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湖南 > 湖南新闻

研究洪江古商城需讀懂其在“一帶一路”上的歷史地位

2017-05-20
来源:香港商報網

  【香港商報網訊】記者唐學偉報導:由中國政府主導的“一帶一路”高峰論壇取得非常豐碩的成果。峰會剛剛結束,筆者就來到洪江古城探秘這個古商城在“一帶一路”的歷史地位。眾所周知,洪江歷史悠久,自古為驛站、商埠?明清時期就成為了煙火萬家的巨鎮。然而通常人們只看到,這個古商城是以集散桐油、木材、白臘、鴉片而聞名,其實,用經濟學來觀察,用現代的語言來表達,如果沒有金融撬動,它何以能中國大西南地區經濟、文化、宗教中心?又怎能有“小重慶”、“小南京”、“小香港”之美稱。

  金融的歷史作用有那麼重要嗎?這就是為什麼我國在主導“一帶一路”戰略時,要創辦“亞投行”?因為任何一個大產業,大戰略後面一定會有一個“金融池”。

  到過洪江的遊客都會知道,現洪江城區保存著明、清、民國時期一座完整的古商城,有如一幅直觀明、清、民國社會市井全貌的“明清上河圖”,是我國近代商業發展的一個標本,也是我國保存最完整、內容最豐富的古城之一,被有關專家譽為“中國內陸地區資本主義萌芽的活化石”,極具歷史文化保護和旅遊開發價值。

  中國最早的絲綢之路是3000年前商代開始的水上絲綢之路。其路線是四川的物資經長江轉入酉水,經酉陽、秀山進入沅陵(古黔中郡府地)的沅水,在湘西洪江換苗船經貴州黃平(古且蘭國舊址)到達清水江的源頭,再換馬幫進雲南、入緬甸或越南,最後經由陸路或印度洋抵達西域(《尋找失落的中華文明:海上絲綢之路從古黔中起航》)。作為海上古絲綢之路必經的重要中轉之地.洪江也就有了孕育和產生商城的機遇。在洪江出土的一塊元代的雕版文物,從雕版上可以看到河面上佈滿了大大小小的鑲著門窗、有簷、有簾、有桅杆南來北往的商船。河岸邊是一座座碼頭和風雨橋式的連通走廊,裏面是有著壯觀城門的古城牆,城牆裏有雕樑畫棟的寺廟與樓堂會館,還有鱗次櫛比的民居及集市上熙熙攘攘的人群。這說明元朝時,洪江古商城已成為湘黔邊境的大墟場。大曆五年(770),改巫州(洪江)名敘州,治龍標縣(在今湖南芷江東南唐糾山,洪江),領龍標(洪江)、朗溪(會同)、潭陽(芷江)三縣。屬黔中道。五代前期屬楚國,後屬後周朗州大都督府。宋熙寧七年(1074)廢。 從地理上看洪江,雖屬彈丸之地,卻彙聚了直通洞庭入長江的沅水、巫水和潕水,這幾條支流先後流入沅江,至此江面變寬,水勢浩大,宛若一股洪流,於是就有了“洪江’的稱謂。

  得天獨厚的水運條件使洪江自古以來就是中國大西南重要的驛站和繁華的商埠。明代嘉靖、隆慶之際,正值資本主義萌芽之初,在中國的沿海地區商品經濟已初具雛形,傳統的“四民地位’由“士農工商”轉化成“士商農工”。商業,以前備受冷落的末業,這時已被移民而來的洪江商人所廣泛認同。明清時期洪江古城更是成為湘西南扼守湘、滇、黔、桂、鄂物資集散通道的商貿重鎮,被稱為“五省通衢”。明清以後,洪江商賈雲集,店鋪如林,沅巫兩岸千帆競發。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文人王炯在他的《滇行日記》中有“煙火萬家,稱為巨鎮’的記載,並以“商賈駢集,貨財輻輳,萬屋鱗次,帆檣雲聚”來形容洪江。”。 民國23年(1934),洪江3.76萬人中,經商的就達1.3萬人。據民國時期的《中國實業志》載,當時洪江的貨幣流通量居湖南省第二位,僅次於今天的長沙。著名作家沈從文在《常德的船》中這樣描繪:“在沅水流域行駛,表現得富麗堂皇,氣象不凡,可稱巨無霸的船隻,應當數‘洪江油船’。這種船多方頭高尾,顏色鮮明,下行可載三四千桶桐油,上行可載兩千件棉花,或一票食鹽。”據《湘水道查勘報告》,經常聚集在洪江的這種木帆船便有511艘,可見市面之繁榮。抗日戰爭時期,地處“大後方”的洪江出現過“戰時繁榮”,全國20多個省市和港澳臺地區及外國的商人紛至遝來,開設店鋪達1300餘家。請注意,上千家商鋪和數百條船隻的背後,是這裏的23家錢莊,就是現在的銀行。可以說這是當時中國大西南的“華爾街”。

  由此不難看出,洪江古商城早在明清時,就在古絲綢之路上有極其重要的占位。而這個重量級的占位,離不開其重要的水陸交通的占位,同樣也離不開金融與商業的支撐。 省委書記杜家毫在出訪俄羅斯時說,要引導鼓勵優勢湘企在“一帶一路”倡議下加快“走出去”,實現強強聯合,共贏發展。而從歷史來看,“一帶一路”湖南元素,從未缺位。

[责任编辑:许淼祥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