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網訊】記者陳文智、特約記者沈麗莉報道:今年以來,甘肅省委、省政府按照党中央、國務院安排部署,全省上下始終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以新發展理念為指導,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統籌抓好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各項工作,經濟發展呈現令人欣喜的發展態勢。
數據顯示,甘肅省今年經濟形勢總體平穩,特別是前三季度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增長1.7倍,1-10月份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10.2%、稅收收入增長15.3%,高于全國平均速度,分別位于全國第19位和第10位,物價保持平穩,城鎮新增就業提前超額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經濟運行質量和效益逐步增加,經濟企穩向好跡的象逐步顯現。但地區生產總值、固定資產投資和工業等主要指標出現了在“十二五”時期高速增長後的調整性回落,引起社會各界高度關注。
砥礪前行未懈怠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西部大開發以來,甘肅省在党中央國務院的親切關懷和大力支持下,在全省各族人民的團結奮斗和不懈努力下,各項事業發展取得的歷史性成就有目共睹。
2016年,甘肅全省生產總值達到7152.04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較2000年增長5.03倍,年均增長10.6%;固定資產投資達到9534.1億元,增長21.6倍,年均增長21.2%;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達到786.81億元,增長12.8倍,年均增長17.3%;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25693.5元和7456.9元,分別增長5.23倍和5.22倍。
糧食生產自2004年以來實現“十三連豐”,結束了一方水土養活不了一方人的歷史;貧困人口由2011年底842.2萬人減少到256萬人,貧困發生率由40.5%下降到12.9%。
傳統產業改造提升力度加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佔生產總值比重提高到13.1%,三次產業結構由1978的20.41:60.31:19.28調整為2016年的13.61:34.84:51.55,產業發展實現了二一三向三二一質的跨越。
警鐘響振聾發聵
甘肅自然條件差、基礎欠賬多、貧困程度深,與東中部地區的發展差距逐步拉大,發展水平低、綜合實力弱的問題一直十分突出。
不可否認的是,為了盡快做大經濟總量,過去一個時期部分市州片面追求經濟增長速度,存在輕視生態、環境、安全上項目搞生產的現象,生產方式粗放、技術水平偏低、產業層次不高的問題較為普遍。伴隨着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生態環保安全政策進一步加強,全省企業生產萎縮、項目投資減緩的問題逐步顯現。
特別是去冬今春的中央環保督查和中央祁連山生態環境問題專項督查所暴露出的問題,毫不客氣地給甘肅敲響了一聲洪亮的警鐘,使甘肅省委省政府更加清醒認識到,必須適應把握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堅持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更加自覺地推動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
痛下決心抓整改
“着力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提高生態文明水平”,習近平總書記視察甘肅時的重要指示猶然在耳。
党的十九大報告強調,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
今年以來,特別是甘肅省第十三次党代會以來,甘肅省委省政府深刻汲取祁連山生態環境問題教訓,直面問題、痛下決心、全面整改,把生態建設作為一項底線性、基礎性任務來抓,堅決改變犧牲生態環境的發展方式。
堅決貫徹、徹底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祁連山環境問題重要指示批示和兩辦《通報》、國務院《會議紀要》精神,主要領導親任祁連山自然保護區生態環境問題整改工作領導小組雙組長,甘肅省政府專門成立祁連山自然保護區生態環境問題整改工作推進組,按照一個問題一個方案,一個問題一套班子,一個問題一張推進圖持續進行整改,窮追深究、一抓到底。
