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福建 > 本地新闻

韩英基:民营医院带病上阵终将得不偿失

2016-12-06
来源:香港商报网

  【香港商报网讯】近年来,医生弃医从商的越来越多,不仅仅是因为频发的暴力伤医事件,多数医生是因为自己的工作不满意,找不到自己的存在感,缺乏社会中的信任,得不到同行们的尊重,或是在工作中发现背弃了自己的信仰,当初的那份激情和热血也被时间所抹灭。这些人都在同一个地方工作——“民营医院”。

  根据国家卫计委早前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年底,民营医院达到了1.45万个,占全国医院总数的52.7%,这个数据比2010年增加了106%。民营医院的床位数量达到了103.4万张,占医院床位总数的19.4%,比2010年增加了161%。2005年的时候,这个数字还只有3200多家,10年来,数量翻了超过4倍,并且还在持续增长之中,占据了中国医院总数的半壁江山。

  “民营医院”或许并不是一个可以获得足够信任的词汇,因为这个行业的发展历程就是一部拐蒙欺骗的历史。甚至时至今日,这段历史还没有完全划上句号。

  主要是在社会上缺乏信任、缺乏医疗技术、缺乏科学管理、缺乏技能培训、缺乏专业人才。虽然有部分民营医院寻找公立医院合作,但在中小城市这种大手牵小手的模式并不常见,国内能有几个民营医院能与“和睦家”或“三博脑科医院”这样拥有高端技术水平的民营医院相媲美?

  公立三级及以上医院里,高学历医生占比较大,超高的医疗水平是民营医院不可相比的,而民营医院医生大多未接受过大学教育,以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俗话说“一年临床,三年理论”公立医院的就诊量都是民营医院遥不可及的。从这一点我们就可以看出民营医院医生和公立医院医生的差距。致使民营医院医生临床经验的缺乏,出现民营医院“大病看不了,小病看不好“的现状。

  民营医院的工作人员流动量较大,为了提高医院的水平,都会去寻找一些大医院的医生来做兼职。但这也会引起争端,甚至有些医生被原单位查出后停薪留职或被解聘。这种方法对于民营医院来说不是长久之计,不但没有提高自己医院的医疗水平,或许还连累了他人。

  有人说“医学是一门违背自然规律的学科,是反人类的。”老弱病残的,我们帮助他们恢复健康;不孕不育的,我们帮他们造个宝宝;还有那些先天残疾的,我们也会尽力去修复。但就是这样一份反人类的工作使我们感到无比自豪。医生是个很神圣的职业,当初选择这门学科的时候大家都抱有一颗救死扶伤的心,当你穿上那件白大褂的那一刻起,你会觉得那件衣服是最漂亮的。

  现实的残酷,每个人都是要面对的,公历医院选择人才的学历较高,使很多医学生望而却步,他们为了生活不得不选择去民营医院去寻找工作。在那里他们得不到社会的信任,没有技能的培训,甚至得不到同行业在公立医院的尊重,在这样的环境下,但是他们始终没有忘记希波克拉底誓言以及南丁格尔誓言,那是每个医护人员都要谨记的,这誓言在每个医务工作人员的心中都充满了力量并激励这他们。未来他们又该何去何从呢?

  民营医院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既有政策层面的,也有自身运营产生的。对于这些问题,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把它看成前进中不可避免的出现的困难,或者换一角度,认为这些问题出现的越早,引起的反响越大,对于民营医院今后的发展越好。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曲折前进的,只有尽早的看到问题的存在,才能尽快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否则“带病上阵”,终将得不偿失。

  政府标准不统一。对待民营医院和公立医院,目前主管卫生的行政机构存在“一头重,一头轻”的状况:对民营医院要求“严”,对公立医院要求“松”;对民营医院照顾“少”,对公立医院要求“多”;对民营医院服务“远”,对公立医院服务“亲”。比如在医保定点问题,执业医师注册问题、专业领域的不公平待遇问题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民营医院显然被不公正对待,受到歧视。

  目前,政府对民营医院的发展缺乏指导和监督,放任自流,使得民营医院良莠不分,鱼龙混杂等现状。民营医院越来越多,而民营医院发展也面临着困难。主要的问题是:重眼前,轻长远;重使用,轻培养;重设备,轻人才;重广告,轻品牌。这几乎是所有民营医院不成功的“通病”。

  从需求端来说,由于民营医院医疗水平较弱,患者对民营医院不信任或得不到有效治疗,因此长期养成了无论病情轻重缓急都去公立医院就诊的习惯。长期来看,唯有民营医院提高自身的医疗水平,拓宽职业发展空间,提供医生完善的医学继续教育,才能吸引优秀人才加入。

[责任编辑:许淼祥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