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贵州 > 本地新闻

黔首部原創彝族歌劇《天穹的歌謠》26日林城開唱

2017-04-23
来源:香港商报网

  

  【香港商報网訊】記者 黃慶松 報道:4月23日,記者從六盤水市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貴州省首部原創彝族歌劇《天穹的歌謠》將于4月26日晚8點在貴州飯店國際會議中心與林城人民見面。據悉,這是貴州省第一部原創的民族歌劇,以發生在盤縣淤泥河娘娘山腳下的一段凄美的愛情故事為主線,在大畢摩阿米“挖心救兄”的古老神話故事里,演繹著彝族兒女嫉惡向善、不吝犧牲、仁慈寬厚、堅貞守節的至高情懷。

  據了解,《天穹的歌謠》是盤縣2016年精品文藝工程項目之一,于2016年8月委托貴州省地方戲藝術研究會、盤縣文體廣電新聞出版局做為聯合制作單位,委托貴州省演藝集團歌舞劇院、盤縣文體廣電新聞出版局文化館做為聯合演出單位,傾力打造的一臺具有盤縣地域特色、文化符號標識的精品文藝工程。在整臺劇的幕間戲中,最讓人眼前一亮的是兩位“彝族山歌”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她們是大山里走出來的彝族形象,像一本“真人圖書”屹立于臺口,從服飾到肢體、從語言到表情,讓現場觀眾真切的觸碰和感知到,那一張嘴的唱腔背后,是躲藏在淤泥娘娘山腳下的千年文脈,保護著這個民族、推動著這個民族,給予她們力量、給予她們自信,站在林城的最高舞臺,放聲一吼。

  該劇歷時8個月打造成為貴州首部原創彝族歌劇,力邀省戲劇創作中心主任、國家一級編劇馬軍為編劇;中國戲曲學院導演系教研室主任、碩士博士生導師、中國戲曲導演學會理事于凡林為導演;作曲由國家一級作曲家、中國音協會員張啟賢擔綱;舞美設計為中央歌劇院青年舞美設計師鄭玉龍擔任;女主角阿妮諾及男主角阿米分別由省歌舞劇院著名歌唱演員雷艷、熊正宇擔綱,省歌舞劇院國家一級歌唱演員隆松濤等多名優秀演員也分別在劇中擔任重要角色。全劇明星云集、顏值頗高,讓人眼前一亮、萬分期待。在面對厚重的彝族遷徙史,面對祖祖輩輩傳承下來的彝族古歌、酒令,正是創作團隊尊重歷史、尊重民族、尊重文化的創作初心,正是創作團隊感受到了彝人張嘴即唱、起步能舞、大碗喝酒、大口吃肉的豪放之情,正是創作團隊的用心、用情與睿智,才使得觀眾看見的《天穹的歌謠》是一個多元的、包容的、對彝族歌與舞、靈與魂進行再解讀的極具地域氣息的舞臺呈現。

  “《天穹的歌謠》作為貴州省首部原創民族歌劇,在如何做到泊來歌劇與地方文化的完全融合,如何以當代的審美來解決觀眾的欣賞需求上都進行了深度的思考。劇中緊緊抓住“仁愛”的主題,講述了發生在古代彝族“六組分支”之后的盤縣淤泥河、娘娘山等彝族地區,部落君長阿木與大畢摩阿米是兩兄弟,阿木坐鎮部落,阿米體察民情,阿米愛上了淤泥河的阿妮諾,誰知阿木也愛上了阿妮諾,而管家阿克婁利用這點使奸計讓兩兄弟反目,阿米離開大殿,前往娘娘山,潛心研究“十月太陽厲 ”,阿木在去娘娘山的路上遭到伏擊,胸中毒箭,命在旦夕,阿米放棄恩怨,以命換命,挽救了阿木的生命,阿妮諾聞之,以身殉情,化身成“娘娘山”,永伴在阿米身邊的凄美愛情故事。通過對不同人物的個性塑造,抒寫了彝族同胞的兒女情、兄弟情、倫理情、英雄情、民族情。全劇共分五幕,劇情緊湊、曲風優美,把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彝族山歌”、彝族部落的遷徙歷史、淤泥河娘娘山彝區的山水風貌、人文生活等很多的民間要素汲取到《天穹的歌謠》里作為創作養分,以非常濃郁的地域氣息、民族氣息本真的呈現了彝族這一能歌善舞的偉大民族。”國家一級編劇馬軍向記者介紹說。

  據悉,《天穹的歌謠》順勢而為、應勢而生,是歷史的文脈托舉著今日的盤縣,一步一個腳印,走在與時俱進的征程中,走在彰顯文化自信的高度里。《天穹的歌謠》在貴陽首演之舉,進一步深入推進貴州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著力建設多彩貴州民族特色文化強省的報告精神,大力地弘揚了“天人合一、知行合一”的貴州人文精神。

[责任编辑:程向明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