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官網 > 江西 > 旅游資訊

宜黃讓鄉村旅游“熱”起來

2017-09-13
來源:江西日報

  突出生態文化特色 打造鄉村純美新景

  宜黃讓鄉村旅游“熱”起來

  本報宜黃訊 (記者陳青峰、李耀文)近日,記者在宜黃縣二都鎮白槎村看到,這里在完成改水改廁改路等“六改”的基礎上,已建成村中休閑廣場、民俗文化館、家風家訓館、村民之家,一些舊民居也在修繕打造中。村委會主任黃黎明說:“現在每逢雙休日,到我們村來參觀的游客有上百人。”近年來,宜黃縣突出生態文化特色,打造鄉村純美新景,搭建鄉村旅游平台,全縣已成功創建國家級生態鄉鎮4個、省級生態鄉鎮11個,省級生態村15個、市級生態村42個;全縣接待游客每年以30%以上的速度增長。

  宜黃是省級生態縣,森林覆蓋率達76.25%。該縣依托自然稟賦,積極發展鄉村旅游,做好旅游規划,在推進重點景區建設的同時,着力打造鄉村旅游示范點。姚陂鎮戈坪村是一個三面環水、四面繞綠、環境優美的自然半島,按照“政府引導、村民參與、市場運作”的模式,該縣在戈坪村進行了游步道、公廁、停車場、度假屋、民宿、水上娛樂、農村生活汅水一體化處理等基礎設施建設,吸引大批游客前來游覽;東陂鎮江背生態休閑村是個移民新村,多年來生態環境保護規范有序,現在村里綠樹成蔭、溪水清澈,房屋錯落有致,環境更加優美;南源鄉奪中養生度假村里的古樹群、古建築等都得到很好保護,4個村小組全部完成新農村建設,鄉村面貌煥然一新。目前,該縣已打造出2個4A級、4個3A級鄉村旅游示范點,江背村和奪中村被列為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

  與此同時,該縣深入挖掘地域文化之美,使鄉村旅游在生態的底色中散發文化氣息。按照農業、文化、旅游三位一體的功能定位,該縣加強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宜黃戲、竹杠舞等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普及,既豐富了鄉村群眾文化生活,又為鄉村旅游增添文化色彩。二都鎮白槎村還收集舊式木床桌椅、水車、風車、石磨等400多件農耕生活舊物,建立民俗文化館,讓游客體驗農家生活。位于該縣城南鄉陳坊村後曹山山麓的曹山古寺是佛教曹洞宗的祖庭,該縣按照“禪韻勝地”來打造曹山景區,同時對石巩寺景區按“江西普陀山”來打造,對譚綸文化公園按“國學文化園”打造,對棠陰古鎮的古建築進行維修保護,使該縣鄉村旅游各景區景點充滿文化味,吸引更多的游客前來觀賞游覽。

[責任編輯:蔣璐 ]
網友評論
返回頂部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