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贵州 > 本地新闻

黔安順舉行“鄉愁與非遺.共生與共享”專家論道

2017-03-01
来源:香港商報網

圓桌論道  

向不同層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發放傳承補助經費

安順屯堡地戲非遺傳承人

  【香港商報網訊】記者 黃慶松 報道:2月28日,為展示安順西秀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促進傳統技藝的保護與傳承,提高全社會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意識。一場以“鄉愁與非遺.共生與共享”為主題的安順西秀非物質文化遺產專家論道在安順西秀區隆重舉行,現場,眾多專家學者就“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共生”、“ 非物質文化遺產運用與傳承考量”等話題開啟了一場文化碰撞的盛會。

  據了解,西秀區是安順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最多的縣區,區委、區政府曆來高度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與保護工作。目前,西秀區擁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2項、省級4項、市級38項、區級62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代表性傳承人1名、省級7名、市級16名、區級42名。

  當天論道上,帥學劍、張曉松、吳羽、呂燕平、魏蘭君、 張定貴六位專家從“屯堡文化中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特征”、“鄉土民俗不能成為鄉村絕唱”、“作為旅遊資源的屯堡文化”、“抬汪公”民俗與村莊教化、屯堡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鄉村實踐、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與儀式等議題展開了討論。同時,會場還展示出了安順西秀國家級、省級、市級、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包括屯堡“抬汪公”、屯堡地戲、苗族刺繡、蠟染、銀飾等安順西秀非遺項目。

  論道活動上,還對屯堡抬亭子的村寨,以及西秀區國家級、省級、市級、區級共66位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進行了頒獎。

  “近年來,盡管區委、區政府對非物質文化遺產采取了多種積極的保護措施,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擁有千百年悠久曆史淵源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面臨嚴重的威脅。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各族人民世代傳承的、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各種傳統文化表現形式及其文化空間。非物質文化遺產體現了特定民族或群體的文化精神和情感、特有的思維方式、傳統價值觀念和審美理想,是一個民族的深層文化基因。一個民族深層文化基因的改變,必然帶來民族個性的變異和扭曲以及民族特征的弱化。此次組織各地非遺傳承人及研究代表參與開展本次“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論壇”,目的是為非遺提供一個深入討論與交流展示的平台,從而加深我們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理解和認識,進一步增強我們保護與弘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信心和決心,對推動新的發展形勢下進一步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具有重要意義。”安順市委常委、西秀區委書記郭偉誼向記者介紹說。

[责任编辑:蒋琳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