDP)作为衡量经济发展状况的指标,是最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之一,它是人们了解和把握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有效工具。人均GDP作为衡量人民生活水平的一个标准,本文从人均GDP的总量和速度两个方面简析鸡西经济发展,找出差距,争取到2020年实现人均GDP翻一番的小康目标。
一、人均GDP发展情况
2015年鸡西人均GDP实现28222元,比2010年增加6139元,同比增长5.7%,“十二五”时期人均GDP年均增长7.3%。2015年全国人均GDP实现49351元,比2010年增加18475元,同比增长6.3%,“十二五”时期人均GDP年均增长7.3%。2015年全省人均GDP实现39462元,比2010年增加12386元,同比增长6%,“十二五”时期人均GDP年均增长8.3%。
纵观人均GDP总量发展历程,1978年鸡西人均GDP仅为466元,后经过27年时间,2005年突破万元实现10101元。又经过5年时间,到2010年人均GDP进入“两万元”时代,2012年人均GDP达到历史最高值31076元,随之回落,到2013年人均GDP实现29332元,2014年实现27881元。2015年鸡西人均GDP实现28222元,比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少21129、11240元。
纵观人均GDP增速发展历程,1978-2015年鸡西人均GDP年均增长9.1%,其中,2002-2012年保持11年的两位数增长,但从2013年开始,增速换档,回落到个位数1.2%,2014年增长1.4%。2015年鸡西人均GDP增长5.7%,比全国、全省平均水平低0.6、0.3个百分点,“十二五”时期年均增长7.3%,比“十一五”时期慢6.6个百分点。
二、人均GDP发展特点
(一)人均GDP总量偏低
鸡西人均GDP总量偏低,主要原因是GDP发展相对缓慢,2015年鸡西GDP实现514.7亿元,比2010年增加95.2亿元,“十二五”时期鸡西GDP年均增长6.5%,比全国、全省低1.4、1.8个百分点,究其实质,鸡西产业结构有待优化。2015年鸡西三次结构呈“三一二”型,三次产业结构为36.4:26:37.6,与2010年相比,第一产业比重提高10.8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回落16.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提高5.5个百分点。
一是鸡西第一产业占比大。第一产业占GDP比重与人均GDP是负相关的关系。2015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实现187.5亿元,占GDP的36.4%,比全国、全省平均水平高27.4、18.9个百分点。
二是工业“一煤独大”,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偏低。受煤炭市场低迷影响,2015年工业增加值实现125.4亿元,比2010年少44.9亿元,同比增长3.4%, “十二五”时期工业年均增长5.2%,比GDP平均水平慢1.1个百分点,2015年工业增加值占GDP的24.4%,比2010年占比40.6%回落16.2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煤炭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的57.8%。受煤炭价格影响,从2012年开始鸡西PPI呈下降趋势,2015年鸡西PPI下降16.1%,降幅比全国、全省平均水平高10.9、2.1个百分点。受此影响,2015年工业增加值比2012年历史最高值少102.9亿元。
(二)人均GDP增速快于GDP增速
2015年鸡西人均GDP增长5.7%,比GDP增速快1.6个百分点,其原因是2015年平均人口下降1.5%。2015年年末鸡西总人口为181.2万人,比2014年减少2.4万人。按户籍性质分,城镇人口和乡村人口各减少1.2万人;按年龄分,0-17岁减少1.2万人,18-34岁减少2万人,35-59岁减少2.1万人,60岁以上增加2.9万人。
1、从2002年开始鸡西人口总量下降。2015年年末鸡西总人口比2010年减少8.1万人,“十二五”时期年均人口减少1.6万人。鸡西人口历史最高值是2001年,2001年年末总人口为196.4万人,比2015年多15.2万人,2015年净迁出8589人,比2014年增加644人。
2、迁往省外人口大于省外迁入人口。2015年鸡西迁往省外人口为10212人,而省外迁入2693人,迁往省外人口比省外迁入多7519人。
3、人口出生率低。2015年鸡西人口出生率4.91‰,比全国低7.16个千分点,2015年鸡西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08‰,而全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96‰,两者竟相差10.04个千分点。
4、老龄化严重。2015年鸡西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20.9%,比2014年上升1.8个百分点,比全国高4.8个百分点。
三、建议
“十三五”时期,鸡西要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牢牢把握“稳中求进”总基调,大力实施“三大战略”,全力打造“一都五基地”,推动鸡西经济社会健康协调发展。
(一)扬长补短,优化产业结构。
城市产业结构之间的差异是造成城市人均产出水平差异的重要原因,经济发展的过程就是产业结构从以第一产业为主逐渐转向以第三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和升级的过程。
1、农业供给侧改革为农业指明了方向。调整优化种植结构,突出水稻、大豆生产优势,积极发展绿色食品产业,培育绿色生态农产品知名品牌,推动传统农业向绿色品牌农业战略转变、种植业向畜牧业战略转变。
2、“四头四尾”为工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抓手。依托煤炭、石墨、绿色食品等优势资源,以“煤头电尾”、“煤头化尾”为抓手,推动煤炭精深加工,推动“煤城”发展转型;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推动粮食精深加工,做强绿色食品加工业;以高新科技和石墨为抓手,推动石墨高精产品规模化生产,壮大“中国石墨之都”。
3、“旅贸牵动”为服务业提供了新的增长点。坚持以游兴贸、以贸促游,推动旅游业与贸易业的良性互动,结合“龙江丝路带”、老工业基地振兴、“互联网+”等政策机遇,以新业态、新模式为途径,大力发展现代商贸物流、现代金融信息、电子商务、健康养老、家庭服务等新兴服务业,打造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二)留住人才,引进人才,实现“新人口红利”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口流动是正常的,但留不住人终究不是一件好事,特别是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年轻人,有些还是高技术高技能人才。要破解这个问题,必须加大人才培养和智力引进力度,择天下英才而用之,吸引更多人才为振兴鸡西发展服务。
1、理顺收入机制,留住劳动力。2015年鸡西市城镇非私营从业人员平均工资为42461元,分别比全国、全省低19568、6420元,同比增长7.4%,分别比全国、全省慢2.7、3.6个百分点。无论是从绝对值还是增幅来看,均落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为留住人才,必须扩大就业,多增加就业和转移农村劳动力的岗位,建立工资稳定增长机制。创新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机制,留住对鸡西发展有用的各类人才,打造“新人口红利”。
2、提高教育水平,留住孩子。2015年鸡西0-17岁人口为21.6万人,占总人口的11.9%,创办特色早教、幼儿园教育,提高义务教育质量,提升高中教育水平,留住孩子。
3、提高医疗水平和社区服务水平,留住老人。2015年鸡西60岁以上人口为20.9%,利用鸡西独特气候、生态优势,大力发展医疗养老和健康养老,留住老人,引进老人。
4、重视职业教育,提高劳动生产率。受教育水平是影响人均GDP水平的主要因素之一,教育水平能通过外部影响来增加社会资本,教育水平的增加会提高社会能力,而社会能力的提升又会影响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水平。因此,加大职业教育投入,提高劳动力素质,进而提高劳动生产率,推动鸡西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