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官網 > 湖南 > 深度報道

湖南茶陵:旅游扶貧出成效

2017-12-19
來源:香港商報網

  茶陵縣,位于湖南東部,北抵長沙,南通廣州,西接衡陽、東鄰江西。茶陵縣因地處「茶山之陰」,而中華民族始祖炎帝神農氏「崩葬于茶鄉之尾」而得名。 又因南宋縣令劉子邁鑄鐵犀鎮河妖而有「犀城」之美譽。

  這是一片人文的沃土,綿延着千年的文脈。這里有炎帝神農氏的傳說,有先秦時期的曉塘古城與南宋的古城,有明清四大學士與譚延闓的故居,有新中國的見證之地茶陵工農兵政府。

3A景區洣江書院

  近年來,茶陵縣注重文脈傳承,不遺余力。從南宋古城、洣江書院、曉塘古城到成功創建省歷史文化名城,茶陵一直從厚重的文化中汲取營養,破繭成蝶,發展旅游。2017年7月,茶陵縣成功創建為湖南省旅游扶貧示范縣。香港商報 記者 唐勇平

  旅游扶貧成示范

  近年來,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旅游扶貧工作,緊緊圍繞脫貧攻堅目標,積極培育旅游扶貧示范村、示范戶,完善鄉村旅游配套設施,加強鄉村旅游扶貧培訓,推進鄉村旅游與電商扶貧相結合,鄉村旅游精准扶貧工程順利推進。鄉村旅游已成為旅游扶貧的主陣地,旅游扶貧已成為扶貧開發的生力軍。

金秋時節,金燦燦的稻田與漂亮的新農村繪成一幅大美茶陵圖。

  茶陵有許多風景秀美的鄉村,這些鄉村正是脫貧攻堅的主戰場。將交通與旅游深度融合,推出了旅游扶貧環線項目,用一條路把景區、風情小鎮、鄉村旅游點串聯成線,带動貧困戶脫貧。通過人文生態百里長廊的旅游扶貧環線參與旅游發展項目的農戶達到614戶,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206戶,啟動10個貧困村旅游扶貧示范建設,23650人將在旅游扶貧中收益,其中貧困人口3284人。

  今年上半年鄉村旅游接待游客人數達到50萬余人次,實現旅游收入2億元,新參與項目實施的建檔立卡貧困戶戶均收入達到1.2萬元。

  8月1日,湖南省旅游發展委員會、湖南省扶貧開發辦公室正式公布了「湖南省旅游扶貧示范縣」名單。茶陵從50多個申報縣(市、區)中脫穎而出,成為11個獲得「湖南省旅游扶貧示范縣」之一。8月18日,茶陵縣代表湖南在全國鄉村旅游扶貧大會上做典型發言。

  全域旅游大格局

  茶陵立足本地深厚的文化底蘊,吹響了全域旅游的號角,風光旅游、紅色旅游、文化旅游、鄉村旅游等旅游牌打得風生水起。旅游,給這片古老的土地带來了新希望。

  2017年,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提出了全域旅游發展思路,致力打造以云陽山、茶陵古城、東陽湖為主體,鄉村旅游為補充的全域旅游發展格局。

3A景區洣江書院

  今年,為形成全域旅游的格局,茶陵將全縣作為一個景區來系統設計,加快推進云陽山創5A景區、洣江風光带、古城保護與開發、工農兵政府舊址二期、東陽湖國家濕地公園、李東陽故居、譚延闓故居等20余個全域旅游項目建設。依托茶陵古城,傳承歷史文化,保存歷史記憶,深度挖掘、保護和提升古城,建成特色鮮明、功能配套、內涵豐富的古城旅游區。

  茶陵縣還依托「一村一品」和「互聯網+旅游」產業模式,加大鄉村旅游開發和形象宣傳力度,通過舉辦油菜花節、美食文化節、鄉村旅游節等活動,茶陵美譽度進一步提升。到2017年,全縣鄉村旅游接待游客人數達到60萬人次,實現鄉村旅游綜合收入3億元,直接带動鄉村旅游就業人數1萬人。

  為了將全縣分散的旅游景點連接起來,同時結合扶貧工作,編制了《茶陵人文生態百里長廊及沿線景區景點建設規划》,通過旅游公路串聯全縣鎮域中心,形成統籌發展。以景區+營地+鄉村旅游點並通過「百里長廊」和「旅游連廊」把景區、風情小鎮、鄉村旅游點有機地串聯起來,形成全域旅游的大格局。

  旅游產業做品牌

  注重產業带動,讓貧困對象成為鄉村旅游發展主體。省五星級農業休閑莊園、省現代農業旅游示范點——湖南萬樟園林集團有限公司在產業建設過程,流轉11個村土地5.6萬畝,每年支付流轉租金300萬元,人平700元,其中28%為貧困戶。

中國最美休閑鄉村——臥龍村

  加強特色產業培育。重點扶持和培育特色農業及農副產品加工。因地制宜,科學規划,突出特色,打造品牌。

  市場是旅游產業發展的主導,而企業是市場主導。在推進全域旅游過程中,茶陵縣采用「旅游+企業」的發展模式,積極培育、壯大龍頭企業,带動旅游產業發展。在政府的扶持下,萬樟園林、虎源生態等一批以旅游市場培育、旅游基地打造為主的企業脫穎而出。

  在旅游供給側改革中,茶陵縣抓住消費者的心態正從旅游向度假轉變,從「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轉變到下鄉「慢游」的,明確將旅游發展定位為建成湘贛邊界生態文化旅游休閑中心縣。

  對此,積極圍繞生態休閑、康養旅游項目進行招商。目前,已成功引進了12個生態休閑、康養項目,生態旅游產業集群初具規模,生態文化旅游休閑中心縣的雛形已現。

[責任編輯:肖靜文 ]
網友評論
返回頂部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