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河南 > 本地新闻

许昌市海绵城市建设上升为国家级项目

2017-07-21
来源:香港商报网

  【香港商报网讯】7月19日,国家发改委评审确定全国44个重点PPP项目,许昌市海绵城市项目成为河南省唯一入选项目。

  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能够像海绵一样具有良好的“弹性”。通过建设绿色屋顶、可渗透路面、下凹式绿地、城区河湖水域和污水处理设施等,使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据了解,许昌市划定了北至新元大道、南至天宝路、东至魏武大道、西至清潩河的35平方公里试点区域,计划实施海绵城市建设项目128个,总投资28.7亿元。各属地政府正在积极推进各辖区的海绵城市建设工作,政府直接投资项目、开发商投资项目、可经营类项目正积极有序推进。PPP项目已发布资格预审公告,6月2日完成资格预审工作,8月初完成社会投资方公开招标工作。目前,这些项目已完工9项,开工15项,开工率18.8%,已完成投资9.33亿元,占三年计划的32.5%。

  海绵城市项目建设将缓解城市水资源压力许昌市建设“海绵城市”的目标是全面推广和应用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建设模式。将许昌市建设成为具有吸水、蓄水、净水和释水功能的“海绵体”,提高城市的防洪排涝减灾能力,缓解城市水资源压力,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其次,让莲城更富水韵,建“海绵城市”就要有“海绵体”。城市“海绵体”既包括河、湖、池塘等水系,也包括绿地、花园、可渗透路面这样的城市配套设施。雨水通过这些“海绵体”下渗、滞蓄、净化、回用,剩余部分径流通过管网、泵站外排,可有效提高城市排水系统的标准,缓减城市内涝压力。

  2015年,许昌市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而建设“海绵城市”是生态文明先行先试的重要支撑。今年4月,河南省发展改革委等9部门正式印发《许昌市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确定许昌“一先行、四示范”的战略定位,提出重点实施包括“海绵城市”建设在内的八大工程,到2019年形成生态文明建设“许昌模式”,推动许昌市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跻身全国前列。(记者郭一、通讯员高伟山)

[责任编辑:郑婵娟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