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贵州 > 商报专稿

媒體新春走基層之九:90後女孩不忘初心的駐村“夢”

2017-02-08
来源:香港商報網

  【香港商報網訊】記者 黃慶松 實習記者 劉思思 報道:“我在時,我是第一書記;我不在時,每個人要做好自己的第一書記。作為一名90後女記者,雖駐村工作有些‘苦’,但選擇了我沒有後悔過,因為我也來自農村,對農村有一定的了解,對農村有著特殊的感情。我不知道兩年時間能帶給村裏什麼,但在其間我會踏踏實實的做好本職工作,和村兩委及時化解矛盾糾紛,做實做細各項工作,特別是對各項扶貧政策公平、公正、公開的落實,希望在自己離開時能做到問心無愧。”2月7日,貴定縣寶山辦事處竹坪村助村‘第一書記’黃俊月向記者介紹說。

黄俊月为村民送办理好的医保卡

黄俊月走村窜寨入户调查

黄俊月走村窜寨入户调查

  黃俊月,2014年在校即將畢業之際參加了黔南州事業單位的招考,9月經考試進入貴定縣新聞傳媒中心工作。

  7日,記者一行驅車前往竹坪村,一路上公路兩旁的小橋流水,自然風景美如畫,經過近1個小時的路程,來到她駐村的貴定縣寶山辦事處竹坪村村委工作室。

  黃俊月駐村的竹坪村位於貴定縣東南面,距離管轄街道寶山街道辦事處25公裏,是距離該辦事處管轄范圍內最為偏遠的一個村,竹坪村是一類貧困村,目前,竹坪村有14個村民小組,全村367戶,人口1552人,少數民族人口占總人口的46%。竹坪村耕地面積1064畝,其中田426畝,土638畝,人均耕地0.61畝。竹坪村多以荒山草坡為主,森林覆蓋率20%,精准扶貧人口510人,村中主要以殘疾、因病致貧和因病返貧者為主,年輕的外出務工 ,村勞動力為缺乏。全村共有黨員31名。

  “為人民服務”在駐村人員心中不是一句口號,而是一份責任、一種信仰,一次次的行動,見證了黃俊月駐村的信念。

  一次,在走村竄寨入戶調查中,為了給村民解釋縣裏實行的殯葬改革制度政策,經過一次又一次的苦口婆心解說,最後部分村民不但不理解,反而還責怪她,回到住處心裏感到委屈......

  一次,在走村竄寨入戶調查中,由於路途遙遠,道路崎嶇,驅車回來過程中,在經過下坡的急彎路段,車輛打滑,導致車輛側翻幸好車沒有掉下旁邊的山崖,差點把性命都給搭上......

  一次,剛下了暴雨,,為了解村裏的受災情況,在狹窄、濕滑的小路上車輛打滑,導致車輛陷入泥潭中越陷越深,最後村民們知道後趕來一起將車輛從泥潭中推出........

  “有一次我的手受了傷,她把我的受傷情況記錄了回去,還到處幫我問藥,她是個很和善的孩子,心細、又很有耐心。她很堅強、能吃苦耐勞,這麼小的孩子,來到條件這麼差的地方,每天走村竄寨來看望我們老百姓的生活情況,並給我們村民講解國家、省市(州)縣的政策方針,教我們怎麼科學地種植農作物等,真的很辛苦。”村民代紹武向記者說。

  自2015年駐村擔任“第一書記”以來,每天與駐村工作組一起在村裏走村竄寨,這裏發生的大事小事,許多還曆曆在目。在完善基礎設施建設上,用公共服務運行維護項目資金修繕村裏灌溉水渠近2000米,維修道路橋洞2個,維修河堤50米;聯系定東派出所在村裏安裝攝像頭12個;修建村級公益性公墓2個等。對於竹坪村來說還有一件大事,從樂坪村到竹坪村的通村道路,經前期多方努力,終於動工硬化,現道已完成修建,道路硬化完成將大大改善竹坪村的交通環境,加快竹坪村的發展步伐。

  在幫扶產業發展上,駐村工作組新老項目同時發力,加快項目推進。2015年底竹坪村種植刺梨近400畝,2016年駐村工作組協調村民對刺梨進行管護,對刺梨基地進行排班值守防止刺梨苗被牛羊馬踐踏,引導村民對刺梨苗進行除草施肥,經過有效管護目前刺梨苗存活率達85%以上。除了鞏固好原有項目,竹坪村積極向上級部門爭取項目,2016年4月,通過積極向縣扶貧局申報,通過了板栗種植項目,項目前期的動員宣傳,2016年12月已順利實施,已完成栽種。種植的310畝板栗,預計三年後畝產230公斤,按現行的市場價6到8元每公斤計算,預估畝產平均可達1600餘元,310畝總產值將達49.9萬元。還積極撰寫貴定縣2016年財政支持千村集體經濟發展試點工程項目實施方案——竹坪村原生態農產品加工銷售服務點建設項目申報書,積極爭取項目。

  在走訪群眾為民辦事上,近一年來,和駐村工作組走訪群眾1000餘人次,辦理好事實事50餘件,處理矛盾糾紛12起。村裏的事事無巨細我們都積極協調解決,村民的水稻生病了及時向街道農技人員反映咨詢;村民的良種補貼、低保銀行折子取不了錢了幫忙查詢;村民家哪家吵架了及時調解;村民的房子在暴雨中受損了需要救助的及時向相關部門反映等。

  在精准扶貧上,為更好的摸清“底數”和駐村工作組及聯親幫扶幹部一道走訪群眾建立貧困戶檔案,積極動員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發展種養殖業,增強自身的“造血”功能,發動2016年竹坪村20餘戶計劃脫貧戶參與寶山街道的黑腳麻雞養、殖項目,每戶領取雞苗150只,柵欄兩捆,每只雞純收入約80元,一戶貧困戶預計將獲利10000餘元,還向有種植意願的貧困戶發放脫毒馬鈴薯種,這些將大大增加貧困戶收入,為下步群眾發展提供資金保障。

  在強化隊伍建設上,和村兩委一道經常組織開展學習,自我充電,不斷提高村幹部的工作素養。通過前期的聯系對接,去年7月初竹坪村兩委、駐村工作組、“第一書記”到黔東南州麻江縣宣威鎮調研參觀藍莓種植基地,學習他們發展狀大村集體的成功經驗。

  “雖駐村的時間不是很長,其間有過初到時的欣喜;有過委屈時的淚水;有過不理解時的爭吵;有過群眾幫助時的感動;有過危險時的害怕 ;有過鄉間生活的小幸福。其間的各種滋味,讓我對駐村工作又愛又恨,這大概也是人生的味道吧!”黃俊月向記者介紹說。

  目前,精准脫貧已到了攻堅拔寨的關鍵時刻,她作為貧困村竹坪村的“第一書記”更是要“不忘初心,繼續前行”,“擼起袖子加油幹”把人民的事裝在心裏,和駐村工作組、村兩委一道,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的為貧困群眾辦好事實事。

[责任编辑:朱剑明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