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网讯】记者付彦华报道:“推动‘四种形态’落地生根是今年一项重要工作,大兴安岭地区纪委的做法值得全省纪检机关学习借鉴,并转发全省纪检机关,进一步推动和总结此项工作向纵深发展。”今年5月,黑龙江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王常松对大兴安岭纪委呈送的《坚持“三抓三促”推动监督执纪“第一种形态”落地生根》的报告作出重要批示。
党的十八大以来,纪检监察工作一个节点一个节点坚守,一个阶段一个阶段推进,管党治党的纪律威力不断释放,全面从严治党步步走向深入。
五年来,全区受理信访举报2778件,立案1389件,处分党员干部1442人。
今年上半年,全区运用“第一种形态”处置779人次,占“四种形态”处置总人次的74%,进一步筑牢了抓早抓小、拒腐防变的第一道堤坝。
担起“两个责任” 坚决遏制腐败蔓延
去年4月,因领导干部在森林防火监控设备采购中渎职,3人被撤销党内职务、行政撤职,3名副处级干部受到党内严重警告、行政撤职处分。
人数之众、惩处之严,实属罕见,备受社会关注。
“落实‘两个责任’,特别是党委主体责任,是打赢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这场正义之战的关键所在。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地委一贯坚持的基本准则,在全区千方百计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有的党员干部,特别是个别领导干部,仍然虎视眈眈,一次次触及党纪法规‘红线’。”
在一次全区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谈话会上,大兴安岭地委书记对党员干部存在的问题逐一“素描”“画像”。要求各级党委书记能够“对号入座”,管好自己和家人,管好职责内的“一亩三分地”。
这种“当面锣对面鼓”的面对面谈话,一针见血、直指问题,不留情面、辣味十足,但也激励了大家尽职尽责、尽心尽力。
在全区管党治党责任始终紧抓不放。今年春节期间,地委书记、地纪委书记又与各县区、县级企事业单位和地林直单位主要负责同志进行廉洁自律集体谈话。时时提醒,可谓句句语重心长。
节前提醒警示,节后跟踪问效,让一些干部有点措手不及,严肃查处了3起公车私用等方面问题,并点名道姓公开曝光。
这一行动,成为最好的引领。各县区局党委比照地委的做法,与下级党组织书记签字背书、常听履责情况、谈话提醒加压,全区上下层层传导压力,一扣一扣拧紧责任“螺丝”。
各级纪委率先垂范,自我加压,建立了主体责任提示反馈办法,定期提醒党委需要履行的工作责任和具体任务,让其随时写实履责情况,广大纪检干部严格监督执纪问责。
在信访举报数量连续三年大幅增长后呈现下降趋势,案件查办数量保持两位数增长势头。全区上下不想腐的堤坝正在构筑,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
践行“四种形态”推动实现标本兼治
揪“老虎”、拍“苍蝇”,不是纪检工作终点。监督执纪也绝非“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是深入践行“四种形态”,抓早抓小、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去年,大兴安岭地区有一名副处级干部,酒后言行失当,造成不良影响。党组及时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开展批评教育,这名干部在会上深刻反省。
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真刀实枪”,这仅仅是践行“第一种形态”的一个片段。今年起,在全区推动“咬耳扯袖、红脸出汗”已成为常态。
2016年,全区运用“四种形态”处理党员干部737人次。《中国纪检监察报》对地委书记进行了专访,省纪委监察网站对地纪委书记进行了在线访谈。
治病要去根,对犯错误同志不是“一处了之”。既刚性执纪,又最大限度地体现人文关怀,并以此教育其他党员不犯或少犯错误,不断纯洁党的队伍、凝聚党的力量、厚植党的基础。
坚持问题导向切实维护群众利益
群众利益无小事,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可有一些干部偏偏不这样认为,挤占群众利益,收刮民脂民膏的事情屡屡发生。
新林区相继查处多起林场劳资员利用职务之便骗取遗属生活费案件,这些侵害群众利益的腐败问题,引起了地委和地纪委的高度关注。于是,地委把矛头对准群众身边的贪腐问题,开展了党员领导干部违规经商办企业、破坏经济发展环境、侵害群众利益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三个专项整治”,严打“苍蝇”“老鼠”行动。
