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贵州 > 地市简讯

黔沿河:打好“组合拳”全力助推脱贫攻坚步伐

2018-01-23
来源:香港商报网

   【香港商报网讯】记者 黄庆松 通讯员 任廷海 报道:为进一步打好脱贫攻坚战,沿河县紧紧围绕脱贫攻坚目标任务,以着力提升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为目标,把“住房难、饮水难、出行难”等重大难题作为脱贫攻坚“重头戏”,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原则,多管齐下打好脱贫攻坚“组合拳”,着力打好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扶贫“四场硬仗”和产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等“七大战役”,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迈出了坚实有力的步伐。

  易地搬迁“挪穷窝”

  沿河作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现象在这里大有存在。而易地扶贫搬迁作为破解这一瓶颈的有效快捷方式。

  走进新景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展现在眼前的是这般情景:两排整齐漂亮的安置房,一条宽阔笔直的大道,搬迁户张腾峰家门前停放的送水归来的电动三轮车还散发着余温,客厅的皮沙发熠熠发光,卧室里的衣物和学习用品摆设整整齐齐,室内的肠粉加工机器刚停止了一早上的转动,一家人正围坐在餐桌前享受这团聚的时。

  “要不是党的好政策,我们做梦都没想到会住上这么漂亮的房子!在政府的关心和帮助下,现在从事送水和生产配送肠粉工作,每天可纯收入300多元。”张腾峰一边介绍,一边放下手中的碗筷招呼记者就坐。

  该镇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仅仅是沿河易地扶贫搬迁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沿河县委县政府将易地扶贫搬迁作为脱贫攻坚工作的“当头炮”来抓,除动员贫困户“应搬尽搬”外,还注重搬迁户后续发展,有效确保了搬迁户“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按照沿河县委县政府“挪穷窝与换穷业并举、安居与乐业并重、搬迁与脱贫同步”的总体要求,“十三五”期间将搬迁安置9579户44203人。目前,沿河共建成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13个,实现县域内搬迁安置贫困户1766户8348人,跨区域搬迁安置贫困户328户1704人。

  结对帮扶“暖心窝”

  近年来,沿河自治县建立县级领导联乡联村、部门包村包户、干部驻村帮扶的“联乡包村”工作机制,将脱贫攻坚责任落实到干部头上,深入开展“4321”结对帮扶工作,即县级干部结对帮扶4户,科级干部结对帮扶3户,股级干部结对帮扶2户,一般干部结对帮扶1户,确保贫困村、贫困户结对帮扶全覆盖,扎实有效推进脱贫攻坚。

  “感谢你们送来慰问品和慰问金,感谢党和政府想方设法地关心我们这些困难群众,我们一定通过自身努力,尽快脱贫过上富裕的生活。”紧握帮扶干部的手,中界镇石柱村贫困户田海荣感激而满怀信心地说。

  在思渠镇荷叶村,县档案局帮扶干部张红文为包保贫困户宋月华和唐连进送上慰问金,与他们拉家常、问冷暖,详细询问他们的健康和生活状况,并鼓励他们要勇于面对眼前的困难,树立生活的信心,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生活,争取早日脱贫致富。

  在“联乡联村”工作中,各级领导干部经常到乡镇(街道)和村寨开展走访调研,积极为村寨发展把脉问诊。同时,用真心驻进贫困村和贫困户家中,面对面地分析致贫原因,结合当地资源条件、产业基础等实际情况,指导做好脱贫规划,实打实的制定帮扶方案,拿出帮扶措施,帮助群众发展产业,解决交通、上学、看病、就业、安居、饮水、通电、通讯等困难,共商脱贫致富良策。截至目前,该县100多个县直部门近万名干部分别与250个贫困村3.3万户贫困户10.5万贫困人口结成“对子”,实现贫困人口帮扶全覆盖。

  几年来,该县通过建立“联乡联村”结对帮扶工作机制,有效解决了“谁来扶”的问题,汇聚起脱贫攻坚强大力量,富了群众“口袋”,暖了群众“心窝”,为脱贫攻坚打下了坚实基础。

  美丽乡村“饱眼窝”

  走进甘溪镇沙坝村,一座高大巍峨的门楼便映入眼帘,“沙坝村”三个黄色大字显得格外醒目。新建的文化广场上,休闲的人们在这里打球、健身、闲谈,文化大院、休闲广场、健身器材等文体设施应有尽有。放眼远眺,青山、绿树、村落,俨然一幅完美的新农村美景图。

