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河南 > 本地新闻

河南“鄭韓故城”首次發現城門和甕城

2017-02-16
来源:光明日報

  本報鄭州2月15日電 “鄭韓故城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考古發掘至今,已經50多年了。這是首次在故城發現城門,且保存完好。同時又發現了從城門過的水關,這也是首次。城門外發現甕城,甕城外又有壕溝,其功能都是增加防御,這都是非常重要的發現。”15日晚,長期從事考古工作的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員、原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孫新民興奮地對記者說。

  近年來陜西石卯龍山文化晚期城址和河南新鄭望京樓商代城址發現甕城雛形,將中國甕城歷史大大提前。“此次鄭韓故城發現的甕城建筑,布局清晰,保存完好,這在春秋戰國時期的都城遺址中實屬罕見,填補了我國古代都城建筑史上的一個空白。”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的樊溫泉說。

  鄭韓故城是1961年國務院公布的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作為春秋戰國時期鄭國、韓國后期都城長達539年之久。其城垣周長達20公里,歷經多次修筑,城門十分復雜。《左傳》《史記》等古籍記載,它有皇門、純門、師之梁門、渠門、桔秩之門等近20個城門,但此前考古發掘尚未確定任何一處。

  新發現的甕城由夯土筑建而成,城墻墻體上突出的馬面建筑,與一道東西走向的環形夯土墻(甕城墻體)一起,構成了完整的甕城防御體系。墻體上還發現有排列較為規整的方形建筑遺跡,有可能是作為防御設施而修建,體現了筑城者加強城門防守的理念和功能。

  考古人員在清理春秋晚期一條道路時,發現一條深約4米、寬達14米的壕溝,與道路并行進入城內。此前,距此南約400米處曾發現一條同樣的壕溝。專家由此推測,正在發掘的城門遺址,可能就是鄭韓故城的水門或水關,即文獻中記載的“渠門”所在。

  從目前發掘情況看,鄭韓故城東城北城門的結構基本廓清,初步表明北城門具備甕城防御體系并有“渠門”,城門由下穿的門洞及水門兩部分構成。截至目前,此次考古共清理出春秋戰國至明清時期帶車轍的道路、夯土建筑、城壕、壕溝、排水管道、活動硬面、踩踏面、瓦礫層以及灰坑、水井、墓葬等重要遺跡。

  (記者王勝昔、丁艷)

[责任编辑:蒋璐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