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黑龙江 > 本地新闻

释放新需求 创造新供给——大兴农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果丰硕

2017-12-28
来源:香港商报网

 

大兴农场引进的激光平地机进行土地平整作业

大兴农场与君德公司签订合同

  【香港商报网讯】近年来,大兴农场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优化供给、提质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以绿色发展为导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结构调整为重点,着力培育新动能、打造新业态、拓宽新渠道,进一步加快推进现代农业转型升级。

  调优结构,市场竞争力显著提升

  “近年来,大兴农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优化资源配置,调优产业结构,进一步扩大有效供给,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得到显著提升。”提到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兴农场农业科科长孙福海自信地说。

  大兴农场种植户尚大伟以前一直种植玉米,近几年经济效益逐年下滑。2017年,他在农场的引导和鼓励下开始种植角瓜,一年下来多挣了10多万块钱。

  而大兴农场另一位种植户佟成雷则通过种植有机鸭稻让自己致了富、发了家。“实行鸭稻共作真是一举多得,一来我的水稻是有机的,每斤比之前能多卖1元,今年多赚了五六万元,二来这鸭子也抢手,早早就预定出去了,这一算又多挣了一万多元,这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我带到了致富路上啊!”大兴农场种植户佟成雷兴奋的对笔者说。

  大兴农场以提高农业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大力发展优质米工程,以优质、高产、节本、高效为主攻方向,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使供给和需求协同促进经济发展,从调结构、提品质、促融合、降成本、补短板等方面入手,调整优化产品结构、生产结构和区域结构,按下供给侧机构性改革的快捷键,提高全要素生产率,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不断助推发展内需。按照“扩稻、减玉、稳豆、强经、重绿色”的原则准确做好种植结构“加减法”。通过改变种植结构和一二三产业融合等方式,拉长产业链,培育农业发展、农民增收新动能,实现了效益、产量、品质、生态、安全的有机结合。据了解,今年,大兴农场共落实水稻侧深施肥面积12.6万亩,种植有机稻300亩,超早育秧1000亩,鸭稻80亩,优质富硒米5000亩,大棚种植木耳7栋,大榛子种植50亩,嫁接红松种植80亩,林下鸡养殖500只,林下鸭鹅养殖3000只,促进食用菌、特色养殖和林特产品等产业发展,不断适应消费需求,发展特色产业,实现了多产业联合发展,不仅有效提高了农产品品质,更增强市场占有率,增加了职工收入。同时,充分利用国家补贴资金项目,以“科学、合理、实用、高效”为原则调优农机装备结构布局,加大高性能侧深施肥插秧机、履带式收割机、抗灾防陷装置等农机具的补贴力度,加快农机化技术的推广应用,今年,该场共引进、更新各类先进机械400台(套),各类作物从播种、夏管、秋收到整地,与往年同期相比都大幅提前,实现了农机标准化作业能力和水平的稳步提升。

大兴农场林下养猪现场

  科技引领,农业效益得到明显提高

  “大兴农场高度重视科技服务,充分发挥农业科技园区的引领示范作用,完善了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有效促进了农业节本增效,农业效益得到显著提高。”大兴农场科技科科长高海军对笔者说。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效促进农业稳定增效、农民持续增收,大兴农场通过大幅度提高农业科技水平来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农产品生产成本,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农业发展转型升级。建立并完善了以“农场+科技工作者+管理区+农户”的科技创新推广体系,与东北农业大学等农业科研部门达成技术合作,扩大合作范围和合作领域,并大力培养科技人才,有效提高了农业技术研发能力。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前氮后移、节水灌溉、侧深施肥、太空蔬菜、太空水稻、超早育秧、振捣提浆、旱起垄夹肥、旱稻种植等技术,充分发挥新技术在水稻上的增产节能作用,达到节本增效的目的。据大兴农场第九管理区科技示范户胡春光介绍,通过近年来应用测土配方施肥、侧深施肥等技术,平均每亩地节省了成本,还能增收100元左右。据了解,仅侧深施肥一项技术,农场今年就可为种植户节支增收1000万左右。

  大兴农场紧紧围绕“科技兴农”做文章,重点围绕水稻适口性增强、落实“三减”等内容开展科技研究,总结经验、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再将科技成果进行大面积推广应用,使新技术、新成果融入农业生产,充分发挥科技对农业生产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增加科技成果转化率和贡献率,全面提升了农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据悉,2017年大兴农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共承担国家、总局、管局等试验项目36项,推广应用新技术18项,亩增收20-50元,农场2900余户种植户共享科技改革发展成果。

  线上线下,农产品销路更为广阔

  为全面提升农产品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大兴农场紧紧围绕转方式调结构这条主线,着力打造优质品牌,提高稻米市场价值,并通过“线上+线下”进行销售,解决了稻米销售问题。

  “农场将淘宝网、微信公众号、订单农业等作为引导职工群众走向市场的纽带和桥梁,有效解决了稻米销售问题,实现了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大兴农场经贸流通科科长国艳春说。

  为了更好的适应需求,促进粮食由种得好向卖的好、卖的好倒逼种得更好转变,实现产销对接,自进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来,大兴农场通过“互联网+”营销、“订单农业”、“以销定产”等模式,积极拓宽粮食销售渠道,让产品更为畅销,促进职工增产增收。据了解,今年大兴农场共落实“订单农业”7.6万余亩,让职工吃上了“定心丸”,可为职工增收1200万元左右。与此同时,大兴农场与北京君德投资有限公司签署了大米营销协议,双方充分发挥各自的资源优势,在收储、物流、订单农业等领域开展合作,君德公司首次在大兴农场订购大米12000吨,并与1000家餐饮企业合作,实现了种得好向卖得更好转变。

  为满足不同消费者需求,大兴农场推出了兴岛1、2、3、4号及鸭稻品牌系列大米,并推广了黑木耳、笨榨豆油以及白瓜籽等绿色产品,其中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对大兴农场鸭稻进行了报道,进一步增加了大兴优质米的知名度。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改变了大兴农场农业从业者的思维和生产经营方式,让他们从一味追求产量的传统生产模式逐渐转向追求产品价值,也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居民农产品消费需求正从“吃饱”向“吃好、吃得安全、吃得营养健康”快速转变,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显著增多。大兴农场通过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仅有效提高了农产品的品质,也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个性需求,创造了新供给,让农产品大步“迈出去”,让广大职工乐享现代农业发展“红利”。(李双双 梁士超)

[责任编辑:郑婵娟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