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網訊】記者唐勇平報道:日前,全國縣域經濟專業研究機構、社會智庫中郡研究所發布《2017 年縣域經濟與縣域發展監測評價報告》,第十七屆全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前100名和第十七屆全國縣域經濟與縣域綜合發展前100名縣(市)名單揭曉。湖南醴陵市榮居第56位。
党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據了解,本屆全國縣域經濟與縣域綜合發展百強縣(市)評價,注重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縣域經濟總量等級、縣域相對民富指數和縣域相對天藍指數,特別強化了縣域發展中居民收入和空氣質量的剛性約束,體現「以人民為中心」的縣強民富和綠色發展的現實要求。在此次評價中,醴陵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投資增長率、縣域相對民富指數等級均為A+。
醴陵市縣域經濟崛起的秘訣在哪里?去年以來,該市深入推進產業突圍、城鎮提質、項目攻堅、安全保衛「四大戰役」,加快建設「富強、美麗、幸福、文明新醴陵」,為縣域經濟可持續發展带來源源不斷的發展動力和後勁。數據顯示,2016年,該市主要經濟指標增速繼續保持省市前列,實現地區生產總值580.8億元,增長8.5%;完成公共財政總收入50.05億元,增長11.1%;實現規模工業增加值351.1億元,增長8.1%;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83.7億元,增長12.5%;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33744元、22419元,分別增長8.5%、8.1%。實現工業總產值1124億元,躍居中國工業百強縣(市)第86位,陶瓷、花炮已形成享譽國內外的主導產業集群,玻璃、汽車零配件、服飾、智能電網、現代物流、防水材料等產業開始形成產業體系。
在經濟發展量增質更優的同時,更加注重兜牢民生、環保、安全等底線。我市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今年有望實現15個貧困村退出,1920戶7127人脫貧。突出抓好淥江流域的保護治理,淥江醴陵城區段水質由Ⅳ類變為Ⅱ類。落實安全生產「一崗雙責、党政同責」,全年未發生較大以上安全事故。
據悉,在此次評價中,全國有41個經濟強縣因存在生態、民生等「短板」,被列為「推動類縣市」,雖然進入縣域經濟發展榜單,但未能進入縣域綜合發展百強。醴陵此次躍升至全國百強第56位,無疑是對醴陵發展模式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