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广东 > 本地新闻

创新带动产业升级 光明新区10年大蜕变

2017-08-22
来源:香港商报

 

  【香港商报网讯】记者黄凤鸣报道:光明新区是深圳设立的首个功能新区,自2007年成立以来,已走过10个年头。产业升级日新月异,创新元素不断彰显,重大项目持续发力。中山大学深圳校区和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相继落户;深圳光明城站至福田站高铁实现捷运化;经济增速多年位居全市前列;国家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国家绿色生态示范城区等国家级改革示范试点项目稳步推进……一座“现代化国际化绿色新城”呼之欲出。

  科技创新发展十二大行动

  光明新区今年大力实施科技创新发展十二大行动,推动创新创业资源要素加速集聚。立足“广深科技创新走廊”重要节点区位优势,对标广东省“八大抓手”和深圳市“十大专项行动计划”,制定了光明新区科技创新发展十二项行动,并积极开展“1+18”扶持政策落实,有力促进新区创新创业提升。截至今年上半年,开展两个批次经济发展专项资金扶持,资助企业221家,项目227个;2017年第一批国高企业已有112家企业提交申请;新区52家5亿元以上工业企业,已建立研发机构40家,覆盖率由67%提升至77%;新组建国家级企业创新平台1个(华星光电AMOLED工艺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华星光电“第8.5代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件产业化项目”荣获2016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留创园二期正式授牌,市级以上各类企业科技创新平台达48个;积极筹办光明新区首届创新创业大赛,报名项目数量位居全市17个分赛区前列;已建成热点211个,共有922个AP点。截至4月底,新区共申请各项专利2569项(发明专利785项),获得授权1249项(发明专利387项),有效发明专利3192项。

  据悉,今年第十九届中国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光明新区将充分利用“中国科技第一展”的巨大影响力,展示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成果,吸引重大科技成果落户新区。

     “1+3+3”现代新兴产业体系

  立足产业发展实际情况和总体发展思路,光明新区高起点、高标准制定了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了重点打造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主导,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航空航天,生命健康,机器人、可穿戴设备和智能装备三大未来产业为支撑的“1+3+3”现代新兴产业体系的产业发展思路。

  在产业布局方面,提出了“十三五”期间形成“两城两带,三轴一廊”的总体产业布局的思路。同时规划“区重点园区-社区级特色园区”两级园区梯次分布格局,其中区重点园区由千亿级、百亿级、五十亿级三级产业园区组成;社区园区按照“一社区一特色园”行动计划,引导创建社区级特色产业园区,力争十三五期间每个社区打造1-2个年产值达5-10亿元人民币以上的社区特色产业园区。

  重大项目注入新动力

  寻找发展的新契机和新动力,是迈入第十个年头的光明新区思考的重大命题。

  2016年12月28日,光明集中开工项目共32个,总投资82.99亿元。一批涵盖了产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环境治理等多个方面的重大项目布局,为光明新区下一个十年能达到的高度奠定了基础。

  中山大学深圳校区的建设,将把光明新区打造成为区域性教育、医疗、创新高地。2015年11月,深圳市政府与中山大学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按照世界一流大学的标准在深圳光明新区建设占地5000亩的新校区。据悉,中山大学深圳校区一期建设工程已在今年动工,各相关工作已进入倒计时状态。

  产业领域的重大项目建设则将直接拉动经济增长,推动动能转换和结构优化。2017年4月28日上午,G11新型电子显示玻璃项目在光明新区开工。项目规划总投资金额约59亿人民币,分两期投资,一期投资30亿元。为了配合华星光电G11项目的量产计划,G11新型电子显示玻璃项目一期预计将于2019年第一季度开始量产。据了解,华星光电G11项目总投资538亿元,是深圳建市以来投资最大工业项目,一期已于去年11月底开工建设。

  2016年11月3日,光明新区与华侨城集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该项目计划总投资超500亿元,打造占地约11平方公里绿色生态旅游“光明小镇”。目前已成立华侨城光明(深圳)投资集团,集团公司正在开展理清小镇范围内的土地现状,研究与光明集团合作模式,编制项目建设方案等。

  据透露,今年1-5月,光明新区已完成挖掘跟踪项目数36个,完成落户项目数31个,其中重大项目落户数12个,内资项目23个,外资项目8个。而相关部门也持续督促推动未开工项目尽早开工,重点抓好华星光电、中瑞钟表、招商局科技企业加速器(二期),瑞华、伟禄、易方数码、展辰涂料、富森等重点项目建设。同时全力推进招商局、中集、正威、国信通、丹邦科技、科陆电子、海吉星、中建科技等重大项目落地。

[责任编辑:许淼祥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