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陵縣紅軍標語博物館(羅銘攝影)。
炎帝陵。
株洲神農谷千年古橋(陳霖攝影)。
6月27日,為期兩個月的2017年湖南夏季鄉村旅游節在株洲炎陵拉開帷幕。炎陵,因華夏兒女的始祖炎帝的陵墓在這里而享譽聞名。炎陵有歷史悠久的炎帝文化、慷慨壯麗的紅色文化、山清水秀的生態文化和絢爛多姿的民俗文化。
旅游與農村產業、旅游與脫貧攻堅的有機融合,讓炎陵成為湖南株洲的一張旅游名片。
株洲位于湖南東部的羅霄山脈西麓,工業發展的歷史地位和強勁勢頭,似乎讓世人忽略了它豐富的旅游資源。其實,圍繞着“華夏祈福地、中部歡樂城”這一定位,株洲早已經將“中國優秀旅游城市”、“中國最具魅力旅游城市”等稱號收入囊中,越來越多的人踏上株洲開啟一場尋根問祖之旅或紅色追夢之旅。2016年,株洲全市接待游客4557.39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393.36億元,分別同比增長21.56%、53.58%,旅游業已成為全市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
株洲市委書記毛騰飛在2017年湖南夏季鄉村旅游節開幕式上致辭時表示,這是一個全域旅游的時代,株洲正在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大力推進“景點旅游”向“全域旅游”轉變,努力把株洲建設成為全國知名的旅游目的地,為“錦繡瀟湘”增添璀璨的一筆。“株洲熱情邀請廣大游客來做客。”毛騰飛說。
香港商報記者 趙啟東 何雯
特約記者 李茂春
大手筆規划旅游藍圖
株洲是一個風景優美人文厚重的地方。這里,山巒疊嶂,風光旖旎,有海拔2115.2米湖南第一高峰酃峰,有亞洲空氣負氧離子含量最高的原始森林神農谷;這里,歷史厚重,人文薈萃,從“華夏第一陵”炎帝陵到醴陵紅官窯,濃縮了中華民族從農耕文明到現代工業文明發展歷程;這里,秀美山川回蕩着震撼的紅色激情,誕生了中國第一個縣級紅色政權--茶陵蘇維埃工農兵政府,星星之火瞬間燎原……再加株洲地處南方最大的交通樞紐中心,京廣、浙贛、湘黔三條鐵路干線再這里交匯,可以說株洲發展旅游產業的綜合優勢並不薄弱。但是在2000年之前,株洲的旅游產業是缺位的。
“2000年以前,株洲因工業而揚名,此后,隨着經濟結構調整步伐加快,要素驅動轉變成創新驅動,旅游業成為了一項供給側結構性結構突破最快的新興產業。”株洲市旅游外事僑務局負責人介紹。
此后,隨着株洲產業轉型的到來,株洲旅游產業發展也迎來了跨越: 2001年,株洲市委、市政府正式決定將旅游業作為新興產業加以重點培育; 2006年,株洲市一舉成功創建成為中國優秀旅游城市; 2010年開始實施的為期三年的旅游升溫戰,旅游工作納入全市三大中心工作之一;2013年株洲制定打造株洲發展升級版,提出“建設國內外知名旅游目的地的目標”,把旅游業發展列入株洲轉型升級發展的重要任務之一。
2016年,株洲迎來旅游再升溫。這一年召開了全市旅游發展大會,從體制機制上強化了對旅游業的領導,發布了《株洲旅游發展“十三五”規划綱要》提出到2020年,全市旅游業總收入突破600億元,力爭達到800億元,接待游客總人次8000萬人次。規划勾勒出了“十三五”時期“一極一路一带一區”的株洲旅游空間總體布局。這也是湖南省“一中心”、“一龍頭”、“三增長極”及“一带四圈”為骨架的區域旅游發展格局的重要組成部分。
全景式打造美麗株洲
近年來,株洲旅游風聲水起,潛力顯現:每年定期舉辦的“炎帝陵祭典”,被列入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是全球最具影響力的根親文化盛事;攸縣酒埠江區域集山區湖泊、溶洞群、地熱溫泉和珍稀動植物于一體,被列為國家級地質公園;“攸縣豆腐”、“攸縣血鴨”等旅游產品成為國家地理標志;而全國唯一以茶命名的茶陵縣,被認定為“國飲之源”、“湘菜之源”,意義深遠;醴陵是花炮祖师李畋的出生地,這里生產出的花炮、陶瓷享譽海內外,工業旅游方興未艾。
旅游的繁盛得益于株洲把全市作為一個大景區進行系統規划建設,形成處處是景觀、處處傳播美的優美環境。根據特色資源,株洲對旅游資源的整合另辟蹊徑,形成以“古、綠、紅、藍、橙”為特色的旅游資源。古,即打造以炎帝陵為代表的歷史人文資源;綠,即打造以神農谷國家自然生態保護區、云陽山國家森林公園、酒埠江國家地質公園為代表的生態旅游資源;紅,即打造以茶陵工農兵政府舊址紀念館、炎陵紅軍標語博物館為代表的紅色旅游資源;藍,即打造以軌道交通、通用航空、清水塘工業遺址和醴陵紅官窯為代表的工業科技旅游資源;橙,即打造以方特歡樂世界為代表的快樂體驗旅游資源。“十三五”期間,株洲列入省級重點旅游項目9個、市級重點旅游項目39個,計划投資共計1369.19億元。
