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輪東北振興 大慶體育產業先行一步
【香港商報訊】近兩年,隨着消費方式改變、政策紅利釋放、資本力量介入等因素的聯合作用下,體育產業正在發生着深刻變革,新模式、新業態、共享經濟不斷涌現,產業間的協同發展效應也日趨顯著。
10月29、30日,由大慶市人民政府、香港商報社共同主辦的大慶體育產業發展高層論壇在大慶成功舉辦。隨着一系列合作協議的簽署、體育產業融合發展聯盟揭牌,世界斯諾克國際錦標賽長期落戶大慶……這座貼着老工業基地標簽的城市中所暗藏的體育發展動能正在不羈的涌動着。
隨着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頒布和國家體育總局發布《體育發展“十三五”規划》的出台,在這一節點下觀察大慶在體育產業所取得的“突破”,或許將對引領東北資源型城市實踐“健康中國2030”,走出經濟困境具有很大的啟發意義。
香港商報記者 國慶元
體育資本看好大慶
10月28日,當參會嘉賓的航班還未降落,大慶林間騎舍馬術俱樂部的負責人就找到大慶體育產業發展高層論壇,希望與前來參會的中國國際露營大會執行主席李守文進行會晤,探討合作。
這場看似簡單的會晤背后,是大慶體育產業資源對接更大市場的迫切需求。大慶體育產業發展高層論壇的舉辦,正是建立在市場主體的需求之上,使大慶本地的體育產業主體,有效實現了與外埠市場主體的對接。
在本屆論壇期間,中國香港體育協會、香港商報社、北京露營之家、深圳好家庭實業、香港旅行社、大連波波集團、國宇文化傳媒、黑龍江省汽車與摩托車協會、奧運冠軍王鎮等市場主體和創業者,分別與大慶市人民政府、職能部門和市場主體,簽署了戰略合作和項目合作協議。
從產業機遇看,2014年國務院46號文件明確的“到2025年體育產業總規模將超過5萬億元”、北京申辦冬奧會時作出的“三億人上冰雪”承諾,已成為各級地方政府發展體育產業的國家政策背書。
大慶作為工業城市,人口基數並不巨大。在這座262萬人口的城市,舉辦馬拉松賽事時,能夠吸引到三萬余人報名參與;106家各類戶外休閑體育協會,直接參與人數達到四萬多人;全市500個廣場和沿湖休閑場地,三十多萬人常年參加廣場舞等健身活動。在群眾參與體育運動的熱情高漲下,近兩年大慶新增體育產業市場主體1100個,同比增長55%。
但在大慶市市長韓立華看來,目前大慶體育產業還不足以發出支撐之力,但對其發展之勢和機遇潛力,韓立華用了三個揚長深入闡述:一是乘勢揚長,消費對經濟增長貢獻率不斷提高之勢,大慶人均GDP已近1萬美元,體育關聯消費需求大;二是順勢“揚長”,全國和龍江體育產業正呈快發展之勢,大慶置身于其中,且產業基礎紮實;三是轉化優勢揚長,大慶發展體育產業的資源和設施優勢有非常大的轉化釋放空間,整體生態化條件優越、基礎設施比較完備、交通體系健全便利。
體育產業的不斷壯大,已經成為大慶推動經濟結構調整的重要力量。大慶相繼建設的一批富有特色的體育場館設施,成功舉辦的一系列國際國內品牌賽事,培養的一批全國有影響的奧運冠軍和優秀執行團隊,體育事業正呈現出蓬勃發展的良好勢頭。
在本界論壇上,普遍被產業界看好的還有大慶的冬季冰雪資源。作為中國最早開展冰雪運動的省份,每年有着百萬級的冰雪運動群眾參與基礎。截至目前,中國在冬奧會上共獲得12枚金牌,其中9枚由黑龍江籍運動員獲得。而作為退出計划經濟較晚的城市之一,大慶在開展冰雪運動的拓展上后發優勢明顯。 黑龍江省體育局局長楊濤在論壇致辭中,對未來黑龍江省發展冰雪體育運動的前景做了展望,“到2022年,黑龍江省內2000萬、省外5000萬共7000萬人成為全國“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的主力軍;到2025年,全省冰雪產業總規模力爭達到500億元”。
目前,黑龍江冰雪產業門類齊全,黑龍江正在構建東西兩條冰雪產業線,東線為哈爾濱—牡丹江—綏芬河;西線為哈爾濱—大慶—齊齊哈爾,延伸至大興安岭,打造形成貫穿黑龍江全省、冰雪交錯、點線結合的冰雪產業格局。在這一過程中,大慶的近三百個湖泊,地下豐富的地熱含量,正成為產業界眼中的金礦。以冬季體育旅游和戶外運動為基礎的冰雪體育品牌賽事,和群體對冬季休閑類產品的旺盛消費需求,或將成為資本在大慶展開角逐的首批資源。
大慶本地的是特色化節慶活動,也將吸引資本關注目光。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一年一度的那達慕大會,將民族體育競技已與蒙古族文化和溫泉旅游深度融合,目前每年已吸引數十萬人的關注和參與;依托自然資源優勢,龍舟運動和端午節賽龍舟已形成傳統,廣受大慶市民喜愛;黎明湖冰雪嘉年華已成功舉辦了三屆,累計接待游客近百萬人。結合連續舉辦六屆的大慶濕地旅游文化節,將體育競賽、健身休閑納入其中,旅游、文化與體育產業深度融合,也取得了較好的社會效益。
