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網訊】盛夏時節,廈門東部熱潮涌動。
廈門市翔安區,位于福建省東南沿海,一個曾經被稱作“風頭水尾”的地方。東、北面與泉州南安市交界,西面與同安區接壤,南面隔海與廈門島、金門島相望。
2002年6月,時任福建省省長的習近平同志深入廈門調研,作出了“跨島發展”的戰略決策,提出了提升本島與拓展海灣、城市轉型與經濟轉型、農村工業化與城市化、突顯城市特色與保護海灣生態“四個結合”的重大舉措,為廈門經濟特區在新的歷史階段建設發展指明了方向。
2003年10月19日,福建省最年輕的行政區——翔安新區正式成立。15年來,廈門以“跨島發展”戰略為核心,推進產城融合。廈門翔安,一座主打臨空產業、高端服務和光電信息等為產業的東部濱海新城正在崛起。
在廈門建設“五大發展示范區”的進程中,如今的翔安正秉持“五大發展”——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開啟了跨島發展的新篇章。(文/林瑞聲 蔡建東)
一條海底隧道 改變一座新城
如今,攤開翔安崭新的地圖,一個個廈門乃至福建的城市地標躍然眼前,15年來,這片熱土給了人們太多意想不到的驚喜:
——內地首條海底隧道翔安隧道,把原先翔安老百姓的進島路線從“U”形拉成直線;
——矗立着現代化廠房的翔安火炬產業園區,撐開了世界級的光電產業基地;
——車來車往的翔安大道綠樹成蔭,這條全省最寬的城市主干道還與福建省首個公路带狀公園畫上了等號;
——定位為東南沿海重要門戶樞紐機場和國際貨運口岸機場的翔安新機場,主體工程預計2020年基本完成;
——比本島校區還大的廈門大學翔安校區完成一期工程建設,投資超60億元的5個在建項目今年投用……透過這一個個激情澎湃的現場,人們共同看到的,是廈門“跨島發展”戰略在翔安科學發展中的生動縮影。
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今天,在“跨島發展”引擎的驅動下,邁向“五大發展”示范區的翔安,更加意氣風發。
“跨島發展”戰略的順利實施,離不開交通基礎設施的改善。” 家住翔安區的林躍奮在島內軟件園上班,翔安隧道建成之前,只能繞行又遠又堵的廈門大橋,現在駕車從翔安隧道跨海只需8分鐘。島內上班、島外居住的他既能享受島內的經濟發展成果,又能避開島內的擁擠和較高的生活成本。
“城市發展應以人為本,廈門市在跨島發展過程中,更加注重基本公共服務向島外的延伸,島外新城和農村地區的基本公共服務投入進一步加大,優質公共資源更多向島外傾斜,發展成果更多惠及市民。”如今,城市在不斷地長高,但是翔安同樣敏銳地意識到:要加快城市轉型,必須格外注重人的因素。正因為這樣,這些年翔安學校、醫院、商貿、文體、娛樂等公共配套加快完善,把大量的人氣商氣聚了過來。
“風頭水尾、土地貧瘠、交通閉塞”這些形容詞,早就成了歷史。現在的翔安,城市建成區面積達到39平方公里,城市化率超過57%,僅過去五年,這里就累計實現固定資產投資1473億元。翔安新區,一座現代化的濱海新城正在崛起。
一條千億產業鏈,鑄就發展新引擎
1059億元,這個數字,曾在2015年成為外界頻繁關注的焦點——這是翔安區的工業總產值首次突破千億大關,比2003年的31億元,足足增長了33倍。
友達來了,宸鴻來了,冠捷來了,天馬微來了……曾幾何時,這些世界產業巨頭落戶翔安的新聞,已經不再引發轟動。一個世界級光電產業的崛起,把一條前所未有的堅固產業鏈,牢牢地拴在了翔安。透視逐年攀升的數字,有人看到的是翔安產業的一次華麗轉身,也有人看到了現代經濟在廈門范圍內的一次全新布局。
一個世界級光電產業的崛起,把一條前所未有的堅固產業鏈,牢牢地拴在了翔安。
產業是城市發展的基石,也是城市賴以立身的脊梁與筋骨。翔安新區從“藍圖”到“現實”,須緊緊抓牢大項目、好項目的“牛鼻子”,鍛造好產業“筋骨”。
十八大以來,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深入人心。翔安區不斷培育壯大新動能,加快發展新產業,持續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全社會的創新活力和創造潛能得到了進一步的激發,新的經濟增長點不斷涌現。去年,翔安區屬企業如意情、象嶼興泓和東亞電力等重點企業確保了區屬產值穩定增長;火炬友達光電、冠捷顯示等龍頭企業因年末訂單出貨明顯增長,拉動整體產值明顯回升,天馬、強力巨彩和電氣硝子等企業新生產線投產後產值增長顯著。
