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網訊】記者郭代勤報道:受中國經濟長期持續發展和對高新技術投入持續增加的推動,越來越多的國際人才向中國的中心城市聚集。值得關注的是,這些國際人才流向的不止是中國的“北上廣”等發達地區,而是延伸到了西部成都這樣的“中國新一線”城市,而高科技園區則成為國際人才關注的焦點。
近期以來,越來越多的媒體注意到一項來自中國的科研成果:2016年底,位於成都高新區的四川藍光英諾公司宣布,科學家成功將3D打印血管植入恒河猴體內。令人欣喜的是,術後1個月,打印血管已與恒河猴自身腹主動脈融為一體。截至目前,這只幸運的恒河猴身體健康。
英國鄧迪大學教授阿爾弗雷德•庫斯基耶裏爵士稱:“這將改變再生醫學的發展之路”,他在多次訪問這支科研團隊後表示:“他們的技術比西方領先很多。”美國田納西大學分子資源中心執行理事唐納德•托馬森也認為:“雖然世界各地都在發展生物材料3D打印,但這個項目的成果……是我見過最成熟的。”
3D打印血管技術可以彌補人類捐獻器官的短缺,因此意義重大。這項成果的首席科學家康裕建教授和負責3D生物打印機制造的周惠興教授,均是國家“千人計劃”的特聘專家。
康裕建教授在心肌再生、肝髒再生等方面有著傑出成就,在SCI雜志發表論文100餘篇。2009年,他從美國回到中國,在回國前他已是美國路易威爾大學醫學院教授和該院消化道與肝髒疾病基礎研究中心主任。
包括康裕建教授在內,成都高新區聚集的國家“千人計劃”人才已達102人,四川省“千人計劃”人才281人。去年12月,這裏還通過柔性引進的方式開創性地引進了邵斯達克、夏普萊斯、約翰·戈登、畢曉普4位諾貝爾獎獲得者人才團隊,分別建立研究院(所)進行成果轉化。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海外人才選擇成都高新區創業。同為國家“千人計劃”特聘專家的陳元偉,回國前曾在拜耳、雅培等制藥公司擔任資深科學家,2013年,他創辦成都海創藥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創藥業”),成為國內新藥研發領域的一顆新星。留英27年,在全球領先制藥公司擔任高管近10年的李進,2012年來到成都組建先導藥物開發公司,依托“DNA編碼化合物庫合成及篩選技術” 建立了中國第一、全球第四的“藥物種子庫”,填補了原創化合物篩選空白。這些高端人才的先行入川不斷加速後續人才的持續集聚。
“我們把人才作為興區強區的核心資源”。在2月召開的2017年工作會議上,成都高新區黨工委書記范毅宣布,將進一步加大高層次人才引進力度,到2020年底將累計投入50億元人民幣面向全球引才,並新增100億用於增強科技創新體系的競爭力。
成都高新區黨工委組織部部長、人事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局長甘立軍說,今年將繼續推動成都高新區與矽穀、特拉維夫、索菲亞等全球創新高地合作,尤其是強化海外人才離岸基地建設,建立具有海外“預孵化”功能的眾創空間、離岸孵化器,與哈佛大學、斯坦福大學等世界一流名校加強交流,“大力推進科技供給側改革,面向全球招才引智”。
雖地處中國內陸,但成都高新區的發達程度毫不遜色於中國沿海地區。根據最新公布的數據,2016年,這裏的人均GDP超過3萬美元;已吸引1.27萬家科技型企業入駐;園區企業數累計超過8.3萬家,其中外資企業超1000家,世界500強企業115家;實現進出口總額約230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