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湖南 > 湖南新闻

精準扶貧是村鎮銀行的責任和擔當-- 來自湘西長行村鎮銀行改革的故事

2016-12-17
来源:香港商報

  【香港商報訊】記者唐學偉報道:找準一個支點,就能撬動整個地球,這是古代的哲人遐思;找好改革支點,就能開創發展新局面,這是湘西長行村鎮銀行立足精準扶貧的改革與發展的故事。2016年12月16日,是這家村鎮銀行成立6周年的紀念日,該行“找好”了“扶貧惠民”、改革創新的“支點”,成功實現“全州四個第一”,并多次獲得全國百強村鎮銀行稱號,成了建行“6周年慶”的最大“禮包”。

  一、“數說”6年實現“四個第一”

  至2016年11月末,全行存款總額達到53.5億元,較年初增長10個億。市場份額占比5.5 %,與2014年比增長了2個百分點,近三年年均復合增長率達66.19 %,居全州同業第一位。實現這樣的“體量”,通常的金融銀行在地方的金融機構需要用二三十年才能實現。不僅如此,該行的資產業務也實現了超常規的發展。2016年11月末,全行貸款總額40.73億元,較年初增長14億元。市場份額占比7.8 %,與2014年比增長了3.2 個百分點,近三年年均復合增長率達90.49%,居全州同業第一位。在全球金融危機之時,該行的經營利潤卻能大幅提升。2016年11月末全行實現撥備后利潤1.2億。近三年年均復合增長率達79%,居全州同業第一位。與此同時,該行的資產規模快速增長。2016年11月末全行資產總額突破58億元。近三年年均復合增長率達54.75 %,居全州同業第一位。 運行質量更是穩健提升,截止到2016年11月末,核心資本充足率10.26%、資本充足率11.42%、資產利潤率2.83%、資本利潤率45.89%、成本收入比31.53%、撥備覆蓋率為268% 、不良貸款率0.94%、撥貸比為2.51%,流動性比率為31.64% ,主要核心監管指標全部達標,并保持著自開業以來無案件和重大安全事故的良好發展態勢。北京大學數字中國研究院副院長陳秀萬教授說,研究表明,如果用考察銀行的十八項硬指標來“考評”,這家銀行僅僅用了6年的時間,在湘西的同行中己是“首屈一指”的。

  二、推動“金融精準扶貧”

  在湘西提到貧困戶和小微企業貸款,就沒有人不知道“湘西長行村鎮銀行”。“支農支小”是國家鼓勵的政策,也金融管理部門積極倡導的,但落實起來則是“很難落地”,大多是停留在“口頭上”。湖南金融辦負責湘西工作的同志介紹,我們在談到增加“小額貸款”時,其他行業的銀行大多是三四千萬的“增幅”,而湘西長行村鎮銀行的“增幅”則是高達五六億元。為了更好的服務“支農支小”,既能讓金融改革更多的惠及貧困地區的人民,同時又能有效防范小額貸款的風險,該行引入了世界金融最先進的德國法蘭克福微貸技術理念,請來了德國金融專家培訓防控金融風險業務,完善“防控機制”,推出了“小微經理貸和惠民養老貸”等新舉措。眾所周知,通常“老”、“小”是相對“弱勢”的,是最為需要幫扶的群體,而在貧困地區,這個群體就更為需要幫扶。這樣的定位是高度符合“精準扶貧”的國家戰略。如此以來,該行成功實現了金融“惠民”效率和風險防控能力的“雙提升”,湘西自治州州委秘書長向邦偉說,湘西長行村鎮銀行對湘西的發展,尤其是對精準扶貧工作,可以用四個字來形容,那就是“份量很重”。

  三、“三個不動搖”的責任與擔當

  “民族、草根、綠色”是該行的品牌定位。正是因為該行始終堅持“服務湘西、服務中小、服務居民”的特色經營定位不動搖;始終堅持建設武陵山片區精品銀行、全國標桿村鎮銀行的戰略目標不動搖;始終堅持服務縣域經濟、服務三農與小微企業的特色市場定位不動搖。帶來的是這家銀行發展的良好的外部環境,鮮明特色的市場定位也使該行收獲了差異化的發展碩果。

