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四川 > 本地新闻

川珙縣:種子基金搭橋 貧困戶與大戶“抱團”創業

2017-07-25
来源:香港商报网

   【香港商報網訊】記者梅超、通訊員李茂報道:“真沒想到可以掙這么多錢!前年和唐書記合作種植的30畝蠶桑開始投產了,已經獲得16000多元利潤,這樣下去不說脫貧,致富都有信心。”7月18日下午,四川省宜賓市珙縣洛亥鎮上榜村貧困戶袁義華正喜滋滋地算著進賬。

  袁義華口中的“唐書記”是洛亥鎮上榜村的老黨員、村支書,也是當地的種植大戶唐守林。在他的引導下,自2015年底起,袁義華與他合作流轉了30餘畝土地發展蠶桑,今年,30畝蠶桑已經預投產,給他帶來一筆可喜的收益。

  大戶帶小戶,共奔脫貧路。洛亥鎮結合當地互相幫助的好習慣並充分發揮金融和鎮村一級黨員種養植大戶的示范作用,采用“3+N”(即一名致富帶頭人一個金融機構一根基層組織杠杆和N名貧困戶)結對抱團幫扶、成立合作社等方式,創新探索“抱團發展、互助脫貧”的造血式脫貧模式帶領貧困戶加速擺脫貧困。

  大戶擔風險,不愁增收

  和村裏其他的貧困戶遇到的困境一樣,袁義華想發展產業,但苦於沒有發展資金,而家裏三個孩子還在上學,掙錢刻不容緩。

  據洛亥鎮黨委書記李澤東介紹,經過走訪發現,貧困戶想搞產業,要么缺技術,要么缺資金,而在各個村社,卻有不少產業大戶。“為何不盤活這些資源?”為此鎮裏專門召開黨員大會,將鎮裏10餘名種養植大戶和貧困戶按雙向選擇原則,實行“抱團”發展。

  唐守林和袁義華就在此時成功“牽手”。“我出資金,他負責管理,利益均攤。”唐守林對記者說到,結對成功之後,唐守林就和袁義華商量發展蠶桑,“我將資金問題解決了,袁義華的發展激情馬上被激發出來了。”

  不止袁義華,在上榜村,唐守林還與5戶貧困戶結了對。“平時貧困戶可以到桑園裏務工,摘桑葉,編篾折,每個月的就業收入至少都有幾百元。”

  有人主動出資金擔風險,貧困戶“變”勤快了,蠶桑地裏搞插種、跟著大戶養殖,用袁義華的話來說,“跟著大戶搞產業,我們底氣很足。”

  種子基金來幫忙,不怕“打水漂”

  同樣感受到變化的,還有群益村的貧困戶王宗權。2016年,王宗權與群益村的養豬大戶陳子華結了對,可以以低於市價2元的價格購進豬苗,“就算低於市價2元,家裏也沒辦法一下子拿出那么多現金,豬苗可以賒,但是平常的喂養卻也是問題。”

  “王宗權主要是想解決養豬起步階段資金不足的問題,這個錢金額比較少,我們向他推薦了‘扶貧種子基金’。”群益村村支書羅尚剛這樣說到。

  什么是扶貧種子基金?李澤東介紹,2015年起,洛亥鎮通過節約辦公運行經費等方式,率先在4個貧困村建立“扶貧種子基金”,每村基金額度為10萬元,主要解決貧困戶在產業發展起步階段,面臨想發展但缺本錢的問題。貧困戶可以向扶貧種子基金進行無息借款,借款額度一般為1000元-5000元,使用期限為一年。

  “在村裏的幫助下,半個月不到,我就從銀行裏‘取’出了三千元。”王宗權說到,買飼料,買糧食,這筆錢成為他搞養殖的啟動資金。今年,王宗權家已經出欄7頭大豬,目前豬圈了還有5頭小豬,“還計劃買幾只豬崽,下半年行情肯定會好。”

  此外,針對“抱團小組”可能遇到資金難題,洛亥鎮還推出的大戶貼息貸款政策,結合種子基金,力求解決“抱團小組”資金運轉問題,對貧困戶和大戶種養殖規模的擴大,產業鏈的延長有有著重要意義。

  在洛亥鎮,目前,全鎮已整合資金160餘萬元,使用范圍覆蓋全鎮15個村。同時,全鎮已經成功組建了12個產業發展“抱團”小組,帶動了358戶貧困戶共同發展,實現人均增收1100元。

[责任编辑:吴梓泳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