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官網 > 福建 > 本地新聞

中國扶貧開發協會副會長郭文聖:壯大集體經濟可同時實現脫貧和鄉村振興

2018-03-07
來源:香港商報網

  【香港商報網訊】記者呂斯達報道:“壯大集體經濟可同時實現脫貧和鄉村振興,這經驗是可以復制的。”全國政協委員郭文聖今年向大會提交了《關于培育壯大鄉村集體經濟的建議》的提案,關注振興農村集體經濟來實現鄉村振興。

  郭文聖是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扶貧開發協會副會長、中山實業集團董事長、德化縣楊梅鄉云溪村第一村主任、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光東村第一村主任。

  為了探索在貧困村實施精准扶貧的新路子,郭文聖主動對接東北的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和福建德化縣的貧困村進行帮扶,將民營企業的管理理念和經營模式带進扶貧村帮扶活動,親自擔任貧困村“第一村主任”,帮助村里興辦集體企業,壯大貧困村集體經濟,給貧困戶創造可持續的收入。

  記者了解到,日前,延邊的光東村、文昌村分別收到2017年度分紅款30余萬元,當地貧困戶也都加速了脫貧致富的步伐。去年,郭文聖分別與村委會合作辦企業,村委會分別享有30%的股份。企業依托當地的資源優勢,開發、包裝民俗旅游、有機大米、礦泉水、蒲公英茶和土特產品加工等項目,生產經營順利進行,不到一年光景,就嘗到集體經濟初步壯大和村民快速脫貧致富的甜頭。

  近期,他在德化云溪村考察時,看到當地古村落保存比較完整,適合做鄉村特色旅游項目,有望快速發展集體經濟。于是他與有關部門一起敲定,和村民達成共識,對村里的古民居進行維護重裝,擬打造“閩南古風”濃郁的旅游觀光項目,繼續打造壯大村集體經濟振興鄉村的成功樣板。

  郭文聖認為,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是全面提升農村基層組織建設整體水平的重要保證。他在扶貧工作考察中發現,不少地方的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取得了階段性成效,但也面臨着一些客觀困難和實際問題,多數貧困村存在可利用資源缺乏、缺少“經濟能人”、 發展不平衡、部分干部群眾對發展集體經濟思想不統一等問題。

  郭文聖建議,各地要因地制宜,制定壯大集體經濟的發展路子,推廣“一村一品”或“多村一品”,集中發展一批競爭力強的特色產業項目,多方拓寬收入渠道;重視貧困村的干部隊伍建設,注重從大學生村官、致富能手、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中選配村干部;建立發展壯大集體經濟的長效機制,對真正带領群眾致富、走合作化和集體化道路的村級組織,給予充分肯定,並予以資金傾斜扶持,充分調動他們的主觀能動性;對壯大集體經濟有實績的優秀村干部大力褒揚,提高其政治地位和經濟待遇。

[責任編輯:肖靜文 ]
網友評論
返回頂部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