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的清晨,天空剛剛破曉,街上店鋪里的燈相繼亮了起來,鑽出溫暖的被窩,邀上三兩好友,點上熱騰騰的燒麥,配上一壺釅茶,等待之余,聊聊身邊趣事,敘敘家常里短,好不自在。
首屆呼和浩特國際美食博覽會就要來了!各路呼市吃貨們,你們准備好了嗎!本屆國際美食節從12月28日至2018年1月1日在內蒙古國際會展中心舉行!這是一場味覺與視覺的雙重盛宴,值得你期待!在這場盛宴上,青城人舌尖上的“寵兒”燒麥也將亮相,带給你別樣的美食范兒。
提起塞外青城最有名的小吃,恐怕非燒麥莫屬。在玉泉區就有一條“呼和浩特燒麥第一街”。當你來到這里,空氣里彌漫着傳統美食燒麥的香味,撲鼻而來,讓人舌尖頓時蠢蠢欲動。在這條街上,有德順源等多家呼市老字號的燒麥館,也形成了一道獨具特色的餐飲風景線。
燒麥的來歷,有多種說法。一種說法是:早年呼市的燒麥都在茶館出售,食客一邊喝着濃釅釅的磚茶或各種小葉茶,吃着糕點,一邊吃着熱騰騰的燒麥,故燒麥又稱“捎賣”,意即“捎带着賣”之意;也有人說因為燒麥的邊稍皺折如花,故又稱之為“稍美”,意即“邊燒美麗”之意。現今燒麥已成了美味可口的主食,所以一般人約定俗成叫“燒麥”了。
在“呼和浩特燒麥第一街”上,德順源是一家呼市燒麥老字號店,至今有100多年的歷史。其燒麥的制作上也十分考究。同樣,在這條街上的綏合燒麥和老城燒麥也很是出名,在材料選用上也十分講究。綏合燒麥店老板王治國告訴記者,呼市燒麥一兩有8個,是因為飯館里的標准重量是指燒麥皮的重量,而羊肉餡則不計算在內,所以一兩燒麥皮包出的燒麥遠重于一兩。
食客來到呼和浩特,都會到這條街上去品嘗燒麥。這條街上燒麥看似如同一種約有小籠包大小的主食,其制作工藝獨特,選料精良,皮子精而薄、羊肉餡肥瘦適中,蔥姜等佐料齊全。只見其外形晶瑩透明,皮薄如蟬翼,吃起來更是清香爽口,油而不膩。吃燒麥,品磚茶,敘生活,成為青城人每天必做的事。
如德順源營運總監楊帆所說,無論歷史怎樣變遷,時間如何推移,燒麥作為一種傳統飲食文化,已經成為青城人不變的情懷,舌尖上的“寵兒”,我們需要將這種傳統傳承發展下去,將燒麥飲食推向世界,做大做強。
讀到這里,恐怕你的味蕾早已蠢蠢欲動了,你還在等什麼呢?准備去“首屆呼和浩特國際美食博覽會”大快朵頤吧!(記者 王樂 實習記者 楊初然 通訊員 楊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