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云南 > 本地新闻

从“小炉匠”到工艺大师

2018-01-26
来源:香港商報網

  从“小炉匠”到工艺大师

  --记政协云南省第十二届委员、联合国“民间工艺美术大师”寸发标

  【香港商报网讯 记者胡兆锋报道: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鹤庆县新华村,是一块充满厚重历史和人文底蕴的土地。登上凤凰山,呈现眼前的是高原水乡景色村。夏季,荷花怒放,冬季,村边的草海是野鸭和许多水鸟的栖息地。小村随着季节的转变,展现出不同的美景,犹如一卷画幅,让人们感受到高原水乡独特的风韵。联合国“民间工艺美术大师”寸发标,就出生在这个美丽的村庄。

寸发标

  2018年1月25日,记者在政协云南省十二届第一次会议上,见到了这位16岁开始随父学艺,鹤庆寸氏家族金、银、铜器制作第六代传人、政协云南省第十二届委员寸发标。作为一个被称为“小炉匠”的手工艺传人,寸发标在早年谋生的过程中四处闯荡。足迹踏遍了云南各少数民族地区,还辗转到过贵州、广西、四川、甘肃、青海、西藏等省区的众多少数民族聚居地,为当地人打制和修复金银首饰。他曾在西藏拉萨8年,一方面从事金、银、铜等金属工艺品的加工,一方面学习藏传金属制作工艺,并潜心研究佛教文化、艺术和仪轨。这段经历提升了寸发标的金属制作技艺,更重要的是学到了藏族手工艺人执着、虔诚的从业态度。

  1995年,寸发标回到家乡,创办了鹤庆县标祥九龙手工艺品加工厂,开始潜心制作,不断创新开发银首饰、生活用品、佛教用品和陈设用品,同时他广泛招收弟子,悉心传授技艺。近年来,寸发标自主研发出“九龙壶”、“九龙火锅”、“九龙桶”、“九龙烟筒”、“六字真言手镯”等系列银器,并获得国家设计专利。设计制作的银器共获得国家级、省级、州级金、银、铜奖50余个,近10件作品被国家级、省级博物馆收藏,为鹤庆新华村银器和云南工艺美术行业赢得了声誉,扩大了新华银器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2013年,寸发标受国家民委的委托,承接了大型银雕屏风《中华一家亲 共筑中国梦》的设计制作,历时4年,终于不辱使命完成了该项作品的创作,作品后来由国家民族文化宫收藏。该屏风宽6.06米,高3.56米,耗时4年,以新华村传统银器制作工艺为基础,以民族团结为主题,展示了各民族的精神风貌和祖国的壮美河山,代表了我国当代银器制作水平。

  从事手工艺40年来,寸发标在认真学习和提高专业技能的同时,还注重技艺的传承和行业人才的培养。通过多年的努力,寸发标创办的鹤庆标祥九龙手艺品加工厂已经成为了清华大学、云南艺术学院等众多高校的传统手工艺实习培训基地,寸发标本人也被多所大学聘为“客座教授”。他把自己的银器制作经验和方法与大学课程相结合,把民间传统工艺美术带到了大学课堂,并先后带出了包括众多大学生在内的400多名弟子。

  拂去历史的烟尘,仿佛依然能听到叮叮当当… …金属碰撞之音从那一间间家庭作坊里传出,潺潺的流水似乎诉说着那千年不变的平淡生活,鹤庆匠人寸发标手中的那把小锤,在温暖的阳光里延续着祖先的传统和荣光。

[责任编辑:朱剑明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