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網訊】記者郭代勤報道:20日,成都市委外宣辦舉行新聞發布會,對日前成都市出台的《關于深入推進城鄉社區發展治理建設高品質和諧宜居生活社區的意見》進行解讀。成都市委社治委常務副主任周德強說,《意見》提出建設品質、活力、美麗、人文、和諧「五大社區」、健全社區治理長效機制、提升社區發展治理能力4個板塊、30條措施。
據悉,此次《意見》的出台是在全國副省級城市、省會城市中出台貫徹意見最早的。《意見》首先在體制機制上進行創新。成都在全國率先組建成都市委城鄉社區發展治理委員會,專門推進城鄉社區發展治理工作,各區(市)縣亦對應組建新的党委機構,各鎮街明確機構推進落實,形成工作機構縱向到底的「三級」網絡,將城鄉社區治理過程中,分散在40多個部門的職能統籌起來,改變過去突出的條塊分割、資源分散、「九龍治水」等問題。
《意見》還明確,成都推進社區發展和社區治理要齊抓並舉、相融共進。根據《意見》精神,成都要用足「繡花」功夫,結合發展和治理需要,重點采取聯席會議、責任清單、規划引領、資源整合、多元協同等方式,推進精細治理,以高水平治理促進社區加快發展,努力做到城鄉社區發展和治理良性互動、共同提升。
此外,《意見》圍繞破解城鄉社區發展治理難題,進一步明確街道(鄉鎮)、社區(村)責任清單,探索建立個性化的目標綜合考核評價標准,重點促進社區權責對等,既還權賦能又切實減負。
社區建設不僅靠政府,要市民也積極參與進來。《意見》健全社區志願服務體系,完善全市統一的志願服務網絡平台,更好地實現社區居民需求與志願服務供給有效對接。將志願服務情況納入社會信用體系,並與積分落戶制度相銜接。探索「時間銀行」等激勵機制。 「時間銀行」通過記錄百姓提供志願服務時間,如服務2小時、10小時,存入「時間銀行」中,並納入成都市社會信用體系,今後將作為個人享受社會服務,在單位考評考核的依據,讓百姓有付出也有回報,將有力的推動社區誠信體系的建設。
記者還注意到,《意見》強化問題導向、突出問題聚焦,切實解決職責不清、權責不明、投入不足、主體單一、環境欠優等困擾社區發展治理的問題,並就問題的整改解決,細化分解為57項具體任務,責任到62個牽頭部門,采取項目化方式推進落實,並強化目標督查,從鎮街和社區責權利界限不清等缺失環節、從多元協同不夠等薄弱環節、從人財物強力保障的關鍵環節,多維度推進落實,系統而全面的進行安排和部署。
《意見》還明確,成都市要推進品質、活力、美麗、人文、和諧「五大社區」建設,創新社區發展治理七大機制,提升基層党組織領導能力、群眾工作能力、化解矛盾能力和輿論引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