現在,株洲已經擁有20個國家A級旅游景區,其中4A級景區6個、3A級景區12個,門類齊全,特點鮮明,逐步形成了以“古綠紅藍橙”為特色的“五彩株洲”旅游格局。
特色旅游持續走高
6月18日,在中國營銷學會生態旅游度假養生分會、中國投資論壇組委會、中華生態旅游促進會聯合主辦的2017中國優秀旅游品牌推廣峰會暨旅游投融資洽談會上,湖南省株洲市榮獲“中國健康養生休閑度假旅游最佳目的地”稱號,成為湖南省唯一榮獲殊榮的單位。
株洲榮獲“中國健康養生休閑度假旅游最佳目的地”稱號可謂是實至名歸。
株洲境內的神農谷,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境內有我國華南、華中、華東交匯區僅存的10萬畝原始森林,是不可多得的物種“基因庫”。據測算,神農谷景區內,平均每立方厘米空氣中,含負氧離子13萬多個。在珠帘瀑布區域,空氣中負氧離子含量瞬間峰值達到每立方厘米22.8萬個,是亞洲負氧離子含量最高的地方,神農谷因此被譽為“亞洲氧吧、養生天堂”。神農谷距離湖南省會長沙約4小時車程,越來越多的人將神農谷作為小長假和周末自駕游的首選地,株洲健康養生特色旅游風生水起。
除了健康養生游出現井噴式增長外,隨着株洲方特旅游度假區、炎陵紅軍標語博物館、茶陵中華茶祖文化園、醴陵世界陶瓷藝術城、炎帝陵“三湘盆景第一園”等一批具有鮮明特色的景點的相繼建成,歡樂游、祈福游、紅色游、工業游等特色線路也備受歡迎。
炎帝陵景區圍繞祭祀文化,精心設計了祭祖祈福,特殊人群、特定時期免門票等活動,吸引了大量來自全國各地的游客。春節期間景區單日游客接待量突破2萬人次。同時,炎陵紅色旅游和井岡山緊密相連,形成新的紅色旅游線路。
小長假期間,通往株洲市各景區的干道上車流量大增。株洲方特、湘江風光带、神農城等景區停車場被自駕車佔滿。家庭組合和朋友聚會成了主力。
高鐵的便捷,讓以陶瓷聞名的醴陵也吸引了眾多游客。到醴陵世界陶瓷藝術城看瓷器、買瓷器、做瓷器成為新的旅游風尚。
今年株洲還看到了工業旅游的商機,將大力發展工業旅游,以打造“株洲中國動力谷”為切入點,依托株洲中車時代、唐人神集團等一大批大型企業為核心的現代工業城市景觀和工礦企業開發旅游,形成融科普、體驗、研學等多功能于一體的都市旅游線路。
全方位服務全域旅游
隨着時間的推移,人們心目中粗硬冰冷的工業株洲,逐漸充溢着多彩柔和的氣息。從歷史走來,向未來走去,株洲旅游正在蓄積“加速度”的巨大能量。那麼,如何乘勢而上,開拓株洲旅游的新境界?
對此,株洲市委書記毛騰飛特別強調,要把握消費轉型升級大勢,加快推進株洲“全域旅游”建設。要大力實施旅游精品發展戰略,按照全景式打造、全社會參與、全產業發展、全方位服務的總體思路,繼續着力打造一批標志性旅游景點,着力推進從“景點旅游”向“全域旅游”轉變,推動旅游產業與炎帝文化、山水文化、紅色文化、工業文化深度融合,努力把株洲建設成為全國知名的旅游目的地。
株洲市委副書記、市長陽衛國在談到旅游發展時也強調,要做好“旅游+”的文章,充分體現地方文化特色,不斷挖掘城市底蘊、傳承歷史文脈、保護文化遺產、營造人文情懷。比如,要抓住當前株洲工業轉型升級的契機,將工業博物館建設與城市總體規划、工業遺址的保護和工業文化的傳承以及文化旅游、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等結合起來,打造株洲新的旅游名片。
美好的願景落實在具體的行動上。去年,株洲市人民政府就正式印發《關于促進旅游業發展的十條辦法》,支持鼓勵旅游企業做大做強。今年,株洲市人民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開發旅游黃金線路和特色商品,發展工業游、自駕游、生態休閑游等旅游業態,推動醴陵市、炎陵縣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建設,加快酒埠江、云陽山、大京等旅游項目綜合開發,創建炎帝陵國家5A級景區等。
我們相信,通過實施這一系列促進旅游業發展的“組合拳”,株洲旅游必將開創一個全新的局面,必將創造屬于自己的旅游“黃金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