翔安制造開始邁向“翔安智造”。區經信局表示,翔企的轉型升級成效明顯,表現在,高新技術企業在規模和質量上有明顯的擴大與提升,去年59家高新企業累計產值521.3億元,佔規上工業產值比例的48.7%,很能說明問題。
而研發技改的投入和新產品的開發,正是翔企智造升級的助推器。13個工程技術研究中心、5個重點實驗室、19個企業技術中心和4個博士後工作站,一大批國家、省、市級科研機構的設立和運營,大幅提升了翔企的研發水平和競爭實力。
一系列惠民政策 共享發展成果
翔安隧道出口處,矗立着“業翔民安”幾個大字。細細品味,不難讀出翔安執政的一條最基本理念——發展成果,最終要讓人民群眾共享。
現在,問起這些年最能給他們带來幸福感的詞匯,很多翔安老百姓都會脫口而出“民生新15條”。翔安區用于社保、就業、就醫、就學、創業等方面的投入,每年高達4億多元。
有人說,翔安十多年來的發展史,就是一部民生保障史。這一點,並不難印證,僅去年,被征地人員基本養老保險就新增參保3056人,46周歲以上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率連續7年保持在99%以上。公交、自來水、有線電視實現村村通,市直屬校實現零的突破,三級綜合醫院破解了居民“看病難”……50萬翔安人的福祉,在突破“天塹”的過程中變得觸手可及。
“別人走,我們跑。別人跑,我們沖”,翔安正是在這樣的氣概中,有了一次次令人驚訝的變化。無論是過去、現在還是將來,它的每一個成長瞬間,都在廈門跨島發展的巨幕上永遠定格。2016年翔安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6991元,2003年農民人均純收入為4220元。
在多年前一些人的刻板印象中,翔安是一個偏遠的農業區,但現在,更多躍入公眾腦海的,卻是現代化的廠房和日益發達的總部經濟。“跨島發展”以來,翔安以加快產業轉型升級為落腳點,加快產業集聚,形成強大的先進制造業基地和現代服務業集聚區,營商環境也在此過程中快速優化。
把補短板和強配套、惠民生結合起來,也是這些年翔安城市魅力不斷增強的一個經驗之談。他們完善覆蓋城鄉的道路、供水、供電、供氣、防洪排澇、垃圾污水處理等基礎設施體系,加強教育、醫療衛生、公共文化、居家養老等領域的投入,既擴大了投資,又很好地解決了一些關系城鄉建設、關系民生的實際問題。
可以說,十五年來,翔安利用“跨島發展”契機,因地制宜地走出了一條具有自身特色和競爭優勢的差異化發展路子。
不辭長做翔安人
——訪東亞電力(廈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工會主席步軍
第一次踏上翔安的土地,是在2003年。這次初見,給步軍的印象實在不好——她曾在心里說,“如果有再選擇的機會,我一定不會來翔安工作。”
那是一個陰雨綿綿的上午,步軍坐上汽車,途經高集海堤,轉道同安,歷經2個多小時顛顛簸簸的車程,終于來到正在進行電廠選址的澳頭村。“島內像歐洲,島外像非洲。”步軍對身邊人調侃,她當時甚至很難想象,這飛揚着黃沙的道路與閉塞的村莊,也是廈門經濟特區的一部分。時至今日,步軍自己也承認,當時的她,“只看到眼前,沒有看到將來。”2007年,在翔安區委、區政府的助力下,廈門東部燃氣電廠項目完成了“五通一平”。兩年後,曾經荒涼的山丘田野和海岸之間,中國第一座外商獨資大型燃氣電廠氣勢磅礴地崛起了。翔安隧道通了,通往電廠的黃土路,變成了寬闊筆直的水泥路——島內到公司,從原來的2個多小時,縮短為20分鐘。這些年,步軍總喜歡以電廠為背景,拍下照片收藏——不遠處的CBD越來越高,連通各條主干道的高架立交也矗立起來了。
如今,身為東亞電力(廈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工會主席的步軍,逢人就說:“我是翔安人。”從一開始的排斥,到現在的深深融入,是廈門的“跨島發展”這條紐带,把她牽入了崭新的生活。
