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官網 > 內蒙古 > 歡樂地方行

又見烏梁素海魚蝦滿塘

2018-01-09
來源:內蒙古日報

   “如今,烏梁素海的水質從劣五類提升到了五類。這不是一個簡單的數字的變化,它見證了烏梁素海水質由壞變好的艱難過程。”內蒙古河套灌區管理總局辦公室宣傳科科長康宇飛說,經過幾年的監測,烏梁素海的水質基本穩定在五類,局部地區局部時段能夠達到四類甚至三類,一直向好的方面發展。

  烏梁素海是我國八大淡水湖之一,素有“塞外明珠”的美譽。同時,烏梁素海也是河套灌區水利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河套灌區90%以上的農田退水全部排入烏梁素海,經過湖泊生物淨化後排入黃河,起到改變水質、調控水量、控制河套地區鹽堿化的作用,對維護周邊地區生態平衡起着相當重要的作用。

  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隨着水量減少和污染物排放的增加,烏梁素海爆發了大面積“黃苔”。近年來,受富含氮磷的農業退水、工業廢水、生活污水的大量排入和補水來源不足等因素困擾,烏梁素海面臨湖泊富營養化嚴重、生態功能退化、湖區面積減少、水土流失加劇等問題。

  針對這一情況,從2009年開始,巴彥淖爾市啟動實施烏梁素海生態綜合治理工程,通過生態補水、遏制點源污染、治理內源污染、控制農業面源污染、生物治理等措施,先後投入30多億元,實施了城市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烏梁素海網格化水道、烏梁素海生態過渡带人工濕地及面源污染控制示范推廣項目等工程,對烏梁素海進行綜合治理,湖區水質污染程度明顯減輕,水質逐漸好轉。

  為進一步改善烏梁素海水質,從去年開始,巴彥淖爾市加大對農業面源污染整治力度,通過調整種植業結構,推廣綠色防控、控肥增效、控藥減害、控水降耗和控膜提效等新技術,從源頭上控制化肥、農藥等農業投入品的使用,全市綠色防控面積達到700多萬畝,覆蓋率達到60%以上。“現在的烏梁素海水清草綠,越來越多的水鳥喜歡聚集在這里。”每年都來烏梁素海采風的巴彥淖爾市民梁曉彤說。

  為降低烏梁素海水域水質、水量污染風險,巴彥淖爾市還利用云計算、移動互聯網、大數據等信息技術,建起了烏梁素海流域水質自動監測系統,對全市地面水環境和涉水污染企業進行數字化、信息化監控,嚴格管控污染物排放量,提高入湖水質,確保水體質量。

  今年,巴彥淖爾市進一步加大了對烏梁素海的整治力度,投入5億多元組織實施生態補水、烏梁素海水循環工程等一批濕地保護和水生態修復項目,大大促進了烏梁素海水域的生態恢復。

  “烏梁素海生態環境好轉,最直接的體現就是魚類,曾經10多年不見的小河蝦、小魚等近兩年又出現在人們的視野里。道理很簡單,水質好了,魚就多了,前來捕食的鳥類自然也多了。”康宇飛說。(張慧玲)

[責任編輯:蔚然 ]
網友評論
返回頂部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