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官網 > 遼寧 > 旅游資訊

展現魚雁情 開啟新期盼--盤錦第三屆二界溝開海節盛大啟幕

2018-03-25
來源:香港商報網

  【香港商報網訊】記者王藝橋報道:24日,中國盤錦第三屆二界溝開海節在遼東灣畔第一漁鎮--盤錦二界溝如期舉辦。一時間,近百艘漁船魚貫而出,駛向遼東灣腹地水域張網捕魚,再現了百余年前漁雁古鎮千帆競渡的盛景,為大家展示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民俗活動。

  據了解,開海節也可以稱作趕海、祭海節。盤錦二界溝是一座擁有300余年歷史的古漁村,數百年來生活在這里的人民以捕魚為生,追逐洄游往復的魚蝦,攆着南來北往的波瀾,守溝岔者為漁,守潮頭者是雁,古往今來,他們一直保留着在漁船上舉行祭祀活動的古老習俗。通過參與這一傳統習俗,人們可以全面感受到二界溝漁雁文化的魅力。

恭迎龍王

  本屆開海節的慶祝活動在內容設置上風格更加鮮明獨特,時間安排上充分考慮游客體驗,同時為當地特色海產等地方美食的展示和推廣預留更大空間,保留以往慶祝活動中"迎請龍王"、"祭祀大典"、"開海起錨"等環節,增設"古鎮風情"和"民眾歡慶"等亮點內容。整個活動蘊含諸多古老漁獵文明元素,映襯出漁民世代對于渤海的敬畏和感恩之情。在最先開始的"迎請龍王"活動中,長隊如龍,旌旗獵獵,引號齊鳴,鼓樂動地。80名旗手組成的方陣高舉書寫"出海平安""一帆風順"字樣的旗帜入場,漁工擔着祭品隨其後,緊接迎接龍王尊像,在"龍王"歸座之前,古老的漁家號子響徹海岸,30位漁娘嗩呐聲震八方。值得一提的是,該活動中參與迎請的人員全部來自當地居民,他們的身份不僅是古漁雁的後代,也是現代漁業大軍中的一份子。

  古老的祭海儀式依舊,祭祀典禮上,由當地居民推選出的德高望重的老者化身祭司,祭司通過念誦祭文、美酒佳釀祭天祭地祭海等方式,祈求航行平安、漁業豐收。

  儀式上除了傳統的祭祀活動,創新的演繹紛紛呈現,游客在"民眾歡慶"的系列活動中感受到接地氣和高大上的新鮮碰撞:百名漁民的《跟隨合唱》、流行歌手演繹的《美麗的漁雁小鎮》《古漁雁》等單曲、老船工再現古老的《打漁號子》、為從二界溝走出的大國工匠張興華點贊的詩篇、《漁娘織網》等原創歌舞、由當地文藝愛好者表演的評劇、二人轉以及《漁村大家樂》。在展示傳統民俗文化、宣傳美麗傳奇的二界溝漁家古鎮的同時,也呼籲人們增強保護漁業資源和生態環境的意識,關注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

千帆競發出海捕魚

  "開海起錨"是本屆開海節上的"重頭戲",幾百名漁民代表,手奉高香,虔誠叩拜,鑼鼓齊鳴下,近百條漁船從碼頭出發,駛向遼東灣腹地水域,漁民們將祭品投入海中,撒下新春開海第一網。與此同時,漁民家眷在岸上點燃爆竹,為出海漁船討個好彩頭。開海節的舉行,意味着從今天起為冬日休漁期結束,漁民可以出海捕魚了。

傳統美食及非遺展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開海節把展示海產品、地域傳統美食作為了一大亮點,主辦單位與二界溝海產品、田莊台小吃文化研究會合作,推出了非遺展示區,集中展示漁市交易、漁家美食、老于頭餃子、寶發祥清真糕點、三和居燒雞、劉家果子等25種田莊台小吃。同時展示了還有糖畫技藝、鋁編工藝、蒲草葦編、剪紙等多項非遺精品,盡展盤錦原生態民俗文化,令人感受到盤錦這座城市的歷史沿革和城市靈魂。

  開海節作為盤錦遼東灣新區展現地域文化、展現生態理念、展現旅游品牌的特色品牌活動,進一步拉近了非遺文化與普通人的距離,通過在新的漁港碼頭祈福,展現了新區漁民對現有的海域進行生態性保護、感恩大自然養育之恩的生態認識。

[責任編輯:蔚然 ]
網友評論
返回頂部 關閉