火力集中,一个个问题浮出水面。加格达奇甘河非法采砂破坏城市供水水源地系列案件,涉及多个部门单位,上到处级干部,下到普通工人,19人涉案。
这件事地委态度坚决:不管涉及多少人、牵扯什么人都要一查到底,严肃处理。先后3人被检察机关批准逮捕,4人被开除党籍、行政撤职并均被法院判处缓刑,5人被党内警告或严重警告,2人被行政记过。
拔出萝卜,也带出了泥。一些擅自收取出租车过户手续费、收取经济困难群众申报低保好处费、挪用环卫工人冬季作业补助款、套取国家土地补贴资金等一批“小贪小腐”连根拔起。为此,老百姓舒心、气顺,拍手称快。
“三个专项整治”这剂猛药恰到好处,一并揪出违纪问题163件,党政纪处分166人。
今年初,开展了扶贫民生领域侵害群众利益、生态保护工程领域失职渎职、教育卫生不正之风、执纪执法领域违规用权问题“四个专项治理”,对侵害群众利益的顽疾固症,持续下猛药,须臾不松懈。
五年间,加强了对工程建设、民生、涉农和森林管护、选人用人等方面贪腐问题的集中整治,严肃查处了“卖官、卖工程、卖编制、卖木头”问题,共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644起,处理644人。
打造制度利器强化监督执纪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地委以上率下,各级党委(党组)、纪委上下联动,切实将落实党委主体责任化为具体行动。
执纪审查是得罪人的差事,往往查处一人,就会得罪违纪者、说情者、各种利益关联者等盘根错节一大批人。
为解决纪检监察干部的后顾之忧,避免出现监督执纪“宽松软”的现象,地纪委“抬出”了“两个为主”的制度利器,制定了执纪审查以上级纪委领导为主的实施办法,县级单位纪委书记、副书记以及地纪委派驻纪检组组长、副组长提名考察试行办法,明确规定提名考察以地纪委会同地委组织部为主。有效破除了基层党委在案件查办上的本位思想,避免了瞒案压案现象发生,化解了基层纪委查办案件受干扰、有阻力问题,纪检干部更加有底气监督执纪。
考察办法出台后,地纪委会同地委组织部先后提名调整县区林业局纪委书记、副书记24名,纪检组长30名。以县乡纪委换届为契机,配齐配强了县级纪委班子,乡镇纪委书记全部由原来的兼职变成专职,心无旁骛抓监督。
党的十八大以来,先后查处一批大案要案,形成了强大震慑。全区处级干部处分率从2012年的0.3%上升到2016年的2.6%,科级干部处分率从0.7%上升到2.4%,2016年立案数是2012年的4倍。保持了反腐高压态势。
派驻监督和巡视(巡察)监督的“两个全覆盖”,是纪检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制度性举措。设立36个派驻纪检组和纪工委,实现了对130个地一级机关单位的全覆盖。同时,各县区林业局纪委建立了1~2个综合派驻纪检组。这就意味着,架起了清晰的监督“探头”,消除了监控的“死角和空白”。在对5个林业局的常规巡察中,发现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组织涣散、管党治党宽松软等方面问题77个,领导干部问题线索44个,持续释放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强烈信号。
不断加强队伍建设做到忠诚干净担当
“打铁还需自身硬,执纪者必须做到自身净、自身硬、自身正,才能增强监督执纪问责的底气、维护党章党规党纪的浩气、同消极腐败现象作斗争的正气,才能真正做到让党放心、人民信赖。纪检干部必须有这个担当,必须有这个自信……”
地委委员、地纪委书记姜宏伟在纪委机关纪律审查干部集体谈话会上的讲话声若洪钟,在全区纪检干部心中久久回响。
近年来,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步稳蹄疾,地纪委自觉向中央看齐,常委班子更加注重“顶层设计”,从而把准方向,总揽大局,统筹推进。
地纪委常委班子带头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专题研讨、集中学习达百余次,并深入开展“学讲话、找差距、争先锋”、“守纪律、讲规矩”、“践行《准则》严守《条例》争做表率”、党规党纪专题教育、做“七讲”纪检监察干部宣誓承诺等活动。先后组织315名纪检干部参加中央和省纪检监察学院培训,自办业务培训班12期,培训地县纪检监察干部782人。通过公开承诺、专题研讨、谈心谈话、问题查摆、廉政教育等方式,确保全体纪检监察干部将“八项纪律”“七讲”承诺熟记于心,真正用纪律约束自身行为。
当然,纪检队伍不是保险箱,也不是保鲜箱,纪检干部没有天然的免疫力,也没有生活在真空中,敢于刀刃向内,动真的、来实的。五年来,全区受理纪检干部信访举报46件,立案8件,党政纪处分8人。
当付出变成党内政治生活的“清新空气”,变成党员队伍“森林”健康成长的动力,这份对纪检工作的执著坚守、是长期加强纪检队伍建设的结果,更是从党内政治生活“大熔炉”不断加火淬炼而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