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天津 > 本地新闻

百年复兴看滨海 以史为鉴促进开发开放

2016-12-25
来源:香港商报

  【香港商报网讯】记者邢宝华报道:12月25日,由天津市滨海新区文化广播电视局、南开大学历史学院主办,大沽口炮台遗址博物馆、天津兵学与传统文化研究专业委员会承办的“海上国门——纪念大沽口炮台筹建200周年学术研讨会”(将)在天津市滨海新区人民政府举行。此次研讨会邀请到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研究员刘庆,南开大学历史学院院长、天津市历史学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江沛等众多知名专家学者,对海防建设、边疆问题及与大沽口炮台相关的历史人物、文物资料、博物馆建设等专题的探讨,为深入研究大沽口炮台历史、挖掘炮台遗址价值、加强遗址保护与利用,构筑起遗址研究与交流的理想平台。

  大沽口设防于明代嘉靖年间。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嘉庆皇帝上谕内阁:“天津为畿辅左腋,大沽等海口,直达外洋,从前曾建设水师驻防,后经裁撤。该处拱卫神京,东接陪都,形势紧要,自应参考旧制复设水师营汛,以重巡防。”,大沽口炮台于清代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始建。如今的大沽口炮台遗址博物馆是大沽口炮台200年历史的缩影。在博物馆展厅的尽头,一口置于玻璃罩中铁钟被小心保护起来。这口铁钟铸造于清朝光绪十年(1884年)。在博物馆里,它的历史并不算悠久,但它的经历却串联起大沽口炮台历史上的种种遭遇。大沽铁钟为纪念在此殉国的直隶提督乐善抗击英法联军的英雄业绩而造。清咸丰九年(1859年),乐善随调僧格林沁天津营,防守大沽炮台,升为直隶提督。6月,英法联军进犯大沽口,乐善扼守阵地,英勇作战,猛烈轰击敌舰,击退进犯之敌。翌年8月,英法联军再犯大沽口,乐善率官兵固守西北炮台,万余英法军队急攻。憎格林沁自知难守,传檄乐善暂退,乐善却回:“炮台存,乐善生;炮台亡,乐善死”。乐善等“自卯时至午时,奋力抵御三时之久”,而后炮台陷落,乐善殉国。

  此战之后,大沽口炮台进行了彻底改造。从清代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南北两岸各建一座炮台,到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在原有炮台基础上增建三座炮台,再到咸丰八年(1858年),僧格林沁修复五座炮台的同时,于北岸另建石头缝炮台一座,改造后的大沽口炮台换装了比较先进的大炮,并架设了电报线,设置了水雷营,初步形成了海防体系。然而这些改进并没有阻挡住八国联军侵华的脚步,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再次攻陷大沽口炮台,并由此登陆,攻占天津、北京,为纪念乐善而铸造的铁钟也被此战中的英国士兵当作战利品而掠夺到英国。1901年,清政府与十一国订立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按照条约规定大沽口炮台被拆毁。

  历经了200年的沧桑,曾经的“大沽口炮台”如今只有遗址和一些遗迹存世,而在遗址上建立起来的大沽口炮台遗址博物馆也在竭尽全力地对这段历史进行挖掘与保护。2006年,大沽口炮台遗址保护总体规划通过了国家文物局批复。2009年,政府投资7400余万元开展大沽口炮台遗址景区一期工程建设,2011年4月大沽口炮台遗址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不同时期的铁炮、炮轮及石碑以馆藏藏品的新面貌向一批批到来的观众讲述着那段历史,大沽铁钟经历百余年的漂泊后在多方努力下也重回故土,为大沽口炮台续写祖国不断强盛的新篇章。

  2016年恰逢大沽口炮台筹建200周年,也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160周年。作为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入侵中国的重要战场,以海防为目的而设立的大沽口炮台见证了中华民族抗击外来侵略、不畏强暴的精神;而今天,于大沽口炮台遗址上建立起的景区已连续多年荣获“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基地”、“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国家四A级旅游景区”等殊荣,仅2016年度就接待参观者近15万余人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值此历史与现实相互碰撞之际,天津市滨海新区文化广播电视局和南开大学历史学院联合举办此次学术研讨会,并进行了为期近一年的准备,面向全国军事、历史等领域专家、学者征集了56篇有关大沽口炮台研究的学术论文,引起了学术界的强烈反响,众多专业著述为挖掘大沽口炮台遗址价值提出了诸多切实可行的建议,也为滨海新区开发、保护众多历史文化遗迹打开了思路。