其實,更讓步軍自豪的,是她的“見證者”身份。2012年翔安區教育基金會成立,她見證了;2016年,電廠和澳頭村雙雙被授予“環保教育基地”,她見證了;這些年,島內多個名校在翔安設立分校,開展合作辦學,她也見證了。步軍現在津津樂道的,還有十余年來她一直感同身受的翔安區的綠色發展理念。在翔安的支持下,廈門東部燃氣電廠在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組織秘書處成功注冊為CDM(清潔發展機制)項目,而電廠也把處理後清潔的鍋爐廢水,引入澳頭村的懷遠湖,為那一池碧水注入了新的活力。
步軍說,她願做幸福的翔安人,更願做為廈門的“跨島發展”做點事的翔安人。東亞電力(廈門)有限公司副總步軍告訴記者,“這麼多年來,我看着翔安區一步一步的變化着,從剛開始的一片平地,到城區建設、產業升級,2012年翔安區教育基金會成立,2016年,電廠和澳頭村雙雙被授予’環保教育基地’,我們一同見證着翔安區的發展。我們入駐的澳頭村也在不斷的進步,鄉村建設成效明顯,作為翔安區主要的能源產業,我們不僅僅務實在產業上,我們還設立了專項基金,帮助村民和孩子一同建設,一同發展。十年來,東亞電力已捐資100多萬元,用于翔安區獎優助學、環保宣教、各類文教活動、敬老扶弱、大病救助等項目。2006年落戶翔安澳頭以來,
身為東亞電力(廈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工會主席的步軍,逢人就說:“我是新翔安人。”這是廈門的“跨島發展”這條紐带,把她牽入了崭新的生活。
其實,更讓步軍自豪的,是她的“見證者”身份。她見證了;這些年,島內多個名校在翔安設立分校,開展合作辦學,她也見證了。步軍現在津津樂道的,還有十余年來她一直感同身受的翔安區的綠色發展理念。在翔安的支持下,廈門東部燃氣電廠在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組織秘書處成功注冊為cdm(清潔發展機制)項目,而電廠也把處理後清潔的鍋爐廢水,引入澳頭村的懷遠湖,為那一池碧水注入了新的活力。
步軍說,她願做幸福的翔安人,更願做為廈門的“跨島發展”做點事的翔安人。
公司名片:
廈門東部燃氣電廠項目位于廈門市翔安區澳頭村。該公司是新加坡金鷹集團旗下太平洋油氣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是中國第一個全外資的大型燃氣電廠,總佔地面積約20公頃,規划總裝機容量為四台39萬千瓦F級的燃氣—蒸氣聯合循環機組,是國家“十一?五”規划的重點建設項目于2005年12月獲得國家發改委核准,2010年6月全部竣工投產,總投資25億元。
廈門東部燃氣電廠,熱效率比國內最先進的百萬級超超臨界燃煤機組高出15%左右,原水消耗量不到同等規模的燃煤電廠的一半,污水排放為零。2013年,該廠單位供電耗能僅為全國平均值的70%,節約的能源相當于24.7萬噸標煤,按當年全國人均能源消費水平計算,夠9.15萬人使用一年。
【大事記】
2003年10月19日
區領導機關掛牌
翔安區領導機關掛牌儀式在新店建行大樓前舉行。
2005年8月4日
火炬(翔安)產業區廠房動工
國家高新區火炬(翔安)產業區通用廠房破土動工。
2006年1月16日
文教園區舉行開工儀式
入駐翔安文教園區的南洋學院和華天涉外學院舉行開工儀式。
2010年4月26日
翔安隧道通車
內地第一條海底隧道翔安隧道正式通車。
2010年8月11日
新圩鎮被確定為全省21個小城鎮改革試點建設試點之一
2011年1月6日
十個市級項目同時開工
翔安新城和工業園區共十個市級項目同時正式開工動建。
2011年4月6日
廈大翔安校區奠基開工
廈門大學翔安校區奠基開工儀式在翔安校區主樓群片區舉行。
2015年3月,新圩鎮被列入首批國家級建制鎮示范點
2016年7月5日
翔安一中升格為市直屬校
翔安一中升格為市直屬學校。
【亮彩數字】
394億元
2016年翔安地區生產總值394億元,2003年為22億元。
1070億元
2016年翔安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070億元,2003年為26億元。
439億元
2016年翔安固定資產投資439億元,2003年為4億元。
16991元
2016年翔安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6991元,2003年農民人均純收入為422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