截至目前,保護區內144宗礦業權已關停143宗並完成生態恢復,剩余1處國有窯街煤電公司天祝煤礦已停止經營性開采,扣除式退出方案國家已經同意;保護區內42座水電站中2座建成水電站已關停退出,9座在建水電站一律停建;25個旅游項目已完成整改21個,停工停業正在整改4個。
舉一反三對全省60個各級各類自然保護區批建程序、管理體制、違法違規建設項目、功能區勘界等進行全面清理整治。制定《甘肅省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產業准入負面清單(試行版)》,將祁連山水源涵養重點生態功能區10個縣列入范圍,嚴禁發展不符合主體功能定位的產業,確保自然保護區核心區、緩沖區不再規划、審批、建設任何項目。
暫停佔全省規模以上企業總數4%、共計82戶環保設施不完善、環保整治未完成、安全措施不達標、生產區域與自然保護區重疊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生產;叫停了一大批不符合環保標准、安全要求、產業政策的產業項目。
制定出台鋼鐵、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實現脫困發展的實施方案,2016年鋼鐵行業壓減生鐵產能160萬噸、粗鋼產能144萬噸,剩余30萬噸粗鋼產能將于2018年全部退出。今年關閉退出煤礦10處、產能240萬噸,剩余14處、342萬噸將于2020年以前全部退出。對發現的15家“地條鋼”企業已全部拆除取締。
保“綠”護“青”終不悔
在全面整改過程中,甘肅省出現了GDP、投資、工業等主要經濟指標暫時下滑的新情況。
此前,國家發展改革委綜合司司長叢亮在回應“甘肅等地經濟增長放緩”現象稱,由于發展階段、要素稟賦等存在差異,不同地區表現不盡相同。甘肅等地經濟增長有所放緩,更重要的不是經濟增速,而是怎麼把環境和生態保護好。
面對經濟結構性下行,甘肅省委省政府在堅持綠色發展不動搖的基礎上,牢牢抓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不動搖,力促經濟止滑趨穩。
——及時出台並推進落實《關于抓好當前“三重”(重點項目、重大產業、重要政策)任務落實促進經濟趨穩向好的工作方案》和《“一業一策、一企一策、一事一議”工作方案》,全力抓好各項政策的創新完善和集成落地。
——以上率下抓好落實,甘肅省級領導带頭包抓省列重大項目,省政府領導聯系重點企業,省直部門加強指導督導,分類指導在甘央企、省屬和地方企業發展,“一企一策”帮助停產企業復產達產,開展重點項目觀摩督查活動。
——破解新能源消納、縣域經濟發展、電網輸配電價改革等方面的瓶頸難題,按照一個難題一個方案的要求,着力消除影響發展的堵點和難點。
目前,隨着甘肅省委省政府穩增長措施逐步發揮效力,甘肅經濟正在努力逐步走出短期陣痛期。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由一季度的8.5億元增加到前9 個月的165.5億元,工業用電量增速由4月份的9.2%提高到10月份的13.0%,鐵路客運量增速由一季度的9.4%提高到前10個月的20.9%,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速由一季度的2.6%提到前10個月的10.2%,經濟向好跡象愈加明顯。
堅定不移走新路
知之愈明,則行之愈篤;行之愈篤,則知之愈益明。
在推動經濟即期增長的同時,甘肅省以祁連山自然保護區生態環境問題整改為契機,主動調整思路、轉變方式,正在抓緊制定《甘肅省關于構建綠色生態產業體系的決定》和《甘肅省推行綠色生態產業發展規划》,踐行質量更高、效益更好、結構更優、優勢充分釋放的發展新路。
在党的十九大精神和甘肅省第十三次党代會精神的指引下,以更加昂揚的斗志、更加振奮的精神、更加務實的作風狠抓工作落實,從產業轉型升級到國際對外開放,從基礎設施建設到保障改善民生,從生態環保治理到推進精准扶貧,甘肅已經制定出一套綱目並舉、動靜結合、系統完備的行動措施,並正在以實實在在的行動努力改變落後的局面。
前不久勝利閉幕的党的十九大,描繪了決勝全面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宏偉藍圖,也為甘肅經濟社會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我們有理由相信,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党中央堅強領導下,在新一屆甘肅省委省政府和2600多萬隴原兒女的不懈奮斗下,建設經濟發展、山川秀美、民族團結、社會和諧的幸福美好新甘肅的宏偉目標一定會早日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