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讯】近年来,随着国家、省、市推进民营经济发展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实施,佳木斯市民营经济发展驶入了“快车道”。上半年,民营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指标创历史新高,稳占“半壁江山”,成为全佳木斯市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一、全市民营经济发展的现状
(一)全市民营经济总量规模不断扩大。上半年,全市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138.5亿元(现价),同比增长7.3%(可比价),高于全市GDP增速1个百分点,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不含农垦)的比重为59.2%,企业及个体经营户达到16.75万户,从业人员达到51.95万人。随着全市民营经济总量规模的不断扩大,民营经济所占比重逐年提高,为增加全市经济总量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全市民营经济产业结构继续调整优化。上半年,全市民营经济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实现增加值17.7亿元、43.3亿元、77.5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由去年的11.3:34.4:54.3,调整为现在的12.8:31.3:55.9,呈现“三、二、一”格局,第二产业下降3.1个百分点,第一、三产业分别上升1.5、1.6个百分点。全市的民营经济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第三产业呈现稳中有进的运行态势,综合反映出全市服务业发展的整体水平。
(三)全市民营经济固定资产投资引领作用逐渐增强。上半年,全市民营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2.4亿元,同比增长9.1%,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额的65.3%。民营固定资产投资是我市固定资产投资的主要支撑,也是全市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基本动力之一。
(四)全市民营经济成为税收增长的新动力。上半年,全市民营经济实现税收收入16.4亿元,占全市税收收入的68.4%。其中,民营经济实现国税税收收入3.9亿元,占全市国税收入的49.3%;实现地税税收收入12.5亿元,占全市地税收入的77.9%,民营经济成为拉动全市税收增长的最大引擎。
二、影响全市民营经济发展的因素
(一)全市民营经济第一产业中畜牧业现代化养殖程度低。上半年,我市民营牧业实现增加值16.4亿元,占民营第一产业增加值的92.5%。虽然畜牧业占据了全市民营第一产业(不包含种植业)的九成,但一些问题的存在,影响其发展壮大。一是畜牧业经营者受资金、技术、用地等方面因素制约,难以扩大养殖规模,主要以散养为主导,养殖条件简陋、设施设备落后,规模养殖发展缓慢。二是畜牧业经营者素质较低,对畜牧业新技术的推广、畜产品质量的提高、产业规模的扩大等,缺乏深入的思考和明确的发展思路。三是畜牧业经营者一直是脱离或半脱离专业的指导和监督,导致畜禽疫病防控难度加大,环境污染严重,养殖经济效益不稳定。
(二)全市民营经济第二产业中的工业企业竞争优势不明显。全市民营经济第二产业比重下降主要受规模以上存量工业竞争力不强的影响。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24.2亿元,同比下降3.8%。全市有些重点行业的工业企业比较优势逐渐减弱,导致第二产业比重持续下降。一是食品加工企业受“稻强米弱”影响,企业生产大米处于亏损状态。二是化工行业受焦炭价格低、市场需求低迷影响,处于亏损或停产状态。三是水泥企业由于建筑业市场不景气导致需求下降。
(三)全市民营经济第三产业内部发展不均衡。上半年,全市民营经济第三产业的批发零售贸易业、住宿餐饮业和其他服务业分别实现增加值25.6亿元、6.8亿元和44.9亿元,分别占民营第三产业的33.1%、8.8%和58.1%。内部发展不均衡,制约了全市民营经济第三产业的发展。一是产业化程度不高,传统的批零贸易业和住宿餐饮业占据着民营第三产业的四层“市场”,绝对的主导地位一直没有动摇,仍以劳动密集型为主,新兴服务业发展明显不足。二是现代服务业发展进程较慢,具有“高人力资本含量、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特性的以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还处于初级阶段,发展进程较慢。三是生产性服务业行业(金融保险、铁路运输、邮电通讯等)垄断经营严重,市场竞争中排他性强,市场进入门槛高、准入限制过严。
(四)全市的民营企业总体竞争力不强。目前,在全市现有的产业中,由于在当地资源优势与廉价劳动力支撑下的传统生产方式还有利润空间,劳动密集型仍占主导地位的民营企业,创新意识薄弱、创新能力不强。一是沿用原有的粗放型生产方式,导致既定的增长模式转变困难,制约了技术创新的内在动力。二是企业缺乏技术创新人才。一方面企业要承担人才的招聘成本、培训费用、薪酬费用成本等,另一方面企业缺乏凝聚力、人才缺少归属感、激励机制不健全等加速了优秀人才的流失。三是企业缺乏创新协作与交流。拓宽与外部交流合作的渠道是有效开展创新活动的前提,全市的民营企业间及企业与科研机构之间尚未建立一个合理有效的合作平台以及交流协作的利益机制,有些民营企业虽然尝试了创新合作,但合作关系尚不稳固。
三、对加快全市民营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激发民营经济发展活力。今后及至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全市的职能部门要努力营造和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从民营经济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出发,彻底解除影响、限制民营经济发展的各种规定,提供强化服务。一是加大宣传力度。新闻媒体应加大力度宣传市委、市政府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为民营经济发展保驾护航。二是加大培训力度。通过对民营企业经营者的培训,提高其自身素质和开拓创新思维,克服“小富即安”的陈旧思想,不断把企业做大做强。三是激发民众创业创新热情。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推动下,树立一批创业创新典型人物,打造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龙头企业,使之成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排头兵,为我市民营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二)加快推进畜牧业改造升级。畜牧业是民营第一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畜牧业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和增加收入的重要途径。一是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现代畜牧业养殖建设的政策措施,逐步形成规模化养殖、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新型发展格局。二是健全畜牧业技术推广服务机构,加快畜牧业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加快构建农科教、产学研紧密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力争突破畜牧业发展的重大技术瓶颈,为现代畜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三是加强疫病防控,确保畜牧业生产安全。全力抓好重大疫病防控,及时预警,正确指导和监督养殖户生产,保证养殖户利益。
(三)开创服务业大发展的新局面。服务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服务业不仅可以直接拉动我市经济增长,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而且还能发挥服务业在促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中的积极作用,是改善民生福祉的重要手段。一是对批发零售贸易业、住宿餐饮业等传统服务业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和先进的理念,进行服务水平和层次的提升。二是对具有发展潜力的新兴服务业和现代服务业给予政策支持和倾斜,我市与周边资源城市有着紧密相连的地理区位,大力发展附加值高、对资源的依赖程度低的新兴服务业和现代服务业,不断完善对周边城市的综合服务功能,在区域经济整体发展中实现自身发展。三是加快推进垄断性服务业改革。政府部门应加快推进生产性服务业的体制改革尤其是垄断性服务行业的改革,消除对不同所有制类型企业的差别待遇,鼓励民营经济在更广泛的领域参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努力构建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四)创新驱动提升民营企业竞争力。创新是企业保持生机与活力的重要因素,也是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原动力。我市的职能部门要调整民营企业的发展思路和发展战略,鼓励和引导企业依托科技进步、走创新发展之路。一是鼓励企业加大对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的应用力度,坚持用先进适用技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二是鼓励民营企业积极培养、引进和使用高素质的创新型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为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供有力的智力保证。三是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单位的“联姻”合作,积极推进企业研发中心建设,不断提高企业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