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市嶗山區王哥莊街道黃山社區地理位置優越,自然環境優美,是坐落於山海之間的小漁村,居民世代以漁為生,有近半數居民從事海蜇捕撈,捕撈加工海蜇成為漁民世代傳承的技藝。2010年,海蜇裏子加工技藝已列入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近年來,社區充分發揮區位優勢、資源優勢,著力打造“一村一品”,在海蜇上書寫出致富經。黃山社區建立了嶗山灣海洋民俗博物館,漁民們成立了海蜇專業合作社,開起了漁家宴,創制的“黃山海蜇宴”名揚島城,深加工的海蜇系列產品也飛到了千家萬戶,具有“黃山特色”的吃、遊、玩系列項目成為遊客每年必來這裏的主要原因,海蜇產業已成為拉動社區特色產業與旅遊業的有力引擎,黃山社區也因海蜇而被稱為“中國特色海蜇第一村”。
在嶗山頭以北的海域,有一條自然形成的海底深溝,是海蜇繁衍、生長的聚集地,今年7月20號為海蜇開捕期,整個海蜇捕撈季,約持續2-3個月。每年七八月份,由於近海,漁民駕駛小船從碼頭到捕撈區域只需要15分鍾,保證了海蜇的上岸及捕撈時間。捕撈海蜇也要選擇合適的“時機”,根據漁民的經驗,要在海水由退變漲或者由漲變退的時機進行捕撈,這個時機水流較緩,容易捕撈,一般情況下一艘船一天要出海2-3次。因為海蜇體內有毒素,要通過醃制來去除,最初,嫁到黃山社區的外地媳婦沒有加工經驗,沒少挨蟄,直到後來才慢慢適應。眼下正值捕撈旺季,漁民們在碼頭上忙碌著,用專門捕撈海蜇的漁網,網口大小都在18公分以上,不會影響其它海洋漁業資源。為了方便處理,海蜇被打撈上船後,漁民們接著在船上對海蜇進行手工分離,分成海蜇皮、海蜇裏子等,因為要獲得海蜇裏子,必須在捕獲海蜇後盡快分割完成,否則隨著海蜇死亡,海蜇裏子也會很快變質,無法食用。正因為離著近,保證剝下的海蜇裏子可以食用,而剝下海蜇裏子的海蜇皮又幹淨,保證了海蜇系列產品的新鮮度與幹淨度,這也是黃山海蜇區別於其他地方的一大特色。船只靠岸後,海蜇會被從各地前來的商販搶購一空,而在岸邊的加工區,婦女們也早已經支起了爐灶,將分割好的海蜇進行蒸煮。在海蜇捕撈收獲季,漁民們每次出海能收獲幾千斤的海蜇,平均每戶能收入七八萬元,多則能收入十幾萬元。
黃山海蜇分為沙蜇和綿蜇。在黃山,由於各部分的經濟價值不同,海蜇都是分著賣的。尤其是沙蜇,要分成5個部分賣。海蜇一上岸,最有名的海蜇宴成了農家宴的主打菜。伴隨著社區旅遊業的迅猛發展,黃山社區在努力將海蜇宴打出品牌的同時,也在精益求精,不斷創新,將“黃山海蜇宴”做出檔次,做出品質,帶動社區旅遊業發展。黃山海蜇宴總共有將近10道菜,主要以海蜇裏子炒白菜、海蜇腦子炒雞蛋、海蜇涼粉、海蜇爪子燉瓜等廣受歡迎,為當地農家宴帶來了源源不斷的生意。
2016年,坐落於黃山社區的嶗山灣海洋民俗博物館建成投入使用,該館面積1200平方米,以實物、圖片等形式豐富、詳實的介紹了嶗山灣豐富的海產資源和民俗文化,展示深海魚類、貝類、珊瑚類等,使遊客能夠嘗海產品、品嶗山茶,感受嶗山海洋民俗文化。
黃山社區逐漸形成了“黃山海蜇”產業鏈,推進品牌化、規模化建設,不斷拓展王哥莊特色旅遊的深度,逐步提升區域旅遊休閑度假的吸引力,努力將“黃山海蜇”做成具有當地特色,能夠持續帶動居民增收致富的現代都市農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