  滨海新区不仅拥有着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同时还拥有2270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这片曾经屡受战火摧残的土地,在纳入国家战略10年来也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正在掀起开发开放新高潮,努力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示范区,实现国家赋予新区的功能定位。开发区、天津港保税区、滨海高新区、东疆保税港区、中新生态城、中心商务区、临港经济区7大功能区定位明确,经济发展一枝藤上多面开花,今年更是交出亮眼成绩单,2016年(预计)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万亿元。即便是这同一片大沽海口,曾经运载着敌舰炮火的海水如今吞吐着来自世界各地的货物,对外同世界上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多个港口有贸易往来,对内辐射近500万平方公里,是我国唯一拥有三条亚欧大陆桥过境通道的港口。“百年复兴看滨海”,在刚刚结束的中共天津市滨海新区第三次代表大会上,宗国英书记指出,当前滨海新区已经从初创期进入到中兴高潮期。呈不规则的放射状,犹如炮弹爆炸形状的大沽口炮台遗址博物馆取义“东西方文化的碰撞,民族精神的迸发”,她不仅记录着历史的沧桑巨变,也将继续见证“开放创新、引领未来”的滨海精神,见证滨海新区开发开放不断推向新高度。

  附大事记:

  ​ 1、1816年(嘉庆二十一年),嘉庆皇帝上谕内阁:“天津为畿辅左腋,大沽等海口,直达外洋,从前曾建设水师驻防,后经裁撤。该处拱卫神京,东接陪都,形势紧要,自应参考旧制复设水师营汛,以重巡防。”

  2、1817年(清代嘉庆二十二年)在南岸修建炮台一座。

  3、1818年(清代嘉庆二十三年)两岸炮台竣工。

  ​ 4、1841年(道光二十一年)又增建炮台三座:南岸两座,北岸一座。加之原有炮台,共计五座,分别以“威、镇、海、门、高”五字命名。

  ​ 5、1858年(咸丰八年)开始,僧格林沁在修复五座炮台的同时,于北岸另建石头缝炮台一座。炮台建筑初以石砌就,后用三合土夯筑。配置千、万斤级铜、铁大炮多门及附属设施。

  ​ 6、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1856-1860年),英法联军于1858、1859和1860年三次攻打大沽口炮台。其中,第一次攻陷炮台,兵临天津;第二次大败而归;第三次占领炮台,进兵北京。

  ​ 7、洋务运动期间(19世纪60至90年代),大沽口炮台进行了彻底改造,换装了比较先进的大炮,并架设了电报线,设置了水雷营,海防体系初步形成。

  ​ 8、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八国联军再次攻陷大沽口炮台,并由此登陆,攻占天津、北京。翌年,清政府与十一国订立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按照条约规定大沽口炮台被拆毁。

  ​ 9、1919年,毛泽东主席送赴法勤工俭学的学生,登临大沽口炮台遗址,赋诗抒发报国情怀。

  ​ 10、1954年4月23日,毛泽东主席亲临大沽炮台旧址,凭吊海门古塞,缅怀英勇抗击外来侵略的民族英雄们。

  ​ 11、1988年国务院将大沽口炮台遗址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2、1994年6月,天津市政府将大沽口炮台遗址命名为天津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 13、1995年,征集原保存于塘沽文化馆的明代铁炮2门、清代铁炮4门、炮弹若干枚。

  ​ 14、1996年10月天津市国防教育委员会将大沽口炮台命名为天津市国防教育基地。

  ​ 15、1997年7月1日,大沽口炮台遗址正式对外开放。天津市纪念香港回归大型仪式在大沽口炮台举行。

  ​ 16、1999年4月,挖掘铁炮一门。

  ​ 17、2000年6月,塘沽区大沽口炮台遗址管理所从警备区施工方征集到“镇“字炮台附近出土铁炮一门。

  ​ 18、2000年8月,征集“大日本陆战队首先登陆”石碑,后送往天津博物馆。

  ​ 19、2001年6月,出土1门明代嘉靖年间铁炮,5门清代时期铁炮(其中有一门臼炮)。

  ​ 20、2001年6月16日,塘沽区文物管理所管理人员在“海”字炮台南侧约5米处发现水泥制、镶嵌白色大理石十字架墓铭(碑)一座。

  ​ 21、2002年4月,中央国家机关工委宣传部、中央国家机关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将大沽口炮台列为中央国家机关思想教育基地。