  “當前,湘西自治州各級黨組織,都在認真組織學省十一屆黨代會精神,我們認真討論了許達哲省長提出的要跳出湖南看湖南、打破內陸省份的傳統思維定勢的講話精神,很受鼓舞和啟發。其實銀行也要擺脫思維定勢,跳出金融做金融,主動服務經濟。作為在湘西的銀行,更應當將工作重點主動放在推進精準扶貧工作上。過去,我行在這方面有些探索,現在我們更加堅定了服務經濟、推進精準扶貧工作的信心,全行上下精氣神更強了”。說這話的是湘西長行村鎮銀行高峰董事長。高峰深有體會地說,金融機構也要認真領會杜家毫書記省黨代會報告中提出的“要堅持創新引領,要把創新擺到核心位置,形成創新發展新格局”的報告精神。現實工作中,扶貧工作存在著貧困對象不準、情況不明、扶貧資金指向不準、“扶富不扶貧”等問題,使得金融扶貧的開發效果大打折扣。因此,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精準扶貧”戰略,對扶貧開發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湘西處于國家武陵山扶貧片區的核心位置,湘西州的決策者深知肩上的“扶貧重任”有多“沉重”。于是,湘西自治州州委、州政府提出了在武陵山片區要“率先脫貧、率先發展”戰略,而作為全國第一家地市級村鎮銀行和湖南省湘西州第一家地方法人金融機構,湘西長行村鎮銀行則主動契合民族經濟發展大脈搏,依托湘西州的發展戰略,圍繞“區域發展”和“扶貧攻堅”兩大任務,順勢而為啟動了《新三年戰略發展規劃》、“信貸大投放”和“機構大發展”的戰略。因為有了這樣的認識,于是,從最美小城鳳凰到文化古鎮里耶,從八面山到呂洞山,從溪州新城到武陵山大道;從支持“芙蓉、浦市、茶峒、里耶四大名鎮”的提質升級和老司城世界自然遺產發掘到支持土家織錦、苗家刺繡、酒鬼酒、紅心獼猴桃、龍山百合、湘西臘味、古丈毛尖、娃娃魚等小微企業轉型;從支持基礎設施、新型城鎮到科教旅游、生態農業……到處都有湘西長行村鎮銀行的“身影”,不論春夏秋冬,不論寒風雨雪,湘西長行人常年奔波在各個村頭院落,足跡己踏遍了武陵山的山山洼洼。

  筆者了解到,2016年3月10日,花垣縣十八洞村金融扶貧服務站正式掛牌,大山立志脫貧的“貧困戶”,報以了熱烈掌聲。其時,盡管外面冰天雪地,而承包1000畝土地種植獼猴桃和養殖黑山羊的農戶心里卻很是溫暖,因為以后無需再為短期資金周轉發愁。而在以前,由于沒有合格的抵押物,他們跑了幾家銀行都沒成功貸款,一單單生意都因此“跑了單”。而從此,湘西長行卻讓大山的農戶吃了“定心丸”,放心大膽走脫貧致富之路。

  “讓老百姓享受優質的金融服務,共享金融發展成果,是該行的立行之本,更是發展的目標和方向。”在十八洞村,面對滿含脫貧期盼的父老鄉親,湘西長行村鎮銀行副行長吳文軍說,今后將進一步加大對金融服務和產品的創新力度,立足陽光信貸,為廣大群眾提供更加全面、便捷的金融服務。連續兩年實現了小微和涉農業務“三個不低于”的發展目標。個人存款的占比由2014年初的17.06 %提高到現在的20.83 %,500萬元以下貸款占比由2014年初的19.52 %提高到現在的26.1%,負債和資產結構的優化漸次深入。取得這樣的成就,正是得益于該行堅持了“陽光信貸”和便民的金融服務。2016年是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湘西十八洞提出“精準扶貧”戰略的三周年。湖南作為扶貧大省,脫貧攻堅任務艱巨,做為掌握“金融”金鑰匙的金融單位,如何服務“脫貧”,值得深思。對此,高峰表示,做好湘西的精準扶貧,他們責無旁貸。他們將在實施金融精準扶貧的工作中,按照許達哲省長要求的“擺脫舊的思維定勢”,緊扣脫貧發展主題,更好地落實省黨代會精神,加快服務精準扶貧的步伐,助力湘西自治州提前全面脫貧。通過對湘西長行村鎮銀行的“發展模式”的研究,陳秀萬教授表示,湘西長行村鎮銀行的改革與實踐,體現的是責任、是擔當。因為創新、惠民扶貧,沒有責任和擔當,是“無法想象”的。同時由于該行務實的“扎根湘西”,服務“精準扶貧”,因此不僅為自己贏得良好口碑,也抓住了推進地方經濟和銀行自身發展的“窗口期”。該行己在湘西州8個縣市設有9家一級支行、18個物理網點、 14個自助銀行,服務渠道已實現了對全州8個縣(市)的全覆蓋。于是,在有效“支農支小”的同時,湘西的大項目也都“青睞”這家銀行,于是,在整個湘西自治州的各個縣市,無論是產業發展,還是新型城鎮的發展,都有這個銀行的數以億計的大投入。 到2016年11月末,該行貸款總額40.73億元,較年初增長14億元。市場份額占比7.8 %。該行近三年年均復合增長率達90.49%,這在當前經濟危機的情況下,這樣的增幅堪稱“難能可貴”。 自治州經開區的產業發展,鳳凰縣旅游開發,永順縣的海綿城市,吉首市的城市提質升級,古丈的茶產業等“大項目、大產業”到處都有這家銀行的大投入。這樣的大投入,推動的是湘西產業的轉型升級,城鎮化的深度發展和貧困地區老百姓幸福指數的大幅提升,而這家銀行正是伴隨著美麗湘西的崛起而得以迅速發展的,這就叫著“相得益彰”。

[责任编辑:湖南管理员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