  “我们村这两年变化实在太大了,房子漂亮了,道路硬化了,自来水到家了,路灯安装了,老百姓的日子更甜了!”。说起村里这几年的变化,从小就生活在沙坝村的杨勇感慨万千,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近年来,沙坝村在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政府的关心下,按照“农业产业化、环境田园化、农民专业化”要求,以环境美化、群众致富为核心,不断优化村居环境调整产业结构,以打造“美丽乡村·田园沙坝”为目标,突出现代农业发展示范园区建设,经过各级各部门大刀阔斧的改革发力,农村旧貌换新颜,村民生活大变样,群众幸福指数节节攀升,为全县美丽乡村建设树立了榜样。

  走进沙坝村村民何立飞的厨房,那些传统的柴火灶、老虎灶不翼而飞,取而代之的是洁白的墙壁、干净的灶台,电磁炉、油烟机等现代厨房电器一应俱全。新改造的厕所,墙上和地面上贴着光亮的瓷砖,干净敞亮。

  当前,该县农村“五改一化”工程建设正如火如荼进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得到及时妥善处理,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得以明显改善,美丽乡村建设的“美丽成果”正在转化为农村经济发展的资源优势,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舒心。

  如今,无论您走进沙子街道鱼塘村,还是走进中界镇孙家村,抑或黑水镇朝阳村,亦或官舟黄龙村……一处处设施、一项项产业、一幢幢楼房,正在原本贫穷的山村落地生根,萌发出幸福生活的新芽。村民群众洋溢着欢声笑语,难掩对明天美好生活的喜悦之情。

  贫困群众“露笑窝”

  近年来,沿河自治县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牢牢树立“大生态”发展理念,念好“山字经”,做好“水文章”,打好“生态牌”,突出发展生态茶、生态畜牧业、生态果蔬业、生态药业和生态旅游“五大主导产业”,统筹用好教育、卫生、金融、社保、帮扶“五大资源”资源,形成了全社会参与脱贫攻坚的良好氛围,脱贫攻坚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感谢党的好政策!如果没有新农合的报销,我的肺部感染就会可能转变成癌症,病就无法医疗,我们家就会更加困难。”该县土地坳镇竹花村的精准扶贫建档立卡户田景畅感激地说。

  “我家有5个孩子同时在上学,老大在天津大学读大三,老二在天津理工大学读大三,老三刚考上四川大学,老四老五也还在读高中,孩子们成绩都很好,我们当父母的没有出息,微薄的工资真的很难维持这高昂的学费和生活费,还好国家政策好,我们不仅申请到了助学贷款,还得到了爱心人士的资助,真是解决了我们当前的困难,太感谢了!”大学生何文杰的妈妈含泪说道。

  淇滩镇艾坝村是沿河50个深度贫困村之一。为了帮助群众脱贫致富,该县因地制宜在村发展精品特色水果产业。据悉,该项目由张家港对口帮扶资金80万元,贵州艺腾农业旅游综合开发有限公司自筹86.25万元,总投资166.75万元,项目计划流转土地55亩,其中大棚种植金梅枣结果大树5亩,特色李子30亩,沃特柑20亩。项目采用“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管理模式,通过矮化密植,科学施肥,标准化管理,争创早产、高产示范效应,让老百姓增收致富。

  “感谢领导和合作社关心和帮助,现在我们村的路硬化了,厨房厕所都修好了,精品水果产业也成功了,党的惠民政策真真格格落到了农民的心坎上,让我坐在家里就能分红领钱......真的是太感谢了!”。分红大会上,贫困户代表崔德志手握刚刚分到的853元分红金高兴地说。

  民生之事高于一切,脱贫之责重于泰山。面对脱贫攻坚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沿河县委县政府正团结带领全县人民日夜奋战在脱贫攻坚的最前线,全县领导干部正践行“团结奋进、拼搏创新、苦干实干、后发赶超”的新时代贵州精神,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取老百姓的幸福指数。

  “2018年,县将实施‘组组通’234公里,实现80%以上的村民组通硬化路,深度贫困村100%实现‘组组通’硬化路,加快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工程建设进度,如期完成规划搬迁安置5154户23214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247户10265人的硬任务,并在打好教育医疗住房‘三保障’硬仗的同时,打好产业扶贫硬仗,真正实现‘村村有扶贫产业、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让老百姓真正脱贫致富奔小康。”沿河副县长崔永龙向记者介绍说。

[责任编辑:程向明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