  ​ 22、2003年,天津市政府将大沽口炮台遗址博物馆建设工程列为天津市“十一五”期间的重点文化建设项目。

  ​ 23、2003年9月,天津市国防教育委员会将大沽口炮台命名为国防教育基地。

  ​ 24、2004年6月,在原海河大桥收费站东侧出土英国舰炮一门,炮身有英文“rogers”及皇冠标志。

  25、2005年7月20日,经过中、英两国政府的共同努力,曾被英国士兵作为战利品掠走的大沽铁钟,由英国政府无偿返还重归故里。25日大沽铁钟回归仪式在大沽口炮台遗址举行。

  24、2005年11月20日,大沽口炮台遗址纪念馆被中共中央宣传部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25、2006年8月14日,《大沽口炮台保护总体规划》获国家文物局批复。(批复文号为《关于大沽口炮台遗址保护规划的批复》文物保函【2006】917号),规划依据国家有关文物保护法律、法规、文件编制,依法审批后,作为大沽口炮台遗址文物保护的法规性文件。

  26、2008年8月7日,征集铁炮一门。

  27、2009年5月,经过六年的考察研究、规划论证,大沽口炮台遗址博物馆工程开始动工建设。

  28、2009年8月,全国促进传统文化发展工程将大沽口炮台列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基地。

  29、2009年10月,大沽口炮台遗址管理所于“镇”字炮台附近征集到残损铁炮一门。

  30、2010年8月,征集舰炮一门。

  31、2011年初,大沽口炮台遗址博物馆新馆竣工。

  32、2013年1月30日,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大沽口炮台遗址博物馆被国家旅游局正式评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33、2013年3月31日,英国友人菲利普•克米来到大沽口炮台遗址博物馆,并向博物馆无偿捐赠了一批珍贵的历史资料,主要有1860年英法联军攻打大沽口炮台的作战图和一些珍贵的老照片。

  34、2013年5月22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沽口炮台遗址的本体保护计划正式启动。为贯彻落实“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目前拟委托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对现存遗址“威”、“镇”、“海”三座炮台及现有的19门铁炮启动本体保护工程设计方案的编制,根据国家文物局的具体工作指导,实施炮台遗址的本体保护工程。

  35、2013年6月11日,由天津市文物局、天津日报社、北方网共同组织开展的“我最喜爱的博物馆”评选活动,自今年5.18国际博物馆日启动以来,于日前落下帷幕。在53家参选的博物馆、纪念馆中,包括大沽口炮台遗址博物馆在内的五家博物馆获得“我最喜爱的博物馆”称号。

  36、2013年7月10日,大沽口炮台遗址博物馆工作人员在美国杜克大学的网站上发现了源自德国人弗里德里希·卡尔·培兹 Friedrich Carl Peetz 影集中关于大沽口炮台的珍贵历史图片。

  37、2014年3月24日,大沽口炮台遗址博物馆馆藏的19件文物被鉴定为国家珍贵文物,其中大沽铁钟被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两门十九世纪英制铁炮被鉴定为国家二级文物,克虏伯炮轮及15门明清铁炮被鉴定为国家三级文物。

  38、2014年5月13日,时隔一年,英国友人菲利普•克米再次来到大沽口炮台遗址博物馆,并向博物馆无偿捐赠了一批珍贵的历史资料,主要有1860年英国钱币和纪念章。并在此参与拍摄由中共天津市委宣传部、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和天津广播电视台联合摄制的9集人文纪录片《五大道》。

  39、2014年5月18日,大沽口炮台遗址博物馆《海上国门》主题展陈获第十一届(2013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评选优胜奖。

  40、2015年1月8日,天津市文物局首次启动博物馆、纪念馆(2013年度)的绩效考评工作。在68家博物馆、纪念馆的综合排名中,大沽口炮台遗址博物馆位列第八名,在区县博物馆中排名第一。

  41、2015年5月,大沽口炮台遗址博物馆基本陈列“海上国门”在天津市第一届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原创陈列展览评选中荣获“特别奖”。

  42、2015年6月18日,在大沽口炮台遗址发掘清开花炮弹一枚,炮弹直径约24cm,炮孔口径3.3cm,重约21kg,完残程度为残缺。

  43、2015年10月24日,大沽口炮台遗址博物馆职工在威字炮台上维护时发现一枚清实心铁球炮弹,炮弹直径约5.5cm,重0.39kg,完残状况为严重残缺。

  44、2015年11月,大沽口炮台遗址博物馆征集文物279件(套),实际数量290件,文物种类为清代立体照片和观片器。

  45、2015年12月18日,天津市文物局举办2014年度天津市博物馆纪念馆绩效考评工作,在参加考评的52座博物馆、纪念馆综合排名中,大沽口炮台遗址博物馆列位第五名,在区县博物馆中排名第一名。

[责任编辑:许淼祥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