頂級賽事落戶紮根
10月29日上午,當世界台球聯合會主席杰森·弗格森在大慶體育產業發展高層論壇上張開雙臂,迎接與會者的掌聲時,可以相信,回報給他的熱烈掌聲是大慶人發自內心的感謝他為大慶城市形象在世界推廣上所做的貢獻。
2015年,在大慶首次舉辦斯諾克國際錦標賽之前,這項僅次于世錦賽和與英錦賽A級賽事,已經在四川城都舉辦了三屆。正當賽事在成都走到了十字路口,大慶以政府搭台資本唱戲,大慶市國宇文化傳媒有限公司作為賽事的承辦方,戰勝了包括成都、青島、大連在內的多個城市,取得了2015年和2016年該項賽事的承辦權,將這項為世界台聯認可的、英國本土之外級別最高的職業賽事成功引入大慶。
在斯諾克的牽引下,2016年夏季,大慶市政府派出代表團,與英國謝菲爾德市達成意向友好城市。訪問期間,政府代表團與世台聯、謝菲爾德市溝通洽談友好城市建設、項目合作等。大慶希望世界斯諾克國際錦標賽永久落戶大慶,將其打造成為一項傳統性國際賽事,成為大慶的城市名片。
2016年斯諾克國際錦標賽舉辦之際,杰森·弗格森再次來到大慶。他在接受采訪時表示,謝菲爾德與大慶建立了長期合作關系,不僅是教育,還有兩個城市的商務合作。
10月24日,在比賽間隙造,杰森·弗格森還率領肖恩·墨菲、阿里斯特·卡特、馬丁·古爾德等斯諾克名將造訪大慶一中,宣布大慶一中成為大慶首家斯諾克校園訓練基地,並啟動了大慶一中台球第二課堂。而根據大慶市政府官員的透露,今年國錦賽最大的成果,很可能將是這項賽事永久落戶大慶;如果順利,雙方將在比賽頒獎后,舉行簽約儀式。
在本屆體育論壇上,許多專家都持有一個相同觀點——隨着全國各地推進體育產業發展步伐加快,優質的體育賽事IP將會越來越稀缺。在斯諾克國際錦標賽成功舉辦的背后,有着80多個國家(地區)賽事轉播,更吸引着國內外球迷專程觀戰。這令大慶感受到“體育賽事”對經濟拉動和城市影響力擴張的獨特魅力。 體育賽事引進並長效提供有效傳播的核心,在于是否持續滿足群體性消費需求,斯諾克紮根大慶,相信與一年來大慶街頭涌現的各種台球俱樂部、相關產品消費需求,和群體性的參與熱情不無關系。
在斯諾克“引鳳入巢”的過程中,與其他城市相比,大慶並無明顯的比較優勢。作為黑龍江省省會城市的哈爾濱,無論在地理位置、專業賽事承載能力、大型活動執行團隊等條件,都比大慶更具優勢。可大慶正是借助其迫切實現經濟結構調整,執政團隊在體育產業的具體施政措施,更具魄力和實踐精神,使其在新一輪振興東北戰略中,率先打響了體育產業的發令槍。
市場期待“大慶制造”
中國《體育產業發展“十三五”規划》發展目標明確提出,“體育服務業增加值佔比超過30%”。在這一目標下,大慶雄厚的制造業基礎,豐富的資源,將成為發展體育制造業承載的基礎。 值得注意的是,作為大慶市政府的掌舵人,市長韓立華非常善于運用市場、品牌為杠杆,去撬動產業的發展。在本屆論壇奧運冠軍王鎮進軍打造產業項目之前,韓立華在黑龍江省七台河市任市長期間,就曾成功將冬奧冠軍王濛引領入體育產業市場。
與中國冬季冰雪體育未來巨大市場相對,是冬季體育品牌的迷失,和冬季體育用品業國內巨大的需求市場。從目前體育用品的角度來看,僅是將中國制造業的優勢平移到體育制造方面,其所蘊含的巨大經濟動能,將是大慶這類東北的轉型城市所迫切需求的。在這一過程中,大慶6所高校、170多家科研院所、6個博士后工作站、6.5萬在校大學生、13萬科技人才以及11所職業教育學校的綜合優勢將得以釋放,適當的通過政策引導,將有效激發科技人才,成為市場創新主體。
而大慶體育產業快速壯大的關鍵在打通路徑,韓立華認為,一要打通市場化路徑,遵循市場化規律,在產業初始和成長階段,政府要給予一些必要扶持;二要打通融合發展路徑,加快體育要素與資本、新媒體和專業人才等有效結合,拓展體育與旅游、健康等產業嫁接組合;三要打通開放合作路徑,促進體育多元文化、先進經驗、各方資源開放式流動和高效流動;四要打通專民互動路徑,通過發展專業體育,吸引带動群眾體育、體育創業和體育消費。
目前,國內資本巨頭紛紛布局體育產業市場。從阿里體育、樂視體育、蘇寧的PPTV體育等產業布局分析,其構建的核心是體育產業的平台或生態。資本巨頭的布局,更多的是為了通過流量入口轉移需求人群,這恰恰給垂直細分市場的專項運動創業者,提供了准入機遇。
從目前大慶的施政措施來看,其正在為重點院校、歸國、兩院院士、重要科技發明人等高層次人才的創業和科技成果產化業,提供更加優惠的政策條件。同時在行政服務環境方面,全面推進放管服和簡政放權,削減行政審批事項、減少審批環節,優化流程,縮短鏈條。在這一背景下,目前大慶的產業投資引導基金規模已達40億,預計五年內有望達到200億規模。 未來一個階段,大慶將堅持“打造品牌、發展本體、服務社會”理念,立足國內國際、域內域外多種資源潛力,着力做大規模,做活市場,做優品牌,做長鏈條,力爭2025年體育產業總規模達到21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